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二)一片綠
2010/04/04 16:30
瀏覽367
迴響0
推薦3
引用0



  鄉下的外婆家,純樸、安靜。我喜歡在放假之餘,回去一趟。也只有這裡,才能嗅到田園真正的氣息;也只有這裡,才能聽到蟲鳴與鳥叫。

  外婆家的後院,有一塊小田地,種了一些蔬菜。很佩服老一輩的長輩,有耐心和擁有自給自足的能力。自己種可以分享給別人,也沒有農藥的傷害。我喜歡大地的產物──純淨、自然。

  這次回去,一如往常走到通往後院的紗門,和外婆打聲招呼。不知道是我長高了,還是這門本來就比別人家矮些?我總是要低頭才能望見田地的全貌。我側頭看著外婆,目光正好能看見她的臉,斗笠在日光的照射下,使外婆的臉上,形成陰影,除了汗水的滑落,我看到了笑容。

  這時的我,會心一笑。無意間,看見外婆的身後有一面紅磚砌成的矮牆。前幾次來訪,都不曾注意過。之所以會將目光逗留在牆上,是因為上頭比以往多了一些「色彩」──綠色,點綴其中,但還是隱約可見磚牆的血紅色。一大片的常春藤,蔓生在牆上,很茂盛,但癱軟無力。深綠色的葉片,邊緣有些嫩綠,有些枯黃,葉片的主葉脈向外輻射,帶有一點黃色。牆的前方是田畦,是分離常春藤和高麗菜園的分界。外婆早已將高麗菜澆上了水,其他的菜也是,唯獨常春藤的土地是乾的。我唐突的問:「婆婆,你忘了澆那邊!」外婆將斗笠拉高些,看了我一眼,在看向我指的那面磚牆,不屑的說:「澆那個沒價值,澆菜就可以了」我發現外婆並不在乎那片常春藤,而且讓它們任意生長。奇怪的是,藤蔓並不會長到田畦上,反而沿著隔壁家的籬笆,向上攀附。

  我想起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最後一片葉子。喬安娜與蘇是室友,她們都是胸懷大志的畫家,在紐約市租了一間便宜的房子,那裡是有許多藝術家居住的地區。有一天,喬安娜因感染肺病,整天臥病在床,一邊望著窗外的紅磚牆。醫生悄悄告訴蘇:喬安娜的只有很小的機會能存活,因為她已認定自己活不久了,不過如果能喚起她的求生意志,可能就有機會。

  醫生走後,蘇聽到喬安娜在倒數的聲音,她在數到六的時候停下,她正在數外頭牆上長春藤的葉子,還有六片,而此時又掉了一片。她向蘇解釋:「當最後一片葉子落下時,我也將死去。」蘇一邊拉窗簾,一邊說:「別胡思亂想,好好睡一覺,我去外面幫你買一碗雞湯。」

  在路上蘇遇到隔壁的鄰居老貝爾曼,他是一個不得志、酗酒的畫家,他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年輕時從沒有畫出他想畫的鉅作。蘇把喬安娜的病情和最後一片葉子的想法告訴老貝爾曼,他認為這想法不應該有,而且喬安娜一定會活下去。最後他們一同進屋,看到喬安娜正在睡覺,老貝爾曼看了窗外僅存的長春藤葉片,便藉口要到外面做些差事,離開了。

  當天晚上下著大雨,風也很強勁,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平息。喬安娜醒來,叫起身邊的蘇,並要她拉開窗簾。喬安娜仍然看見常春藤上的最後一片葉子,她高興的說:「我不會死了,我想下床走走」

  兩天後,得知老貝爾曼死於肺炎,發病只有兩天。蘇將消息告訴喬安娜:「他死的時候,身旁放著燈籠、梯子、畫筆及一些油彩。」說到這裡,蘇停了一下,看向窗外的長春藤,那葉子並不是真的,那是貝爾曼先生的傑作,他在最後一片葉子掉下來的當晚,畫上去的。

  雖然這是我高中時讀的文章,但我仍記憶猶新。這故事以悲劇收場,卻環繞在常春藤的最後一片葉子,喚起人的求生意志。看到眼前的這片常春藤,它的確是經過無數的風吹日曬,渡過許多日子。

  在外婆家吃過午飯,和爸爸到外頭散步。走到巷頭是條東西向的泊油路,通往外面的街道。我們沿著泊油路往右走,看見外婆的後院,但好遠好遠,路的兩邊雖是荒田,但土地很肥沃。我發現路的兩旁也長了一大片的藤蔓植物。再看向外婆後院的矮牆,是一長條綠帶,反而看不見磚牆的紅色。

  我不禁佩服常春藤──它的生命力。沒有相當好的營養,就能不斷蔓生,往高處生長。它並不用鮮豔的花朵,來得到別人的注目,而用綠葉拼湊成一大片綠色,使人為它讚嘆。

  我同情紅磚和籬笆,它們別無選擇,只因為它們高、堅固,而任常春藤攀附,一點一點的被覆蓋。不過幸好有田畦、泊油路的分隔,阻擋蔓生的藤蔓。但它們並不是沒有試著生長上去,而是因為人的走動、車子的行駛。它們微不足道,悄悄潛入我們的道路,苗頭被壓過之後,便嚐到了苦頭。

  我期望擁有的,並不是找到東西讓我攀附,而是想擁有生命力與求生的意志,努力不懈。懂得往更高的理想邁進,不斷升高、茁壯!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散文
自訂分類:潘昱安
上一則: (三)琴聲
下一則: (一)茉莉香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