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的三條件能否促成「習馬會」?
2013/10/28 06:50
瀏覽1,204
迴響5
推薦7
引用0
馬英九的三條件能否促成「習馬會」?
馬英九”習馬會“三条件與其兩岸政策的節奏
馬英九24日在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專訪時,談及兩岸領導人是否有機會會面以及在哪些場合、又須具備哪些條件時,馬英九說,這個問題最近常常被討論,我們的基本態度是,如果兩岸領導人要會面,一定是在我方有需要、人民能支持,同時是在一種“對等尊嚴”的狀態下才有可能。很多人將之與政治談判劃了等號。其實這是並不完全重疊的兩個領域。但馬英九提出的習馬會三條件是否已經具備?這種提法是有利促成還是拖延兩岸領導人會面?,借此分析可以解讀馬英九兩岸政策推動的態度和節奏。
兩岸領導人會面和政治協商顯然不是一個層次的東西,也即即便兩岸領導人不會面,並不妨礙兩岸的政治協商。見面也不等於就是政治協商。下面就分析馬英九的三個條件,並通過這些條件來解讀他的兩岸政策節奏。
首先看看臺灣的需要。這方面筆者曾經有過很多論述(可按畢殿龍搜索參看拙作《海峽兩岸誰更需要和平協議?》),即兩岸長期穩定和平,是共同的需要。,相比之下,臺灣比大陸更需要。這是由臺灣沒有太大的戰略縱深,沒有品種、數量足夠的生活和戰略資源決定的。兩岸關係稍微動盪,就會讓臺灣的長期投資沒有任何安全感。沒有長期和平架構,臺灣長期外來投資不會迅速增加;臺灣的政黨輪替,會對兩岸政策帶來顛覆性變化,只有政治協商,簽訂包括民進黨也勉強認可的長期和平架構,才能夠讓兩岸政策有系統的延續性、減少不可預知性。和平才有可能一代傳一代。需要,即便民進黨也不能對自己的支持者公開說,不需要兩岸和平。這方面顯然不需要多做分析,馬英九也無法以這個藉口推諉拖延領導人會面和政治協商等。
其次,我們先談馬英九開列的兩岸領導人會面的第三個條件:對等尊嚴。因為這個是最容易達成的。兩岸交流有很多的經驗和基礎。彼此對等尊嚴,只要兩岸領導人對會面彼此懷著誠心,應該能夠很容易智慧地滿足:見面的地點、稱呼,都不難搞定。習近平都不反對習先生或習主席,馬英九也不應該認為稱呼其馬先生和馬主席感覺就是矮化,沒有尊嚴。至於民進黨要求的,兩岸領導人會面必須以“總統”身份,在禮遇方面可以如此,稱呼如果這樣,就顯然是沒有任何誠意的攪局。
最後,馬英九所說的兩岸領導人會面的第二個條件:人民支持。人民支持的基礎來自於需要。上面分析了,兩岸特別是臺灣對長期和平框架的簽署更需要。兩岸領導人見面,會加快會推動這一進程。加之兩岸領導人見面,只是朝兩岸關係進一步緩和和密切邁進了一步,比政治協商的要求要低很多。人民支持應該是多數,反對者也不具有更充分的理由。
之所以將馬英九兩岸領導人會面的三條件的第二個條件放在最後談,是因為這個條件不但是會晤需要的關鍵條件,也是衡量馬英九對兩岸領導人會面的態度和節奏的最重要的參考。
民眾支持不支持,看似是很虛的條件,但在臺灣是會反映在民調上,只要做一個民調,支持的比例大於反對的比例,就可以說人民支持的硬指標。兩岸領導人見面,反對的民眾不會超過支持者。即便馬英九什麼都不做,做個民調也應該能夠成行。但問題是,僅僅兩岸領導人見面談談天氣的意義,並不大。但要是推動政治協商,壓制住民進黨等綠營極力反對的聲音,確保民調支持超過反對者,馬英九就不能什麼都不做。如果他不通過宣導告訴民眾臺灣如何需要一個長期和平的發展環境,就只有兩個可能:一是,馬英九本人內心深處沒有積極推動的意願和態度;二是,像其在臺灣推行的其他政策一樣,預熱不夠、宣導溝通不足,結果執行起來遇到壓力之後,就轉彎。推行的粗糙、不謀定而後動,兩岸政治協商,在臺灣這樣的社會制度和政治生態下,沒有一定時間的潛移默化和持續推動宣導。不要說會不會出現政治協商的氛圍,即便談了,在台灣也很難通過。而馬英九在這方面的時間,越來越急促。
即便按照馬英九開列的兩岸領導人會面三條件,“習馬會”已經基本沒有什麼大的障礙。但對沒有其他先期的政治談判的準備之前,領導人見面並不代表政治協商開始或成功。領導人見面僅代表有這些可能:見面之後,大家談談天氣,並沒有談實質性的東西;見面後大家確定了要談的內容和節奏。但不會沒有事先充分的準備,就可以沒有預警地在兩岸領導人會面時能夠達成轟動性的協議。
另外的可能是,兩岸領導人會面之後,加速了兩岸政治協商的進程;會面之後,因為臺灣的反應並不好,或者其他的原因,這種談判沒有被大力推動而擱置,直至馬英九任期結束,都沒有明顯進展。不大可能出現的是,兩岸領導人會面之後,兩岸的關係反而更惡化。等等
總之,如果馬英九不對民眾積極宣導和推動兩岸政治協商、長期和平架構簽署的意義,兩岸領導人會面前,沒有將政治談判準備好,習馬會也只不過是一個簡單見面而已。儘管這個見面會本身也是個好的開始和突破,但並不代表就是在政治協商和軍事互信上的具體成就。馬英九提出兩岸領導人會面三條件,是將會面的基礎具體化,這顯然讓“習馬會”向更可能和快速達成向前推進了一步,應該給予鼓勵和肯定。最好的結果,是能夠將兩岸領導人的會面和政治協商的推動盡可能緊密結合起來。“習馬會”即便不能是一個正式的談判,但也應該是一個談判的正式開始。
畢殿龍
相關閱讀:和平兩岸都需要,但誰更需要“和平協議”?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5) :
- 5樓. 乱石2013/10/29 11:52对等尊严,嘿嘿,台湾人最终将死在这四个字上。
- 4樓. 乱石2013/10/29 11:50听起来习近平像是可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您分析马英九的条件很有道理,不妨分析一下习近平要什么条件才肯见马。
- 3樓. BlueGreenRed2013/10/28 18:10大陸對[對等尊嚴]的底線是不要以[國與國]的身份來談判,如果台灣方面堅持必須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中華民國]來談判,那大陸肯定寧可不談。
相反,如果以[習先生]對[馬先生],或者以[習總書記]對[馬主席],且在大陸或者台灣中任選一地點作為談判地點,那麼大陸方面都可以接受。
個人認為其實大陸方面提出的談判條件老早就是既清楚且可操作,障礙主要還是在台灣方面。比如一說談判就要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中華民國],這種直挑人家談判底線的做法逼得人家根本不願談;或者如馬總統提出的這些條件,尤以[人民支持]最不切實際,請問何謂[人民支持]?如果為此搞一個公投,結果51%支持,49%反對,那算是支持還是不支持?
再說了,談判又不是投降,如果談不攏,那可以接著談或者選擇暫時不再談,總好過連談都不開始談就在這裡不停地預設條件,個人認為台灣(至少是政府)現在的態度就是拖,能拖多久算多久......確然如此。所以,從一些細節和準備預熱,可以看出馬英九的兩岸政策節奏。也可以檢視習馬會的誠意。------談判又不是投降,如果談不攏,那可以接著談或者選擇暫時不再談,總好過連談都不開始談就在這裡不停地預設條件,個人認為台灣(至少是政府)現在的態度就是拖,能拖多久算多久 畢殿龍 於 2013/10/28 19:09回覆 - 2樓. 古非2013/10/28 14:11我認為三條件的次序為 :(1)對等尊嚴。馬先生對習先生、馬主席對習總書記、馬總統對習國家主席,台灣對大陸、『中華民國』對『共和國』,沒有對等則一切免談,兩岸寧可繼續永 遠維持現狀!但民進亂黨若一定要以『馬總統』來做『習先生』的『對等』則顯然他們是明擺著存心找渣看不得兩岸有一點點親近!(2)台灣需要。台灣當然需 要!大陸可以『比較』不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兩岸關係,因為大陸實在太大了!他們的底線是只要永世不出現台獨也就勉強睜一眼閉一眼大家怎麼高興就怎麼過,但台灣太小,一個相對穩定的兩岸關係簡直就是台灣的生命線!(3)人民支持。這一點『最不重要』而且說說可以卻絕不能當真!因為馬如今不再有連任壓力,他從 今以後絕對必需『為所應為』才行!他的一切作為完全必需是要來對全中華民族的後代歷史負責而不是對那在關說案後已被證明是超級『國際笑話』的荒唐台灣民意 來負責!***『馬習會』最少最低也必會有令兩岸人民來認真彼此認識以及拉小距離親近的極難得之歷史機會,若能植基於此,則往後兩岸之間大有可能會一切柳暗花明進而漸入佳境!以此觀之,則即使馬習之間只是純聊天氣也都太值!***非常好的角度和論述。但人們支持上,馬英九一貫比較假仙,近於虛偽。認真的話,不會在多數不支持的時候成行,而要無意推動的時候,又可以很容易以之當藉口。所以,以的個性,這仍是重點觀察的部份。 畢殿龍 於 2013/10/28 16:24回覆
- 1樓. 中華民族的端午節2013/10/28 08:58李等灰台聯是日本人在臺灣的代理人
日寇侵略亞洲野心不死 許多臺灣人傻子白目不清楚
是李扁20年的洗腦毒害 教育宣傳造成的, 認爲慰安婦是自願的。一個臺灣女人慰安婦被日本人抓去接客, 每天要接客30人到40人,被日本兵活活奸污死的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