前言: 語言本會隨時代而變化,現代人改變有典故的成語的意思並無不可,只要「同一社會」裡的人約定成俗不會誤解就好.閒來無事我會以探討成語意義的變化為樂,我在《失去原義的成語》(12-11-2014)裡討論過「朝三暮四」,「每下愈況/每況愈下」,「呆若木雞」和「茶壺裡的風暴」(我非常反對這個外來成語的誤用)這幾個成語.再舉幾個例子與大家切磋一下.
一:「空穴來風」
語出戰國時代楚國宋玉的《風賦》,原文「臣聞于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有了洞穴才會進風,意思就是消息的傳播是有原因的.
如今常常被拿來形容沒根據的謠言,與原意完全相反.
二:「不求甚解」
語出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原文「好讀書, 不求甚解, 每有會意, 便欣然忘食」,意思是五柳先生讀書時注重瞭解文章的真義,不浪費時間去鑽研每個字的個別意思.
很多人把「不求甚解」解釋為學習不認真,不求深入了解,與原意不同.
三:「既來之則安之」
語出《論語》,季氏「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意思是既然把人招引到我們這裡,就要把他們好好安頓才是.
這成語通常被解釋為一個人既然已經到了一個新環境,就應該安心留下不要三心二意,並非原意.
四:「勞燕分飛」
語出《樂府詩集·雜曲歌辭八·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 黃姑織女時相見.」伯勞和燕子是不同類的候鳥,季節變時一種往北飛,一種往南飛,所以「勞燕分飛」是拿來比喻夫妻,情侶分離.
有些人誤解「勞」為「倦」的意思,以為「勞燕分飛」講的是倦鳥各自飛開,因此有些人甚至誤寫「分」為「紛」,變成了「勞燕紛飛」.
五:「女為悅己者容」
語出司馬遷《報任安書》:「何則?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意思是女子為了喜愛她的男子而去裝扮.
我多次聽到有人將之解釋為女子打扮是為自己的高興,也是不合原意.這句話其實很白話,不知道為什麼有這樣的誤解.
六:順便談一談一個衍生的成語「昨日黃花」
蘇東坡的七律《九日次韻王鞏》裡說:「我醉欲眠君罷休,已教從事到青州;鬢霜饒我三千丈,詩律輸君一百籌.聞道郎君閉東閣,且容老子上南樓;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當時蘇東坡面對重陽時的美好菊花,想到「明日」一旦事過境遷黃花就完全不一樣了,所以「明日黃花」是感嘆「未來」的可能情境.
大慨因為一般人都是懷念已成過去的美好事物,很少人會看到今日的美好而想到明天的不美好,
沒讀過原詩的人會認為「明日黃花」聽來似乎不太邏輯,於是創造出了「昨日黃花」這個成語.我覺得新的成語也有它自己的道理,不過我希望想表達「昨日黃花」意思的人不要為了表示有學問而去引用「明日黃花」,那會像堅持用「每下愈況」(越往下查看越清楚)來代替「每況愈下」(事態越來越壞)一樣的讓人不知所云.
- 5樓. Catherine L.2015/10/28 17:084樓: 沒呀,其他的成語也搞懂成"誤解版"的。沒關係,現在"誤解版"才是正統,把我所說的當參考就好了. 吳怡仁 於 2015/10/28 23:43回覆
- 4樓. Catherine L.2015/10/28 09:23"女為悅己者容" 比較不會被曲解。那個"每況愈下"和"每下愈況",我以前倒是搞不清楚。只有"每況愈下"和"每下愈況"搞不清楚,算是不錯了. 吳怡仁 於 2015/10/28 09:50回覆
- 3樓. 豁然2015/10/26 21:23好文!
有時候錯的人多了 就變成對的了.....
現在有許多 "新" 名詞 "新"口語 不就是這樣來的嘛
這是否 "不求甚解" 的結果呢.....呵呵~
謝謝您的分析 受教了....
祝順心~
謝謝.沒錯,約定成俗就算了.雖然寫的很嚴肅,其實我只是發發牢騷而已. 吳怡仁 於 2015/10/26 22:47回覆 - 2樓.2015/10/25 17:38社會意識如此 人心不便最好謝謝指教. 吳怡仁 於 2015/10/25 23:48回覆
- 1樓. 劉昕2015/10/25 11:15
這種誤用會"每況愈下"
看看記者播報用辭即可了然
這意味著...?
假日愉快~
我很喜歡陳若曦的文章,去年讀了她的「七十自述」,發現她也用「每下愈况」後,就知道我屬少數,不過牢騷還是要發一發。陰天打孩子 - 閒著也是閒著。:-) 吳怡仁 於 2015/10/25 12:17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