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勸告郭董......
2023/08/28 23:34
瀏覽341
迴響4
推薦10
引用0
1859年初,身為共和黨實力派領袖之一的林肯,面臨了一個關鍵時刻:對於即將到來的美國總統大選,作為四個共和黨「可能」的候選人之中聲勢最弱的一個,他得好好思考如何才能出線。
他後來成了美國歷史上偉大的總統之一──如果不是最偉大,也是最忠實的人道主義者總統。
以下文字,主要採擇編排取自桃樂絲‧古德溫《無敵》:
林肯在1858年的聯邦參議員選戰表現不俗,且聲譽鵲起,他對未來持續審慎樂觀。但是,總統選舉不同:提名之後共和黨內不能有敵人,否則無法打敗民主黨。
對於爭取1860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他自知出線希望不大,但仍努力建立全國聲望。林肯總是小心翼翼地隱藏雄心壯志。每當被問及將屆的選舉,他一概得體地熱切談論其他人選。此時他一切行動一以貫之,憑藉高明的政治手腕,戒慎小心地尋求黨的提名。的確,在林肯成爲總統之前,就屬這段時期最能展現身爲政治人物的圓滑老練。
林肯與其他三位同黨的對手迥然有別,他沒有經驗老到的策士出謀畫策,因此他必須自立自強。奉承的話很多,但他並不因為奉承的言詞而認不清事實。作爲黑馬,他自知不能過早顯露意圖,以使對手動員對付他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1859年4月16日,共和黨籍的《岩島紀事報》總編輯建議林肯,「同時向各報總編輯宣布參選總統」。林肯回說:「對於某些偏愛我的友人的器重,我著實受寵若驚,也滿心喜悅,但我眞心認爲,對您的建議我不宜採行──低調才是最上策。」他並說,「坦白講,我不認爲自己適合擔任總統」。自信的林肯說自己「不適合」,用意只在暗示他不必然具備當總統相稱的資歷或經驗,而不是說自己欠缺能力。在時機成熟前,林肯凡事都慎重保持低調。綜觀林肯的總統任期,可以確證他擅長掌握時機。
林肯自覺三位對手已遙遙領先;他認爲:若以這三位的後繼人選自居,一旦其中任何一人有了閃失,他或許就能接收囊括退而求其次的選票。
在林肯謹言慎行之際,其他三位對手:蘇爾德、蔡斯、貝茲,都越來越急切地想要勝出,以致最後關頭來臨前,都犯了一些代價高昂的錯誤。
林肯與三位主要對手截然不同,不像他們那樣狂妄自大、自欺欺人和言行不一。他憑藉勤勉、技能與運氣,逐步鞏固基礎。對手們在最後關頭都亟欲重新將自己定位成黨內中間派,而林肯則從未改變基本立場。他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就如同唐‧法倫巴赫爾所說,「既非左派也不是右派,而極爲接近正中間」。
而所有努力,最終在1859年5月18日共和黨全代會中得到回報。第一輪投票結束,蘇爾德遙遙領先,拿到173又二分之一票;林肯第二,102票;蔡斯及貝茲都只得到將近50票。第二輪投票,第三第四名的票數大部分都轉給了林肯。林肯「我只是後繼人選,但我將接收那些退而求其次的選票」的策略開始奏效。
結果第三輪投票便大勢底定:林肯出線。一向支持最強對手蘇爾德的紐約州全代會主席威廉‧蘇瓦茲,起身向所有黨代表致意:「諸君,我們泰半是從蘇爾德州長那裏,學會愛護共和黨的原則與疼惜這個政黨。」然後他要求蘇爾德的大本營紐約州轉向支持林肯。
當林肯的提名確定後,「場外2到3萬群眾燈時激動歡呼」,在樂團齊奏的喧鬧樂聲中,共和黨人扛著拆毀的圍欄上街遊行,象徵林肯打破了黨的藩籬。(引文終)
從以上的篇章段落中,大致可以歸納林肯的勝利原則為「中庸」、「少犯錯」、「等待時機」、「黨內無敵人」、「打破黨的藩籬」、「以次佳人選自居以接收失望票」、「學會愛護黨的原則與疼惜這個政黨」等等。
其中,以「打破黨的藩籬」尤為重要。
他後來成了美國歷史上偉大的總統之一──如果不是最偉大,也是最忠實的人道主義者總統。
以下文字,主要採擇編排取自桃樂絲‧古德溫《無敵》:
林肯在1858年的聯邦參議員選戰表現不俗,且聲譽鵲起,他對未來持續審慎樂觀。但是,總統選舉不同:提名之後共和黨內不能有敵人,否則無法打敗民主黨。
對於爭取1860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他自知出線希望不大,但仍努力建立全國聲望。林肯總是小心翼翼地隱藏雄心壯志。每當被問及將屆的選舉,他一概得體地熱切談論其他人選。此時他一切行動一以貫之,憑藉高明的政治手腕,戒慎小心地尋求黨的提名。的確,在林肯成爲總統之前,就屬這段時期最能展現身爲政治人物的圓滑老練。
林肯與其他三位同黨的對手迥然有別,他沒有經驗老到的策士出謀畫策,因此他必須自立自強。奉承的話很多,但他並不因為奉承的言詞而認不清事實。作爲黑馬,他自知不能過早顯露意圖,以使對手動員對付他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1859年4月16日,共和黨籍的《岩島紀事報》總編輯建議林肯,「同時向各報總編輯宣布參選總統」。林肯回說:「對於某些偏愛我的友人的器重,我著實受寵若驚,也滿心喜悅,但我眞心認爲,對您的建議我不宜採行──低調才是最上策。」他並說,「坦白講,我不認爲自己適合擔任總統」。自信的林肯說自己「不適合」,用意只在暗示他不必然具備當總統相稱的資歷或經驗,而不是說自己欠缺能力。在時機成熟前,林肯凡事都慎重保持低調。綜觀林肯的總統任期,可以確證他擅長掌握時機。
林肯自覺三位對手已遙遙領先;他認爲:若以這三位的後繼人選自居,一旦其中任何一人有了閃失,他或許就能接收囊括退而求其次的選票。
在林肯謹言慎行之際,其他三位對手:蘇爾德、蔡斯、貝茲,都越來越急切地想要勝出,以致最後關頭來臨前,都犯了一些代價高昂的錯誤。
林肯與三位主要對手截然不同,不像他們那樣狂妄自大、自欺欺人和言行不一。他憑藉勤勉、技能與運氣,逐步鞏固基礎。對手們在最後關頭都亟欲重新將自己定位成黨內中間派,而林肯則從未改變基本立場。他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就如同唐‧法倫巴赫爾所說,「既非左派也不是右派,而極爲接近正中間」。
而所有努力,最終在1859年5月18日共和黨全代會中得到回報。第一輪投票結束,蘇爾德遙遙領先,拿到173又二分之一票;林肯第二,102票;蔡斯及貝茲都只得到將近50票。第二輪投票,第三第四名的票數大部分都轉給了林肯。林肯「我只是後繼人選,但我將接收那些退而求其次的選票」的策略開始奏效。
結果第三輪投票便大勢底定:林肯出線。一向支持最強對手蘇爾德的紐約州全代會主席威廉‧蘇瓦茲,起身向所有黨代表致意:「諸君,我們泰半是從蘇爾德州長那裏,學會愛護共和黨的原則與疼惜這個政黨。」然後他要求蘇爾德的大本營紐約州轉向支持林肯。
當林肯的提名確定後,「場外2到3萬群眾燈時激動歡呼」,在樂團齊奏的喧鬧樂聲中,共和黨人扛著拆毀的圍欄上街遊行,象徵林肯打破了黨的藩籬。(引文終)
從以上的篇章段落中,大致可以歸納林肯的勝利原則為「中庸」、「少犯錯」、「等待時機」、「黨內無敵人」、「打破黨的藩籬」、「以次佳人選自居以接收失望票」、「學會愛護黨的原則與疼惜這個政黨」等等。
其中,以「打破黨的藩籬」尤為重要。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迴響(4) :
- 4樓. tty2023/09/30 19:29
一針見血!
- 3樓. 魔師圫申州2023/08/30 14:28詹惟中遭告抄襲! 命理師張盛舒怒轟曝「開庭對話」他委屈喊冤
感想:這兩位 命理大師 吵成一團,就等於
是讓 像 林肯 一樣的我,有了成功的機會 !
Newtalk新聞:
李艷秋:國民黨、民眾黨再巴著人格信用破產的郭台銘 選民會瞧不起
曾銘宗批郭台銘:連鴻海權利都不能確保 談什麼和平穩定
郭董 一定要請我 出來 救鴻海的股價。
只有我 有能力 救 你 啊!
美麗島電子報最新民調出爐! 郭台銘「主流民意」10.5%支持度墊底
卡努颱風亂侯友宜競選節奏 立委便當會延期、傳訪吳敦義喊卡
吳主席 是 馬、王 都能接受的人選,是 國民黨內的
最大公約數。
吳敦義主席 應該參選 黨主席 、參選總統 才是 啊!
要相信老母娘是唯一正法 - 2樓. 寧靜姐2023/08/29 18:00一樓 +1
- 1樓. blackjack2023/08/29 00:19
版主引用一句話:"林肯與三位主要對手截然不同,不像他們那樣狂妄自大、自欺欺人和言行不一。"
郭台銘逢場作戲、支持侯友宜言猶在耳
我看是三位主要對手與郭台銘截然不同,不像郭那樣狂妄自大、自欺欺人和言行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