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个「小寒」
【小寒】seuˋ honˇ二十四節氣之一。一般是在農曆十一月末或十二月初的節氣,在冬至過後的第十五天,大約是每年國曆一月五日、六日或七日。(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冬至過了就是小寒表示天氣會變得很冷了。大寒小寒滴水成團(tai honˇ seuˋ honˇ didˋ suiˋ siinˇ tonˇ)-「小寒」、「大寒」表示這一段時間由嚴寒開始到其極致,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段。
⚜️客家諺語⚜️
「小寒大寒,人馬安」
音標:「seuˋhonˇtai honˇ,nginˇmaˊonˊ」(四縣腔)
⭐️華語釋義⭐️
小寒如果很冷,代表天氣規律,不論人畜都會平安。
(聽,這就是客家人的"小寒"/客家生活)
《詠廿四氣詩·小寒十二月節》
(唐•元稹ㄓㄣˇ)
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
拾食尋河曲,銜紫遶樹梢。
霜鷹近北首,雊雉隱藂茅。
莫怪嚴凝切,春冬正月交。
※小寒這個節氣在農曆中一般是在十一月末或十二月初,這也就是詩中「小寒連大呂」的含義。古人以五日為一候,將小寒分為三候:“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雊。小寒之時,陽氣萌動,大雁起身北遷,喜鵲開始築巢,山中的野雞也因感到陽氣滋生而高聲鳴叫,萬物都在蠢蠢欲動,靜候春天的到來。
※「歡鵲壘新巢」開始的五句說的是,古代將小寒分為三候:一候雁北鄉(向),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都說的是陽氣發動後鳥類的活動。大雁開始北遷了,喜鵲開始築巢了,野雞開始鳴叫了。(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5ngEm3o.html)
※「雊ㄍㄡˋ(gieu):雄雉鳴也。 藂ㄘㄨㄥˊ(cungˇ):聚集。
小寒、大寒誰更冷?看看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就知道!
(來源:致遠書香)
「小寒大冷,人馬安」
小寒是冬至過後十五天,大約是國曆一月六日,屬農曆十二月初的節氣,若那年有閏月,則會挪到十一月。
民間有句諺語:「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小寒大寒無風水都寒」,在氣象紀錄中,小寒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最冷的節氣。據說,早年黃河流域的農家,每逢小寒,家家時興用九九清寒圖來避寒,也就是從冬至開始,每過一天畫一格紅點,過完了九九八十一天,這時節氣已到了驚蟄、春分間,才算寒已盡,春到來。如今台灣則以各類的藥膳火鍋來袪寒,在各地也形成一股時尚。 這季節若不冷,反而有害,台灣諺語有云:「小寒大寒人馬安」即是此意,小寒大冷,才符合季節變化,人畜才會平安沒災害。
【廿四節氣智慧】
二十四節氣概說
(安安免費教學網站)
https://ananedu.com/moral/24season/learn.htm
下一則: 二十四節氣个「小雪」~[2022.11.22][2023.11.22][2024.11.22]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