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選所適,愛所選
2013/03/01 10:46
瀏覽902
迴響0
推薦5
引用0


 

選所適,愛所選 

刊登於台北市教育e週報 第593期

Manapan

 

 週末,參加登山會郊山健走;登山朋友來自各行業,都喜愛青山綠水。

 「人生如登山,有人喜歡健走郊山古道,有人酷愛攀登峻偉高山,無論選擇哪種路線,只要堅持走下去,都能獲得快樂,走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A君邊走邊說,他是退休校長,滿頭銀髮,有豐富的教育經驗和理想。

 聊著,不知不覺話題轉到年金改革等議題。

 「世事真難料,民國五、六十年間我們讀師範時,同學的家境都不好,尤其男同學都是家境拮据,父母無力供應讀初高中,所以才去讀公費的學校,只求將來有個溫飽的工作。師範畢業後,與當時社會薪水相比,才知老師薪津微薄,後來,我同學幾乎有一半轉行或繼續升大學。」老校長陷入回憶:「哪知道,現在成了社會欽羨的對象,甚至是一些名嘴政客喊罵批鬥的對象;有今天的退休福利,哪是我們曾經想過的事?法令的頒佈與政策的擬定,豈是我們基層教育人員能置喙的?也無權去過問干涉啊!我們只是一群在教育園中,默默耕耘人員啊。」

 我感受到老校長心情的無奈與沮喪;服務教育界三十多年,退休後竟莫名被污名,真是情何以堪。

 繼續上山,昨晚下過雨,石階濕滑,小心翼翼行走。沿途步道兩旁茂密的樹林,雖時值秋冬之際,依然是綠葉盎然,間些有發黃變紅的樹葉,在樹梢上迎著寒風抖著。

 「國家法令,要隨社會環境變遷與時空不同而修正補充,就如,登郊山與高山,裝備當然不同;詩經不是有句話,深則厲,淺則揭,意思是說如同涉河,遇到淺水,則提起衣服走過去;若是深水,連衣服也不必提起而直接渡水,行事要隨機應變或因時因地制宜啊!法律是死的,人是活的啊!」

 我點點頭同意。

 老校長繼續說:「我生性淡泊,喜愛教育單純環境;工作經驗後,不停進修上進,後來當主任、校長。回首過往,驚覺自己生命原本就註定如此,這份工作是自己到生命的最好歸屬點。」
他回頭對我一笑。

 「每人都如此,都是在生命歷程不停摸索嘗試,所以,對孩子的教育,讓他實際體驗,歷經失敗、挫折後,他自然就會找出一條適合他自己方向的路。所以,我一直鼓勵孩子,選你所適、愛你所選,眼光放遠,心胸放寬,不要拘限眼前世俗價值觀;今天熱門的科系,二、三十年後可能就成冷門;反之,冷板凳的行業,也可能變成炙手可熱的。生命有限,世事難料!有誰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重點是,在生命的歷程中,豐富了過程嗎?唯有從事自己有興趣又擅長的工作,才可能覺得活出真實的自我,成為理想中的自己。」

 樹林裡瀰漫清幽的空氣,終於登上山頂,俯視河谷,心曠神怡,真是居高始得遠眺,臨峰方可眼闊。

 山嵐輕輕地自山谷湧現,不多時,籠罩山頂;須臾,又飄散離去,眼前竟然出現波濤的雲海;雲層奔騰有如大海般的翻滾,山在虛無飄渺間浮遊著,讓人有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憧憬。

 「有誰知道,我們竟然能看到波濤雲海呢?」 老校長雀躍地說:「兩個小時的山頂景致,都無法預知?二十年後的世界是什麼?將來社會變成什麼?有誰知曉啊!蘇軾說得好,腳力盡時山更好,莫將有限趁無窮,生命有限,只能做喜歡有興趣的工作。」

 我訥訥諦聽著這位老校長的話語。

 「在孩子的身旁,我們只能靜靜在一旁扶持、協助與鼓勵;將來他們翅膀長硬了要振翅起飛,我會告訴孩子,就算所有的路都行不通,還有一條路可以暢行,那就是回家的路。」

 下山後,與山友們分道揚鑣。

 「我不會給孩子太多壓力、束縛,更不會給他牽絆、阻擾,我會適時管教與指點方向,我有責任與義務教會他生活的本領,好讓他來日自由快樂地飛翔,至少要能養活自己。」

 老校長的話語在我耳畔迴盪著。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散文
自訂分類:歌詞
上一則: 馬那邦山的櫻花
下一則: 靚山、靚水、靚所在(客語歌詞)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