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儲油與儲蓄
2023/09/06 22:41
瀏覽364
迴響2
推薦15
引用0
伯里璽天德出訪非洲某內陸國,簽約興建戰略儲油槽,並說這會「使能源供應更加安全」。

二戰日本失敗的主因之一,便是缺油,尤其是吃油吃得兇的海軍。像戰艦長門號這麼大的船,即使錨泊在港內不動,一天也要吃掉五十噸的油。

日本本土資源稀缺,發動踏平洋戰爭得原因之一,便是南進爭奪東南亞的資源。日本聯合艦隊的戰略儲油槽靠近蘇門答臘巨港的油田,位在林加港。林加諸島位於新加坡以南六十海浬的地方。這裏離日本海軍劃定沿東經140度線的決戰線還相當遠。而來到這裏,重油供應也很方便,因爲打拉根及峇里巴板二個港口 (都在婆羅洲,今印尼的加里曼丹) 也很近,加上新加坡的燃料油庫中,所以艦隊所需的重油「多得快要臭掉」。

但無論戰略儲油多少,多得快要臭掉,但缺乏制海權,就是運不回千里之外的日本本土,

1944年10月,軍需局第二課長齋藤昇大佐說明日本海軍本土燃料的狀況:

「整個海軍剩下的重油也不過幾萬公升而已。航空用的松根油燃料也所剩不多。」

海軍行家一聽這個報告就知道不對勁:過去幾乎都以噸爲單位的重油存量,竟然改以公升計算?是已經窮途末路了吧。

齋藤本人曾被問到油料相關的問題,他表示:

「燃料應該以現地取得爲優先。如果大老遠從南方送重油回到日本,再送到外地去給軍艦補給,不只浪費時間與人力,被擊沉的機率也會大增!」(參考《軍艦長門》《日本海軍燃料史》)

而我島計畫設置戰略儲油槽的國家,一不產油,二不臨海,三與本島距離半個地球。如此「戰略」,著實高明。

整個計畫的戰略,應該不在儲油,而在為了某些人的帳戶「儲蓄」。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政治
自訂分類:時事評論
上一則: 萬隆會議與雅萬高鐵
下一則: 可怕的奶茶
迴響(2) :
2樓. 安心
2023/09/07 14:03
擺明就是虛張聲勢,臺灣不可能有駐外艦隊、空軍需求,也不可能有護航艦隊,戰時也難有油輪進補臺灣。
1樓. 麵線
2023/09/07 09:39

一針見血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