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被光喚醒的眷村記憶
國慶日的清晨,空氣裡總是帶著一種獨特的、混雜著興奮與莊嚴的味道。在桃園中壢,這份味道尤其濃烈。當太陽的第一縷光線劃破天際,它首先照亮的,不是高樓大廈,而是那片由兩萬多面旗幟織成的紅藍白海洋——國旗屋。
這份光景,是屬於張老旺先生的堅持,也是屬於桃園這座城市最熱血的節慶圖騰。
當我踏入這片旗海,耳朵裡聽到的已不是單純的人聲鼎沸,而是一種巨大的、由布料與風摩擦出來的**「奔騰」之聲**。每一面旗幟都在風中挺直了腰桿,像是在向天空訴說一個長達一百一十四年的故事。
這份堅持,來自一位異域孤軍後代。七十多年前,他隨歷史的洪流來到這片土地;三十年前,他從最初只有三個人參與的升旗儀式開始,用他的雙手與心意,將這份對國家的熱愛,燒成了一團永不熄滅的火。
旗海下的老兵與母親的叮嚀
升旗典禮現場,張善政市長親自出席,他致詞時提到了一個令人動容的故事:張老旺先生的母親曾對他說:「打仗的時候找國旗,國旗在哪裡,下面就有你的家人。」
這句話,像是被風吹響的戰鼓,又像是母親溫柔的叮嚀,瞬間穿透了現場所有人的心房。它超越了政治立場,直指國旗最原始的意義:它不只是一個符號,它是信念的凝聚、是團結的象徵,更是「家」的所在。
對於像張老旺先生這樣,曾為國家上過戰場、保家衛國的國軍英雄來說,國旗更是他們生命中最堅毅不屈的座標。在那動盪的歲月裡,它代表著希望、代表著歸屬。
如今,這份精神在和平年代,被轉化為一種社區的溫暖與力量。我們齊聚在旗海之下,不再是為了尋找避難所,而是為了慶祝這份來之不易的安定與永續。正如張市長所呼籲的,國家的長遠發展,需要全民放下分歧、同心協力,為更好的未來而奮鬥。此刻,旗下的我們,正是這種「全民一心」精神最生動的展現。
從風禾公園到國旗屋:處處洋溢的節慶喜悅
中壢國旗屋的熱鬧奔騰,只是桃園慶祝國慶的一個縮影。
民政局表示,除了國旗屋的盛大典禮,市府也在風禾公園舉辦了官方升旗儀式,各局處在桃園各地區亦有一系列活動。國慶日這一天,桃園這座城市不再只有高效率的工業與繁忙的交通,它穿上了一件節慶的彩衣。
這種歡慶的氣氛,是具體的、可觸摸的。它藏在公園裡隨風飄揚的彩旗中;藏在市民們走出戶外,在陽光下共享假期的笑聲裡;也藏在孩子們手中揮舞的小國旗、臉頰上貼著的國旗貼紙裡。
這份節慶的喜悅,是一種被釋放的能量。它讓市民們得以從日常的疲憊中抽離,重新感受到身為國家一分子的連結與驕傲。它是一種邀請:邀請人們暫時放下各自的立場與瑣碎的煩惱,共同為一個更大的集體——這個歷經114年艱辛奮鬥的國家——獻上最真誠的祝福。
旗幟不倒,信念不滅
張老旺先生在致詞時提到,每個人不論在哪裡,所仰賴的都是國旗所代表的國家。這句話簡單卻力量強大。
國旗屋的升旗活動,從最初的三人到如今的上千民眾共襄盛舉,這不只是人數的增長,更是信念的擴散。它證明了,在這片多元而充滿活力的土地上,那份對國家的樸素情感與愛意,從未消退。
當典禮結束,人們散去,旗海仍在風中獵獵作響。那片紅藍白,像是一幅巨大的歷史畫卷,既記錄了過去的艱辛,也指向了未來的希望。
國慶日,慶祝的不僅是時間的刻度,更是精神的傳承。只要人們願意齊聚在旗幟之下,願意放下分歧、為共同的家園努力,那份「中華民國屹立百年堅毅不屈的信念」,就永遠不會褪色。這份由一位老兵的堅持所點燃的火光,將持續照亮這座城市,乃至整個國家,最溫暖、最團結的未來。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