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邦看到網友寫的二句話,讓我印象極為深刻,讓看得懂的人,懂得。讓看不懂的人,不懂得。我初看網友回應別人看不懂她寫的文章,所作的回應,我哈哈大笑,因為這句話相當的有禪意,讓人印象深刻。
我的觀念是寫文,盡量讓人清楚、明白,而不是讓人越看越迷糊,不知道你到底寫些什麼。但事實上卻很難讓所有人都能夠明白自己所寫的文章。
原因是看文的人的年紀、性別、學經歷、職業、人生閱歷、思想、觀念都不相同,自然而然,體會也會有所不同,有人剛經歷婚變,看到你寫的文章,敍述愛情不是得到、就是學到,心情為之一振,因為看文的人,在人生旅程中經歷婚變的創痛,已經體會出了一些道理,再看此文就有如醍醐灌頂,一語驚醒夢中人,因為機緣到了,所以這篇文章就變成了他的貴人。
但如果目前沒有經歷這些波折,看文也只是看文而已,不太會有任何感覺,因為機緣未到,所以既便寫得再好,也很難讓人有所體會。
中國經典中的經典,如老子、莊子、易經是相當傑出及優秀的書籍,但大家都知道這些書,但看的人卻少之又少,原因是機緣未到,還沒有達到那個層次,所以書寫得再好,還是必須有緣人,才能體會書中的哲理,並進而有所體會。
所以看書就是看得懂的人,懂得。看不懂的人,不懂得,因為機緣未到,不需強求,既便是把書中字句倒背如流,也難體會書中的哲理,但等到機緣到來,自然也就懂得,人生不也是如此嗎?
沒有經歷過類似的過程,既便是書中寫得再清楚,也難以透徹明瞭,但如果經歷過人生的生、老、病、死及喜、怒、哀、樂的過程,自然就體會出某些事情及觀念,所以讓看得懂的人,懂得。讓看不懂的人,不懂得,不需強求,一切隨緣。
- 6樓. 梅香倩2007/05/24 13:16嗯嗯
說的貼切~
Na`uruacana - 5樓. niki在斯里蘭卡2007/05/24 12:37就像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
就像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
niki
- 4樓. 段譽2007/05/24 11:45回恰恰不要誤會
因為我本身資質關係
我完全沒有任何惡意
只是感覺這篇要用有哲理的方式回應
所以我才如此回應
絕對不是認為妳的回應沒有哲理
千萬不要誤會,我對妳不會有任何不敬之意
妳應該了解我,也再次感謝妳的回應
- 3樓. 恰恰2007/05/24 02:26是喔 ?
你嫌我的回應
不夠有哲理 ?
會不會是你看不懂呢
哈哈
- 2樓. 段譽2007/05/24 01:20體會
回恰恰
這篇文章的回應,要很有哲理,才能搭配這篇文章的意境
我還是欣賞這句懂得及不懂得,全在個人領悟及體會
- 1樓. 恰恰2007/05/24 01:16原則
看不懂
不喜歡看
跳過 不看
看不看 無所謂
對我這樣 也無所謂
結歡喜緣 不要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