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鬆開的掌心,才盛得下自由
2025/07/21 10:26
瀏覽392
迴響0
推薦25
引用0

鬆開的掌心,才盛得下自由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經》

我們是否有過這樣的夜晚?

一個人待在房間的角落裡,來來回回反覆滑著手機著,看著那些早該封存甚至刪除的對話,心裡明知道不會有答案,卻還是忍不住問:「為什麼?」

執念就是這樣,明知無解,卻放不下。

有時候你會以為那是愛,其實只是你捨不得。甚至你會以為再多問一次,也許就能換回什麼,其實換來的只有更深的疲憊。那是因為我們的心被執念勒得太緊,導致連呼吸都覺得沉重。其實,它們不是愛的勳章,而是心靈的枷鎖,我們越是想緊握,越顯現生命的荒謬性。

「執念是未完成的業力,放手才是靈魂的呼吸。」——當你停止追問為什麼,答案便落在鬆開的掌心。

存在主義告訴我們,當我們停止在虛無的沙灘上追問「為什麼」時,存在的真諦才會顯影。當我們累到無力再問了,才發現,原來真正的答案不是「為什麼」,而是「就算如此,我也可以好好活」。

而那些你一直放不下的人、說不出口的遺憾、無法回頭的曾經…,這些全都是來提醒你:當你願意放下,你才能真正空出雙手,接住自己。也會領悟到,放下是一種來自內在的力量,也唯有內心真正自由者,方能握緊生命本質。

想想看那些令我們痛苦的際遇,其實是心靈的鏡像投射。當我們停止與幻象搏鬥,才能照見存在的真相。這正是禪宗所謂「放下著」的修行智慧,也是海德格爾所言「向死而生」的存在勇氣。

因此,真正的自由不在於改變命運,而在於以審美態度擁抱命運。當我們停止追索因果,反而能參透存在的詩意本質。當我們掌心向上時,我們接住的不是虛無,而是整個宇宙的饋贈。

這種放下後的自由,近似莊子「坐忘」之境——在消解所有執著後,靈魂終能翱翔於無何有之鄉。這便是生命最深邃的悖論:當我們不再佔有任何,反而擁宇宙。

我們能做的,既不是去討回公道,也不是去追回失去的時間,
而是把執念埋進土裡,讓它慢慢地爛掉腐化成土,然後在那片空地上,種上一株新的自己。

 朋友,如果你還在問為什麼,沒關係,慢慢來。願有一天,你也能攤開掌心,輕輕說一句:「走吧。」那時候,你會發現,鬆開的掌心,才盛得下自由。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