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張是18年前在紫禁城拍的照片,十年人事幾滄桑,經過十多年後的北京街頭,當日的面貌已難以辦認,但宮中的銅獅,想必仍冷然矗立!
在1908年,當第4屆奧運會在倫敦舉行時,南開中學堂校長張伯苓曾在《天津青年》的一篇題為《競技運動》的文章中,提出三個問題:「中國何時才能派一位選手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才能派一支隊伍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才能舉辦一屆奧運會?」在經過了整整一百年之後,這著名的「奧運三問」中最後的一個答案,終於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的開幕式劃下句點。
北京的奧運開幕式,極盡炫麗,其中展現的是一種文化心態,以中國五千年的文化積聚,經鴉片戰爭至今百餘年的屈辱,要在奧運開幕那一夜,向全世界宣佈,中華文明的自信,已從新建立起來!
奧運開賽至今,大陸的金牌一直遙遙領先,但每一場賽事,當大陸的運動員面臨決賽時,個個都是一副民族榮辱繫之我身的模樣,敗了固然落淚,嚴然是民族的罪人,而且很多時候勝了也淚流滿面,有點終於為民族爭得出人頭地也的心情,當升起勝利者的國旗及奏起金牌運動員國歌的時候,你可以看到最激動的是中國的選手。
因此可以想見,當大陸女子體操選手程菲,在黃河鋼琴協奏曲雄壯的音樂下失誤,她的心情又豈止是頽喪或懊惱而已,這是歐美的運動員無從體會的。所以大陸的運動員上場比賽,面臨的心理壓力會比其它國家的運動員大,也因而更容易失常。
中國人要重建文化的自信,首先要學習的是平常心,畢竟在競技場上,勝敗乃兵家常事,沒有必要把勝敗上綱至民族榮辱的層次,而使自己承受那不可承受之重的壓力。當然運動員在運動場上的競技的勝敗,其實也相當於兩國國力的表現,百年前我們從無法派出一運動員參賽的窘境,到今天主辦奧運賽事,其中的歷程與變化,雖然教人心酸,但總算實現了夢想。
我們了解到今日的中國大陸,雖然平均國民所得仍然不算高,與已開發國家仍有好一段距離,但在總體經濟實力上已是縈縈大國,大國之民,要有大國之風,那種文化的自信與氣度,卻有待更多的淬練!
yaduo
- 4樓. 瑯琊 王2008/10/03 23:59兄弟登山
對岸是: 摸著石頭過河, 總會到彼岸的.
此岸是: 暗室裡戴墨鏡, 不知方位.
瑯琊王氏 謹上
- 3樓. littlebeetle2008/09/10 23:40或許
那是一種帶有悲憤的心情
- 2樓.2008/08/20 19:38輸贏之間 !
我想不是'輸不起'
是要有 " 贏 " 的心!
想贏才有動力去拼,
如果大家輸贏無所謂,
那就失去"比賽"的意義!
輸了一點都不難過,未來還想"贏"嗎?
盡管不要以"輸贏”論英雄!
但事實上,贏者就是"英雄" !
傷心難過才會更激起未來的"鬥志"!
- 1樓. blue phoenix單飛的雙人旅行2008/08/20 02:51拍拍手
說得太有道理了
一副輸不起的樣子
不太好看吧
blue phoenix
我們要以同理心看待中國大陸選手面對的壓力,所以每當中華隊對日本棒球賽,我們的心情就會不一樣,這是我們能理解的,但也希望大陸選手能慢慢克服這一層心理障礙,相信他們若果能做到,會有更好的成績。
yaduo
yaduo 於 2008/08/20 14:43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