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蠹蟲教授」的迴響
2006/11/23 12:42
瀏覽2,162
迴響5
推薦12
引用0

我以前說過,我寫blog的用意之一是訓練自己的中文寫作。前兩天偶一興起,想先投稿試看看,沒有上報再放在blog裡,沒想到承蒙編輯謬愛,第二天就登出來。今天我查閱了一下,發現點閱率已近萬,回應亦有二十多篇。我把幾則頗有內容的抄在下面,也對這些回應「回應」一下。(想要看全部回應的,請直接點擊: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52477&pno=0#reply_list

署名「小教授」的寫到:

我本來在一間私立大學裡當個小教授,我很認真作教學投影片,上課盡量讓同學聽懂,但是學生不捧場,說課業太重,壓力太大,學校說我不做研究,寫paper,同事笑我沒出息。國科會也因為我研究表現太差不給我研究經費。雖然我研究計畫都自己一個字一個字打出來的,於是我開始認真思考我的工作態度。

後來因緣際會的關係,我認識了一個有名的教授,我於是拍他馬屁,當他狗腿,我看到他就是你們所謂的""蠹蟲教授"",但是他卻很吃的開,佔盡大部分的研究資源,他的計畫是學生寫的,他的paper是我寫的,他只要開會應酬就好。你說我會不會沒骨氣,拜託,骨氣值多少錢?靠著他挑剩下的研究資源給我,我漸漸變成同事羨幕的對象,學校也要頒獎給我了,國科會也開始給我經費了,學生呢?反正他們也不愛唸書,越少管他們,他們就越高興。而我呢,越來越滿意目前的生活了。

看到這篇文章我覺得有點悲哀,悲哀的是居然還有人想為學生著想他們是不是有學到東西,小教授的悲哀在於不識時務,時務就是學生的心態是不想學東西,只想賺錢,既然如此,我們做老師對他們最好的榜樣就是賺更多錢,他們才會敬重你。至於用什麼手段,那就不重要了。

當小教授是很痛苦的,我期許你有一天也能變成蠹蟲教授,我也這樣期許自己,不過,我們大家開會應酬要謹慎小心,也不要太貪,細水才能長流。據我所知,被揭發的蠹蟲教授都是太過粗心、大頭所致。所以,加油吧。

後來有幾位很認真的指責他,其實他反諷的意思很明顯,不是嗎?

此外有位「大學教授」寫到:

大多數的大學教授還算正常地盡本分, 不要被媒體過度渲染的少數例子弄到人心惶惶, 大家都需要檢討改進, 讓我們一天比一天好.

大多數教授還算盡本分,我自然同意,但其他的就不必了。媒體並沒有過度渲染,守本分的人也不會人心惶惶,至於什麼「大家都需要檢討改進」,實在是一句很無聊的話。

還有一位「也在私立大學任教的人」寫到:

一個努力備課教書的書教授是被學校瞧不起,被學生厭惡的人。因為認真教學無關評鑑、補助。

學校為了評鑑,為了升等,為了教育補助,要求教授要發表論文,要題申請計畫,而請依數量評分,量化教授對學校的貢獻,但若是一個上課認真、用功的教授,光為了備課,讓學生聽得懂,還有課後作業的批改,就要花掉多少時間了呢?尤其文學院的作業更是恐怖,光作文就何其多?哪還有太多時間去寫報告、發表呢?即使有,數量當然偏少。逼不得以就消耗體力、熬夜寫報告,結果造成年輕教師的過勞死,真不勝噓噓啊。而這些努力,學校並不在意,因為無法給學校帶來利益。國科會也不會給你錢,因為你不夠有名。教育部認為你不適任,論文發表太少了。

反而搞公關,搞酒黨,與廠商關係密切,懂得和政府官員互聲通息,則被視為學校紅人,社會名流,對學校有貢獻。以名氣來升等,以名氣來賺錢,以名氣來設立新系所,以名氣來申請補助,以名氣來通過評鑑,但真的對學生有付出?真的有專業嗎?論文真的是自己寫的嗎?學校不在乎啦,因為他對學校太有幫助啦,學校可以多申請好多錢喔!國科會也願意給你錢,而不管計畫會不會比其他人優秀。教育部更是你為優秀人才。

這就私立大學教授的悲哀啦!

這不但是我們的悲哀,也是學生的悲哀吧!

Jack這一篇是比較從反面思考的:

(以下討論並非針對新聞文章,而是針對某些網友的評論)
如果只是給人戴大帽子,大家都會…只是,這樣子的評論有意思嗎?如果大家都只憑自己對某項職業的刻板印象來評斷是非好壞,那每一個人都可以當法官…

例如:教授該做些什麼事?教書,做研究?
當然,教書跟做研究是本份,但是在現實狀況下,必須有不同的想法。
舉個例子,一個研究是不是需要從頭到尾自己做出來,才算是有能力做研究?當然不是!有的人抓方向很準,有的人分析資料很強,有的人寫文章很順,三個人合作可能就可以做出一個有趣的研究。

從這個方面來推,有的人社交能力強,可以拿到經費,但沒時間想點子;有的人有好點子,但拿不到經費。兩個人合作起來,就可能做出一項有趣的研究。

而且,如果把時間放在社交上,還有多少時間可以拿來做研究?大家一起合作,做出好的東西來,不也是一種方式嗎?大家不也都在貢獻所長?

還有,做了一些基礎研究,跟一般人的生活距離很遠,難道就是沒有意義的事?發表一兩篇好期刊的論文,只是對自己的聲譽有用?對整體發展就沒用?(大家好像忘了整體形象背後所能產生的經濟價值)。

看來本文的作者也是教書的人。從他的觀點來看教書是唯一的目標。如果就「貪污」這件事來看,當然是不好的。但是就「社交」、「經費」、「研究」等層面來看,不見得他的觀點就正確。我想說的是,(針對研究而言),當你自己做不到或是不想做的時候,也不需要把別人說得這麼不堪,因為這樣並不會突顯你的清高!

我想說的是,我自然不認為教書是唯一的目標,但是卻應該是最重要的目標,不要忘了,這個頭銜是「教授」,當然主要的任務是教書。我的本文重點,是某些教授拉幫結派,以社交應酬與官員及廠商建立關係,弄到大筆經費,出了名氣,卻犧牲了學生的學習品質。等而下之者貪污收賄,對學生影響該有多大?

在學術界有兩個公開的祕密:一是有一些機關的研究經費或是得獎項目,早就分配好了,外人想申請,只有退件吃閉門羹的份;二是我們台灣的學術界歷年來申請的研究計畫,所得到的成果,發表的論文,絕大多數都躺在圖書館裡,對我們的產業科技毫無幫助!

我一直想寫一篇文章:「我們要不要一流大學?」希望最近能和大家見面。

田英奇

wcwang54@gmail.com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教育文化
自訂分類:時事評論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5) :
5樓.
2009/05/23 18:28
深得我心

小妹在網路上搜尋SCI相關新聞時(想了解一下目前有哪些教授曾公開批評以SCI作為研究表現指標的不合理性),看到您的這篇文章,覺得深得我心。

我是那種擅長做研究但是不擅長教書的人,但不擅長教書並不能作為不認真教學的藉口,既然是當"教授"當然教書就是本分,又不是在專門研究機構當研究員。研究分工、團隊合作,當然是好事,但是為什麼在台灣大家都搶著當第一作者?

很多事情無法一語道盡,吃飯時間到了來去吃點貓草先...

搶著當第一作者還沒什麼,一篇文章掛上快十個名字,利用學校獎勵發表的辦法來騙錢朋分,一個結果寫成三四篇paper,把校長院長學長前老闆都掛進來,以此攀龍附鳳且增加刊登機率....學術界醜陋的事實在太多了。其實這些事哪一個人不曉得?批評SCI的聲音豈少哉?可哪一個學校系所敢公開不理這些什麼impact factor指標?

我們的教育,一味學美國,殊不知人家拿銀子砸,又有各國廉價菁英在撐,我們怎麼學?改革之道,不過就是實事求是,循名責實而已。現在這樣,浪費資源,浮誇虛矯,上下交相賊,還損及教育品質,還能如何?只有長歎!

田英奇

田英奇2009/05/29 02:43回覆
4樓. 田英奇
2006/12/16 00:25
最後的回應

有一位王博文先生,在原文發表後二十天,仍願意對本文做出回應,我非常感謝。但是他的討論已經跟本文無甚關係,所以就不再貼出,想看我的回應或(如果還有)其他討論的請自行到: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52477&pno=0#reply_list

追蹤。

田英奇

3樓. 田英奇
2006/12/07 10:58
補遺一篇

我本想一個話題大概一週就結束了,前兩天看到最後一篇王博文的回應(少裝了!)如下:

這篇文章的立論, 與若干回應(如小教授等), 個人看來非常偏頗. 我很難想像不做研究的教授, 能勝任教授大三以上與研究所, 使用每三到五年就改版一次教科書的進階課程. 當一本書改版兩三次後, 內容約有30%到50%的更動. 若老師看不懂的部分就不教, 只教他看懂得六, 七成, 就算教得再認真有什麼用? 學生只學十年前的古董知識能應付職場或進修需要嗎?

不做研究的教授在校園中被看不起的主因是不長進, 不是外快少. 這些人有些四處兼客, 甚至是補教名師, 進帳反而比中規中矩, 研究教學兼顧的教授們, 甚至所謂大牌教授都來的好. 少裝了!

我不曉得他在說誰少裝了,又少裝什麼了,而且這已經根本題無關,不過我還是回應如下:

謝謝這位王博文先生的回應,昨天在報上看到有位教授捲入監獄監視器弊案,名曰王文博,我想絕對是巧合吧。

王先生的看法有一些我是同意的,比如有些教授在學校不好好上課,跑到補習班兼課,這當然不好;我甚至認為,當教授的不應該老是上晚間的評論節目,頻率高到不曉得他們到底真正的職業是什麼。不過作研究這件事,我倒覺得立論有些偏頗。有人擅長教書,有人很會作研究,本來就如此,但是上從教育部,下到各個公私大小學校,都在被SCI,SSCI追著跑,認真教書得到的credit太少太少了。比如說,很多學校獎勵教授,發表一篇就給多少錢,請問有沒有學校仔細評量老師的教學,作同等的獎勵?

能發表,當然是好事,問題是為發表而發表,絕大多數的研究對國計民生毫無幫助,也是不爭的事實。說穿了,老師教學負擔重,研究經費不足,研究生素質等等,讓我們的大學研究很難在質上提升。

我也不同意不作研究就不能教大三以上的課這回事。要教進階的課,重要的是吸收新知,而不是在自己研究領域裡打轉。在大學教書的人都知道,你做的研究和你教的課常常是兩回事。

這些討論已經根本題無關了,不過還是再次謝謝王先生指教。

2樓. 時季常
2006/11/29 03:42
這些作法似曾相識,那裡抄來的?

這些新制度是怎麼來的?那裡來的?為什麼會變成這樣?這些新制度,難道不是台灣高教界和教育評論者二三十年來,所積極推祟的嗎?怎麼現在變成這樣了呢?什麼樣的制度,會產生什麼樣的人,有鼔勵和培養蠹蟲教授的制度,蠹蟲教授才會大興其道。

令我想起了台灣中小學教科書開發的事。其實教育部從來沒有全面壟斷台灣中小學的教科書編輯和市場,但是當初所有批評者一律將教育部講成壟斷者,要求全面開放。教科書本來就該開放,這個我百分之百贊成,但不表示教育部就不必再自己編書了。結果呢,新制一實施,馬上引起來眾多問題,學生至今受其害。

這些所謂的新制度,又是從那裡來的?當初又是誰在推祟的?小弟從來不是個保守不化的人,也一向擁抱新的構想。但是把行之有年,並無大礙的制度或作法,在沒有仔細評估之下,就棄之如敝屣,把新作法,在沒有深入了解和試驗之下,就直接引進,強力令使全體一律適用,這種作法是令人搖頭的。

為什麼聰明的台灣人會做這種蠢事呢?除了用過度自卑,不知已不知彼二個詞以外,不知如何解釋。

1樓. 珍妮曾在西雅圖
2006/11/25 15:41
期待你的文章

很高興看到了你這兩篇文章,提醒了我們,雖然有些素質不良的教授,但有更多關心台灣、為了台灣的前途,在工作崗位上努力的人,例如那位小教授,例如努力追查弊案的檢察官、例如寫了這篇文章的你、還有把這篇文章刊登出來的編輯。

讓我們為台灣的前途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