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 陶淵明《雜詩》: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還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西元365年~西元427年),又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別號五柳先生,東晉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縣西南)人。生於晉哀帝興寧三年,卒於宋文帝元嘉四年,享年六十三歲。
陶淵明曾任彭澤令,個性率直純真,無法適應官場逢迎文化,不願為五斗米折腰,喜愛讀書,喜愛大自然,因為在現實社會中,找不到個人理想的道路,故退隱田園,寄情山水。
陶淵明高風亮節,世稱靖節先生,為隱逸詩人之宗,是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田園詩人,所作詩文清新自然,寓意深遠,篇篇可頌,對後世影響深遠。
語譯:
辭官歸隱後,我並沒有離群索居,依然定居在人世間;唯一不同的是,不再有官場中人打擾我清靜。你問我是怎麼做到的,其實也沒什麼祕訣。只要此心能遠離名利的紛擾,不管住在何處,都能保有一分寧靜。走到東邊的籬笆旁,我採摘菊花,無意中抬頭看見南邊的山嶺,覺得一切都那麼地自由自在。山嶺自由自在,我也自由自在。那山的雲霧在夕陽餘暉的映照下,是如此地怡人;飛鳥成群結隊地飛回山裡,也是一派優閒。此情此景使我感受到一種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趣;只是這種意趣只能自家體會,沒辦法說與別人來分享。
賞析:
結廬在人境選自陶淵明集飲酒第五首,題目取其首句而訂。抒寫歸隱田園後,袁離名利、悠然自得的心境。飲酒共二十首,都是詩人酒後抒懷的作品,寫於辭官歸隱以後。
這首詩,歌頌田園生活的恬靜閒適,突出地表現詩人與大自然相契合的心境,是陶淵明詩中著名的詩篇之ㄧ。前半部份,著重敘說「心遠地自偏」的道理;後半部份,集中寫欣賞自然景物的悠然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