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好走》臨終時刻的心靈轉化(一)
2011/01/11 11:31
瀏覽1,042
迴響1
推薦7
引用0
在第一章生、死與心靈轉化中,一直強調「我平凡人,我的工作是陪伴和我一樣平凡的人,在平常的情況下死亡」,也就是說,死亡是一件在自然不過的事實,不需要特別獨特的去經驗或抗拒,因為,這和所有生命事件都不同,我們可以選擇工作或不工作、可以選擇要不要娶嫁這個人、可以選擇繼續升學或就業、可以選擇要不要跟家人撕破臉、可以選擇很多很多,但是,有時候我們害怕不敢獨立、不敢做某件事情,有旁人推一把、有人支持,事情就會成功,害怕走偏,有人拉一把也就回到正軌。只有死亡,是一件你連掙扎和拒絕,都是正在經驗通往死亡這條路的事實,不需要有人推或拉一把,更不需要反抗或掙扎,這不像反抗社會、父母,就有機會逃避的事實。這種感覺,就像孫悟空以為自己可以逃過菩薩一樣,最終,仍舊逃不過五指山。

只有深刻的有臨死的經驗,我們才有機會徹底的進行心靈轉化。作者的經驗裡,讓他從對生命的沮喪,觀察到死亡後空間中的平靜、寧靜力量,他知道這是一種神聖的禮物。我們最終會從肉體上的我,擴展到成為宇宙中的一部份,或者說成為宇宙。我曾經也會經驗到這種內在充滿、擴充到和宇宙整合的經驗,我明白那種經驗是如此深刻的自由、安詳、平靜,沒有時間、空間的存在,就只是一種感知,對永恆的感知,於是,整個人是寂靜、寬廣的,這是一種心靈轉化的過程,我體會到世界之大、宇宙之大,而我所在乎的事情是如此的渺小,很自然的放下、不計較,這不是一種意識、勉強和故意,而是一種體會。

這是一種心靈轉化,但死亡經驗中,靈性層面裡,更存在細緻的品質,包括放鬆的品質(a quality of relaxation)、退出的品質(a quality of withdrawal)、光芒的品質(a quality of radiance)、內在性的品質(a quality of interiority)、靜默的品質(a quality of silence)、神聖的品質(quality of the sacred)、超越的品質(a quality of reanscendence)、知悟的品質(a quality of knowing)、強度的品質(a quality of intensity)、融合的品質(quality of merging)、完善的品質(a quality of experienced perfection)。
這是一個從外轉內、在從內在擴充、拓展超越肉身,和宇宙融合的過程,簡單的說,當我們把注意力從外界拉回自身,會經驗到分散力量的集中,而這需要經過放鬆、退出紛擾世界,進入內在,當進入內在後,會開始走向全然的寂靜狀態,這種寂靜狀態,會和內在神性、內在神聖的力量結合,也可以說是與內在靈性交會、相遇的時刻,這時,靈性的力量已經超越了意識、認知、記憶、經驗,是一種超越經驗的自由狀態,此刻到達知悟時,就是對過往的理解和放下,對宇宙運轉、陰晴圓缺有了透徹的明白,知道物極必反、反璞歸真、自然循環的道理,於是,這時候自然知道和正在經驗的狀態趨向一致,於是內在能量就像身體不斷充氣一樣的越來越強大,大到經驗就是宇宙之道,自己就在宇宙當中,和宇宙融合,而就像順著流水一樣,迴歸大自然,如潮汐一般,沒有所謂的放下、臣服、抗拒,而此刻的靈就是宇宙、自然。

在這樣的品質當中,一切都是那麼的理所當然、本來如此,意識徹底的瓦解和毀滅,內在靈性才有機會顯露,但靈性之大,不是肉身所能承載的,就像一座山壓著寶藏,一旦有細縫露出寶藏,寶藏的光芒也會散至遠處。就像冰山被太陽照射一樣,一旦照射到,必然、一定會融化,那樣不可控,不需要經歷適應的過程,因為連適應的過程都不存在,就只是讓它融化,不用緊抓,因為放手必定會發生,而這個放手本身,也是不可控的。

像這種不可控的放手、知悟,一直到最深層感知到能量的強度,這只會讓死亡的極大恐懼,瞬間消散,死亡不會像「害怕失去」、「生存焦慮」如此而已,是連害怕而要避免的機會都沒有,但只有如此,人也才能真正的存在在寧靜、空無的瞬間。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科學百科
自訂分類:靈性成長
上一則: 生命中的太極
迴響(1) :
1樓. 靈婆心語 人生待續
2011/01/13 12:05
很棒

這樣的走很棒  平安寧靜的觀察自身的變化  但有幾人能夠

我也曾進入無疼無痛沒有重力的境界

體驗到能看的另一個自己

所以我一直在追求放下 內在的平安

希望將來平靜的走入另一個世界

全然的寧靜 放鬆 自在

是的,
我也曾走在全然寂靜、好像自己是自己,但同時自己就是宇宙,
好像超越時空間,看見的不是自己的手腳,就只是一個存在體,
一種很寧靜安詳的感覺。
只是,我還不敢明確的說這是麼感覺,
因為我對「死亡」有更一層的敬畏、敬佩
我覺得這是只有真正在走向死亡的人,
他們才能真實的明白,
都值得我去尊重。
大概因為這樣,我也發現我對老人家開始尊重起來,即使他們年老、走路緩慢。
印心2011/01/13 23:45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