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平凡夫妻的不凡善舉 第二輛救護車的暖光 點亮桃園守護生命的夜空
2025/10/13 17:19
瀏覽35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這城市,像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每日在陽光與微風中伸展,承載著數百萬個家庭的悲歡離合。我們習慣了它的喧囂與忙碌,習慣了霓虹燈的閃爍與車水馬龍的節奏。然而,在那些尋常的日子裡,總有一些微小而溫暖的光芒,提醒著我們,這座城市的脈動,不只是鋼筋水泥的堅硬,更有著人與人之間、社會與個體間,那份柔軟的關懷與守護。

13日午後,桃園市府消防局的廣場上,沒有火警的急促警鈴,卻迴盪著一種沉靜而莊重的氣氛。一輛嶄新的救護車,潔白的身軀上印著醒目的紅十字,在秋日微涼的陽光下,閃耀著等待出發的光芒。它不只是一輛載具,它是一個希望的符號,一條連結生與死的快速通道。

「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這句流傳已久的格言,在他們的行動中,找到了最樸實、也最動人的註腳。這已不是他們第一次的慷慨。回溯到多年前,一輛救護車帶著他們的愛心駛入桃園的街巷,承載了無數次的急救任務。如今,他們再次伸出援手,捐贈第二輛救護車。這份「再度」,彰顯的不僅是持續的財力支持,更是一種不曾歇止的社會責任感。

林坤言董事長是「正言權業不鏽鋼有限公司」的領航者。不鏽鋼,是一種堅固、耐用,給人安全感的金屬;而他的善舉,則像不鏽鋼的特質,給予社會一份堅實、持久的溫暖。他說,這份心意源於一份簡單的念頭:回饋社會,守護鄉里。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高調的宣傳,只有一句「希望以實際行動支持第一線消防人員的辛勞付出」。

我們常常忽略,在城市的角落裡,總有一群默默無聞的英雄,他們的名字叫「消防隊」。他們的生活,是以秒計算的戰鬥。每一次警鈴響起,他們就必須放下手中的一切,衝向未知的危險。他們拯救的,不僅是生命,更是每一個家庭的完整與希望。救護車,就是他們的得力助手,是他們與時間賽跑的「武器」。多一輛救護車,就意味著能更快抵達現場,能將黃金救援時間的效益發揮到最大。特別是這輛車,將配置於勤務繁重的埔子分隊,那是城市人口密集、需求旺盛的區域。這份精準的、體貼入微的關懷,更是令人動容。

呂定蓉女士,作為林董事長的夫人,與先生共議再次捐贈,這背後是兩人對公益理念的共鳴與堅持。這份「共議」,描繪出一幅溫馨的畫面:一對夫妻,在平凡的日常中,談論的不是柴米油鹽,而是如何讓社會變得更好;如何用自己的力量,去守護那些未曾謀面的人們。他們的善行,超越了企業的經營理念,成為一種生活哲學:「關懷鄰里、回饋社會、注入更多正面能量」。這不僅是公司口號,更是他們人生的實踐。

市長張善政先生在典禮上的感謝,代表的不僅是市府的官方立場,更是全市市民對這份大愛的肯定。一句「感謝善舉提升救護量能」,點出了這份捐贈的實質意義。它不是一場作秀,它是對公共服務的實際補給,是對城市安全體系的有效加固。

在場的市議員、局處長官與各界代表,他們的出席,不只是一場儀式,更是社會各界對這份「善良」的共同見證與響應。社會的溫暖,往往不是由驚天動地的大事構成,而是由無數個體微小的善念匯聚而成。林先生和呂女士的善舉,恰如一滴水,卻在整個社會的水面上,泛起了溫柔的漣漪。

當我們走在街頭,聽見救護車刺耳卻充滿希望的鳴笛聲,或許會想起這對低調的善心人。那警笛聲,已不只是緊急狀況的訊號,它更是一份愛心的迴響,是社會關懷的具體展現。它告訴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有人在為我們負重前行,更有人願意慷慨解囊,用實質的行動,為我們的生命安全築起一道堅固的防線。

生活小品的美好,就在於那些不經意的感動。林坤言先生和呂定蓉女士的善行,像一束暖光,照亮了城市的某個角落,溫暖了每一位市民的心房。這份「守護」與「回饋」,讓這座城市不僅有著現代化的光鮮,更擁有了人性中最寶貴的溫度與光澤。而我們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都因這份暖光,而感到更加安全,更加幸福。因為我們知道,在關鍵的時刻,社會的溫柔與關懷,總會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方式,抵達我們身邊。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