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經語言學的課程裡,向自己陳述正在發生的事情被稱為你的解釋方式。你解釋事情的方式是轉變你的思想的一個關鍵部分。問題的重點在於,你是以積極的方式看待事情還是以消極狀態去面對世界。
瓶子裡有一半水,樂觀主義者會說:還有一半的水呢!悲觀主義者會說:只剩下一半水呢!記住你一定做一個樂觀向上的人。(引自你值得成為最優秀的,作者博恩崔西)
天底下的事情很少只有一種答案,通常都有很多不同的解答,而且都言之成理,重點是在於你是用什麼角度去思考,所以視野越寬廣的人,看事情的角度也愈大,反之亦然。
這個世界不是只有黑白分明,反而是介於其間的灰色地帶。所以當你認為自己是絕對的正確無誤,其實你已經有盲點存在。沒有人是絕對的對,也沒有人是絕對的錯。很多事情真的只是角度問題,只要換個角度,看事情的方式也就會有所不同。
就好比街上的行人總覺得汽車橫衝直撞,不懂得禮讓行人先行。但開車的司機卻認為這些行人走路慢吞吞,根本不考慮對司機開車造成多大的不便,這就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一個是站在司機的角度看問題,另一個是站在行人的角度看問題。
但不管怎麼看問題,在某個層面來說,你都是對的。人生也是如此,抱怨、消極、不滿也是一天、快樂、積極、向上也是一天。但其間的差異是後者的人生可能過得比較快樂,而前者的人生,可能就很淒慘。
人雖然不能改變已經發生事情的結果,但人的內在卻可以改變看事情的角度。如果面臨中年失業,悲觀的人可能會認為前途一片茫然,但樂觀的人,可能認為這是人生的轉折點。差別也僅在於用何種角度看事情。
事情不會因你看事情的角度改變而改變,但人的心態卻會改變、心態改變,人生也就改變。麥肯錫公司的創辦人馬文,曾經在年輕時候,任職法律事務所擔任律師,親眼看到老闆拒絕一家銀行高層的委託打官司,原因是老闆認為這件官司,毫無任何勝算,但銀行高層卻對他的老闆說:這件官司的報酬數百萬元美金,就算是最後官司打輸了,也不會責怪於他。
但馬文的老闆還是拒絕銀行高層的請託,最後銀行只得找其他人幫他們打官,當時律師事務所的同仁,都覺得老闆瘋了,幾百萬元美金的進帳,而且銀行高層還表明,就算是打輸了官司,也不會責怪於他,而他竟然拒絕這項業務。
過了幾年之後,銀行的訴訟官司,果然一如老闆所料,還是打輸了官司,而報紙競相報導馬文的老闆當初拒絕這項幾百萬元的業務,原因是不願意打毫無勝算的官司,就算是可以進帳幾百萬元的業務,也不願意。
從此之後這家公司的業務就直線上升,因為大家都知道這家公司絕不會接毫無勝算的業務,而是會以客戶的利益為考量,而馬文公司老闆當初之所以拒絕幾百萬元的進帳,是因為他認為公司的聲譽比短期的利潤,還要重要。
這件事情對馬文影響很大,所以後來創立麥肯錫公司,一切就以客戶的利益為最高考量,因為他認為公司的聲譽比什麼都重要。如果不能取得公司負責人或最高領導人的合作,也不可能協助這家公司解決問題,不如一開始就表明,沒有公司負責人的全力配合及協助,麥肯錫是不可能接手這件案子,不管報酬多高,都不會接,所以麥肯錫公司聲譽才能歷久不衰。
這是因為有人從長期角度去思考問題,有人從短期角度去思考問題,而麥肯錫的創辦人馬文,選擇以長期角度去思考問題,而他認為聲譽才是麥肯錫公司最大的資產,只要始終維持良好聲譽,生意的拓展,就會越來越順利。
但如果只追求短期利益,在短期看好像是明智的抉擇,但以長遠的角度來看,卻會產生極大的後遺症。這就是看事情角度不同,得出來的結果,也就因而有所不同。
- 6樓. 林偉昔2020/09/16 17:45寫作真der棒!!(@milkeity 02578.com)
- 5樓. 晶晶晶2007/08/18 00:44原來如此
若開放推薦,就必須回推,使得你覺得很勞累。如果你不回推呢?是否就能更自在些?因為,若有十個人推薦,你就要針對這十個人一個一個回禮,使得你的推薦人數越來越多。都是禮尚往來,你也分不清楚是對方為了回禮,還是陌生訪客路過認同你的文章而做的推薦呢?而你也因為這個回推,也做了可能類似的動作,不管是否認同對方的文章,而做了回推,因為要禮貌性的回禮。這就是你感到勞累之所在,以後推薦人數從十人變成二十人,工作量加倍。最後乾脆省略回推的功能。
其實你只做到輕鬆寫文,自在談。但沒有輕鬆讓自己放下繁文縟節,給自己背了一個無形的壓力。也讓讀者不能隨心所欲,輕鬆推文的樂趣,總覺得唸完後,少了什麼動作。
就好像一個表演者,每次吹奏一曲笛子,台下就起立鼓掌,他也跟著在台上鼓掌,後來覺得這樣太累了,每次表演完自己還要回禮,把自己的手掌都拍紅了。乾脆在每個人的位子上綁上安全帶,讓大家坐在位子上,兩手往後靠也綁著。
每次表演完之後,觀眾想要起立,想要鼓掌叫好,都動彈不得。你覺得這樣很好,少了這些肯定的讚美,自己也省得費力氣鼓掌回禮。卻限制了觀眾自然感情抒發流露的權利,觀眾不得已只好用嘴巴動口說:好!好!好!,而你也開始回禮說不客氣。
現在不能推薦文章,就比以前多了更多的回覆文章,你又必須針對每個回覆再回覆,是不是要花更多的時間呢?當然,如果換成這樣的引導方式做改變其實也不錯。除非連回覆的功能也省了,就是把觀眾的嘴巴也摀住了。那麼表演完之後,現場安靜無聲,不知表演的如何?網路城邦也有這樣的作者,大家點過去只是唯讀篇而已,讓寫作的作者和讀者隔離,因為需求不同,可能是宣揚一個理念,目的不在互動。
如果不是這樣的需求寫文,何不給自己放鬆瀟灑自在些呢?不要給自己太大的人情世故壓力。就像我寫文之後,不管多少人推薦,並沒有特意去針對這每一個推薦的人去做回推,漸漸的會自動留下真正沒有任何目的,而歡喜推薦的人。我也以相同的精神態度,去推薦別人的文章,推薦的同時通常會加入我的文摘,因為好文要保留,這是別人的生活心得結晶,偶而還要拿出來看。如果推薦完了,就走了豈不可惜,就好像看到報紙的好文章,我一定要拿美工刀或剪刀,給它剪報一下,裁下來貼到我的剪貼簿筆記本內。網路的文章也是一樣,複製貼上。這就是我的習慣。
所以,寫一篇文章已經花很多時間了,如果有網友看到推薦了,那是他歡喜做,偶而他來三、四次,禮貌上的在他的訪客簿說謝謝幾個字就可以了。或者順便看看他的文章。好的推薦,普通的看情形,隨心隨喜的做。而且總會有漏失的情況,因為是隨機點閱,有二十個人來推薦,有時間就挑個四、五個過去看看,漸漸的彼此都以平常心看待。於是我寫的文章,推薦人數不多,有些文章點閱人數會出奇的多,有的則很少,還有的推薦則超過十人,有的一兩個。對我反而輕鬆自在,看得出來這類文章一般人的喜好程度反映,不再出現為推薦而推薦的網友過來。變成每個人的真情推薦,因為都知道推薦下去,我八成不會過去推薦,進行回禮。原因是有空時我才過去,別人也不會因此覺得自己失禮,因為我提供精神糧食在先,所以給我鼓掌(推薦)是你的真情流露,我在台上提供者,只要微笑就可以了,不需要也跟著鼓掌(回推薦),如果觀眾的鼓掌是希望表演者也向他鼓掌,那麼這個鼓掌(推薦)不要也罷了,所以問題就簡單多了。
寫作是提供者,讀的人是吸取精神糧食者,他推薦是受惠者,寫作的人不需回推薦反而是多禮,就像台上的表演者也跟著鼓掌,是很奇怪的。之後自己到別人的地方看文章,進行推薦,是因為對他的文章認同欣賞而推薦,而不是因為之前他推薦我,所以我來推薦他,這就變成網路遊戲,在拼積分,比人氣。雙方連對方的文章都還沒看完,到底在寫什麼?就互相推薦來,推薦去,這是沒有多大的意義。所以你就不用太擔心多禮了,將推薦功能拿掉,原來是為了這個緣故,讓我好好給您建議,輕鬆寫文,自在談,再加上隨喜做推薦。
寫作的目的是在經營自己的靈魂,透過它對社會人文的關懷,和向內的反求諸己,特別是讀者的回應,才會真正了解自己,修補靈魂的缺損。 - 4樓. 春眠。人間如夢,2007/08/17 20:55讓人深思
段譽的文章總能讓人深思.這也是因為多角度的觀察所致
我以詩度量生活,以色彩豐富我的人生; 帶著夢的羽翼飛天.謝謝讚美,妳的回應,總讓我覺得特別溫馨,其實寫文的目的無他
就是讓自己能夠更快速的成長與進步,透過不斷的寫文,也讓自己
能夠理解自己的不足與必需改進之處,也謝謝妳的鼓勵,我會持續
不斷的寫文,以饗網友,謝謝!
段譽 於 2007/08/18 04:13回覆 - 3樓. 等 級:12007/08/17 19:58推薦、
為什么不開放推薦呢?好文章特別是引人思考的文章更應開放推薦,讓大家看看,大家都想想呀,難道不更好?!開放推薦,就必需回推,但我真的累了,不想要推來推去。因為與理念相近
的網友互動,才是根本之道,回推並沒有多大的實質意義,我是經歷過一些
事情,讓我對開放推薦,不感興趣,因為推薦再多次,到頭來還是會公開點名
批判,這種網友推薦,不要也罷。
所以我還是維持現在的作風,不開放推薦,盡情寫文,這才是我寫文
最主要的目的,開放推薦對我已無實質意義可言。 段譽 於 2007/08/17 20:28回覆 - 2樓. 等 級:12007/08/17 13:23每個人都從對方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其實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摩擦
sm
將心比心,從對方的角度看待事情,就可以減少許多的磨擦,與不必要的誤會
如果看待什麼事情都認為是別人的問題,自己沒有絲毫的錯誤,那就大錯特錯
以你、我、他三種角度看待事情,就會減少的許多的爭執與誤會,人生也就
更為美好,妳的回應很好,也祝妳在城邦寫文愉快,創作不斷。
段譽 於 2007/08/17 16:26回覆 - 1樓. 黃彥琳~~ 溫泉公園賞秋行2007/08/17 12:17文章提到一個重點
【聲譽比什麼都重要】
如果一個政治家可以參透這點,
那還會有貪官污吏嗎?
現在檯面上的政客是不是都太短視了?
什麼時候,
台灣才能出現珍惜聲譽、高瞻遠矚的領導者?
唉、、、、、、
麥肯錫管理咨詢顧問公司,能夠多年屹立不移,就在於創辦人的高瞻遠矚
才使得公司的發展,漸入佳境,因為配合的公司,全是500大企業,如果沒有
良好的聲譽作後盾,將難以持續經營下去,台灣沒有高瞻遠矚的政治家
只有一群政客,但選民也只能從一群爛蘋果中選出一個比較不爛的蘋果
這是台灣選民悲哀的地方,唉...........................
段譽 於 2007/08/17 12:52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