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深冬初訪貴船、鞍馬山,原本想從貴船口走到奧宮、接著返回本宮、過奧之院橋後轉鞍馬山西門到鞍馬寺、出寺門再從鞍馬站搭叡山電車回京都。但從京都三条出發時,我犯了一個“天然呆的錯誤”,以為貴船山境內和台灣一樣,也會有最高的小七或星巴克之類,所以對honey君說,等到了山腳下再買食物和飲水,結果或許是白雪已過、春櫻未到,一路上的店家都休業,我們走到最上面的奧宮時,倆人瑟縮坐在社內大石,面對「連理の杉」分享放在背包內沒拿出來的一瓶水和在「本家船はしや」買的一小包五色豆,這種對著擁有強大縁結神力的御神木分食僅有飲食,情狀看似浪漫,但是我想honey君心裡一定ooxx!
後來走回鞍馬山西門,思及路上見到的橫陳倒木殘景,不能確定山裡的危樹斷木是否都處理好,加上螞蟻君有血糖低的問題,沒有攜帶含糖食物走在陌生山中危險又冒險,左思右想還是回貴船口站搭叡山電車到鞍馬站,再走到鞍馬寺本殿。接下來我們過本殿走到日本詩人與謝野晶子的詩碑就折返「多寶塔」(祭祀尊天三尊像,1960年重建),轉乘爬坡式纜車到「普明殿」下山。
這種爬坡式纜車很酷,鞍馬寺是日本唯一擁有自己纜車的寺廟,它的登山鋼索鐵道與八瀬比叡山都是少見的爬山模式,爬山車廂內的座位為階梯式排列,鐵道僅有山下的「山門駅」和山上的「多寶塔駅」二個車站,所以也是日本最短的鐵路軌道。
“健人腳勤”,七月小暑我們再訪貴船、鞍馬山,這次除了自備足夠的飲水食物,根據上次健行的“腳感”,鞍馬山高、貴船山低,於是計畫在鞍馬站下車後,從鞍馬山健行走到貴船山。
京都屬於盆地地形,三面環山、地勢北高南低、東高西低,位在北邊的鞍馬山標高584公尺,一邊是鞍馬川、一邊是貴船川。或許交通不易,鞍馬山自古是隱世修行之地,現在仍然是密宗的山岳修驗場,鞍馬山也是平安時代末期著名的鎌倉戰神源義經(牛若丸)修行的地方。源義經的父親源義朝於「平治之亂」被平清盛打敗後(源氏與平氏兩大武家之爭,開啟了幕府時代的序幕),源氏一家被迫過著流亡的日子,長子源賴朝被放逐至伊豆,餘子皆被迫出家為僧,幼名牛若丸的源義經因當時不滿一歲,被留在母親常盤御前身邊,7歲後被送至鞍馬寺修行,後來牛若丸得知自己的身世,決定學習兵法為父親報仇。相傳他因為每天入山習劍,在「僧正ヶ谷」遇見了傳說中的山中妖怪天狗,天狗教他劍術、兵法,16歲學成後離開鞍馬山,前往奧州開始他傳奇性的一生。
我們搭乘「叡山電鐵」在鞍馬站下車,古樸的鞍馬車站是標準木質日式建築,站牌仍保留著少見的純木造。一出車站,就看見表情凶神惡煞、鼻子筆直如狼牙棒,被世人視為妖怪的「鞍馬天狗」。接著沿路走向鞍馬寺,街道民宅多為17 世紀江戶時期建造。途中發現有販賣很療癒的苔玉(苔蘚球),這種兼具植物、種植方法的苔玉源自於江戶時代,據說是因為那時百姓多窮困艱苦,沒有餘錢購買花盆器皿,於是就把泥捏成球、鋪上苔蘚,然後放在隨處可得的簡樸碗盤中。其實,欣賞美貴在心,有心有閑情,則「須彌納芥子,芥子納須彌!」
從鞍馬車站到鞍馬寺很近,步行數分鐘就到了。鞍馬寺依山而建,和貴船神社一樣都是著名的「能量景點」。根據寺傳《鞍馬蓋寺緣起》記載:「鑑真的弟子鑑禎于寶龜元年(770年)蓋草庵,供奉毘沙門天為創始。」必須一提的是,鑑真大師(688-763)對日本佛教影響深遠,不僅點亮日本佛教戒燈、整頓日本僧伽制度成為日本律宗的始祖,他還將唐朝建築和雕塑藝術傳到日本、傳播漢語言文學和書法、對日本醫學也有重大貢獻,被尊為日本醫藥界的始祖,現今奈良東大寺正倉院,還收藏有六十種藥物。
鑑真名滿江南,獨秀江左,向有「江淮之間,獨為化主」稱譽,742年應日本遣唐僧、學問僧榮叡和普照的邀請,發願東渡傳戒、興隆佛法,但五次東渡,或遭拘禁、或遇風浪沉船、或遭截回、或漂流到海南三亞,直到753年12月,第六次東渡才登上日本本島(搭乘遣唐使大船偷渡),日本天皇感其此時雙目已失明,但仍抱持著“是為法事也 何惜生命”冒死渡海赴日,特別委以授戒傳律的重任,並授「傳燈大法師」,鑑真於763年圓寂,後被供奉在奈良唐招提寺的開山堂裡。而鞍馬寺創建人鑑禎,是陪伴鑑真從唐過來的8位弟子中最年少的一位。
話說回來,鞍馬寺原本只是一座供奉毘沙門天的草庵,後經多次擴建,於九世紀時,在桓武天皇的命令下,被指定爲守護京城北方的寺院而大規模興建伽藍(寺院),從那以後,鞍馬寺就以作爲京都北部的護寺一直受到信眾尊崇。鞍馬寺原本屬於天台宗,1947年住職信樂香雲創立鞍馬弘教,1949年脫離天台宗獨立出來,成為了鞍馬弘教總本山,山號「鞍馬山」。不過千年來鞍馬寺屢次遭遇火災燒毀,現存的建築多為昭和年間修復。順帶一提,鞍馬寺是名偵探柯南電影系列中「迷宮的十字路口」的主場景,靈氣療法家臼井甕男也曾在此修行。
走到鞍馬寺,爬上長長的石階梯,就是鞍馬寺的正門「仁王門」,寺前的狛犬(守護神明的「差使」)是特殊的狛虎,表示鞍馬寺是供奉毘沙門天的寺院。入寺要先在受付口支付愛山費¥300,不過如果出示鞍馬貴船一日卷,則只要100日圓。過了「仁王門」步上石階,會看見六尊,每個姿態都不同的地藏小沙彌。
沿著山路散步就到鞍馬寺的鎮守社「由岐神社」(不過自從1868年明治頒布「神佛分離令」後,神社便從佛寺獨立出來),神社供奉的是醫療和符咒之神「大己貴命」、醫藥之神「少彥名命」。鳥居後的荷拜殿是豐臣秀賴重建,為珍貴的桃山建築樣式。神社最有名的是三棵直衝天際、高度達53公尺的巨大杉樹,這三棵的樹齡都超過800年,因此被奉祭為「御神木」,同時也是京都市天然念物的指定。
由岐神社固定在每年10月22日舉辦「鞍馬火祭」,被歸為京都「三大奇祭」之一,其它二個是今宮神社的「やすらい祭」及太秦廣隆寺的「牛祭」。相傳這三座寺院的方位幾乎可連成一直線,所以有「三大奇祭」與守護鬼門有關聯的說法。鞍馬火祭的起源為天慶三年(西元940年)時,京都相繼發生了「平將門之亂」與大地震,社會陷入動盪不安,朱雀天皇為了祈求國泰民安,下旨將御所祭拜的「由歧大明神」遷居至北方的鞍馬,鎮守北方領土。當時迎神的行列長達1公里,眾人手持松明,沿街點起火炬,迎接場面隆重浩大,之後這項儀式便傳承下來,於每年10月22日夜晚舉行迎神火祭活動。去年因強颱「燕子」侵襲,僅舉辦本殿例祭。「鞍馬火祭」上一次停辦是在1988年,因為當時日皇昭和重病,許多祭典活動都宣布停辦。
過了「由岐神社」,就是有名的九十九折參道(從由岐神社到本殿金堂會經過8個轉彎的陡坡,今亦稱「七曲坂」),順帶一提,「九十九折」曾出現在清少納言寫的《枕草子》〈卷八‧第152段‧近而遠的東西〉:「近而遠的東西是,中宮近處的祭禮。沒有感情的兄弟和親族的關係。鞍馬山的叫作九十九的山路。十二月的晦日與正月元旦之間的距離。」
「由岐神社」旁有一座「源義經公供養塔」,這裡是源義經幼時住過的東光坊遺跡,供養塔是源義經死後8百年才建立。接著走到中門(四腳門),中門寺紋是天狗扇子的圖案,過了中門再繼續爬石階。途中會看見貞明皇后(昭和天皇的生母)的「皇后陛下行啓御休息蹟」。走完石板路後就是階梯,轉個彎還是階梯,一連串的階梯後,會看到「轉法輪堂.洗心亭」,走累了可以在這裡稍作休息,參觀一些與「源平大戰」有關的歷史資料。
洗心亭旁邊有一個以鞍馬石鑿成水缽的水手洗,在水手洗淨手後,再往上走一小段就抵達鞍馬寺本殿金堂,現在的本殿金堂是1971年重建,這裡原本以毘沙門天(四天王之中守護北方)為本尊,並供奉千手觀世音,鞍馬弘教立教後,「毘沙門天」(象徴太陽、光的太陽精靈)、「千手觀世」(象徵月亮、慈愛的月輪精靈)、護法魔王尊音(象徵靈王、活力的大地(地球)靈王),此三身一体稱為「尊天」,「尊天」意味「存在於全部生命的宇宙能量」。
本殿金堂旁邊的二尊石虎叫做「阿吽の虎」,一般神社前都是狛犬,因為毘沙門天王的使者(座騎)是老虎,因而鞍馬山狛犬的造型都是虎型狛。
二月訪本殿金堂時,我們被本殿前庭的石疊吸引,倆人自然走到「六芒星」的中心位置去感受能量,回來後才知道這是著名的「金剛床」,是鞍馬寺的風水寶地。據說在「金剛床」深處,蘊藏著非常雄厚的宇宙能量,「金剛床」六芒星中的三角點擁有月亮、太陽、大地的靈力,所以是鞍馬山最強的power spot。
在本殿金堂前方的「翔雲臺」,相傳是賜福給平安京的神明降臨之所,中央的石板據說是從本殿金堂後方出土的「經塚」遺跡的石蓋,「經塚」出土了200多件平安時代的遺物,以「鞍馬寺經塚遺物」被指定為國寶。本殿金堂標高410公尺,從「翔雲臺」可以眺望比叡山。
本殿金堂左手邊就是奧の院參道的入口,奧の院有座本坊金剛壽命院,目前作為鞍馬寺寺務的辦公室。本坊金剛壽命院前方設有「白砂盛と杉苔」和「瑞風庭」,據說「瑞風庭」是650萬年前,「護法魔王尊」從金星來到地球,降臨於此地,「瑞風庭」裡的石頭是魔王的象徵。
踏入奧の院這後,山的氛圍立刻變的很不一樣,從仁王門走到本殿金堂,感覺是「尊天」的國度,但轉進奧の院參道,就好像到了「天狗」的世界,幸好honey君和天然呆有練過,也或許在「金剛床」真的有吸收到天地日月精華,自身氣場就能保護避邪。(笑)~~
接著,我們順著奧の院參道階梯走,右手邊一條小岔路上去是「鐘樓」,從鐘樓下來繼續往前走是與謝野晶子(1878-1942)、與謝野寬詩碑,途中經過與謝野晶子的書齋「冬柏亭」,與謝野晶子、與謝野寬和鞍馬寺有所淵源,所以與謝野晶子死後,將書齋從東京移建到院內。順帶一提,與謝野晶子是詩人、作家、思想家,一生著述豐富,曾被譽為「一千年才出現一個的天才。」她的作品關注個人生命,充滿反戰思想,其中她寫給弟弟的《君勿死去》讀來感人,摘錄幾句:
「我為小弟泣,泣弟勿戰死:
家中最幼是你,父母最念是你。
父母何曾這般教你,這般拿尖刀,這般殺死人家兄弟?
父母養你二十四載啊,我的小弟,
哪裡是要你這樣去異國他鄉,先殺人,後葬己?
不要說旅順城失陷,不要說旅順城奪取,
它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天皇不會去那裡,不會靠近戰役。
如此皇恩啊,如此的聖旨——
讓你們流血,讓你們死無葬身之地,
在那異國的荒野啊,卻說那是什麼英名傳世。
…
…
你不要死去,
天皇不會親自參加戰役。
皇恩浩蕩,
豈能有這樣的旨意——
讓人們流血而死,
讓人們死如禽獸,
還說什麼
這就是榮譽。」
再往前行,有一個小小的湧泉池「牛若丸息つぎの水」。據說這裡是牛若丸和天狗習武時,渴了就會來這口池子飲水休息,所以也被稱為「義經公息繼之水」。繼續往前走,會經過「屏風坂地藏堂」。過了這裡就是接連不斷的山路~
續前行,就看到著名的「木之根道」,地表樹根層層交錯,這是因為鞍馬山是二億六千萬年前海底火山隆起而形成,地質岩盤堅固,致樹根無法深入地下而攀爬裸露於外。
過了「木之根道」應該就是高聳挺立的千年杉木「大杉権現社」,不過沒見到神社,傾倒的杉木不少。
但很有意思的,這裡也是「大杉苑冥想道場」。
過了奧の院後,一路上的樹木多纏繞糾結,據說是磁場問題?!
最特殊的一棵,樹幹樹枝不是向上生長,而是緩緩延展、糾結、纏繞,最後將另一棵“穿腸破肚”,這詭異、廝殺的樹木氣場,會讓人覺得“這不是樹、這不是樹、這不是樹!”從踏入鞍馬山,無形有形都在強調生命的能量、宇宙的靈氣,人有靈魂,樹木也有樹靈,但太多纏繞糾結、氣場能量霸道的樹,會讓人產生這裡的樹靈是“很有事嗎?!”的疑問。
接著沿著山路小徑走到「義經堂」,據說源義經在奧州自殺後7天,他的靈魂回到幼時居住的鞍馬山,因此建了這座義經堂供奉他,也因為源義經年輕時又叫遮那王,所以祭祀的是「遮那王尊 」。義經堂旁邊是「僧正ガ谷不動堂」,這裡是牛若丸與天狗相遇之地,也是他跟天狗學藝的地方。不動堂之後都是樹根路,走一小段崎嶇山徑就到「奥の院魔王殿」,魔王殿祭祀著據說是650萬年前,從金星降臨地球的「魔王尊」(外星人?)魔王殿之後的山路又是另一番景象,因為高低差超過一百公尺,所以一路都是急下坡,不過難度不高。從這條山路出了鞍馬山西門,就到貴船。
旅程結束後的遊記書寫,似乎讓人又重新感受當時的細節。從寺門「仁王門」到本殿金堂,是一條長約1公里的蜿蜒曲折參道,從本殿到貴船神社的山路長約1.5公里,我們在山中時而健行漫步、時而佇留蹲下,不當個匆促的趕路者,而是做個散漫隨興的觀察者!我走的是歷史散步路線,愛子哥哥走的是地衣物語,三不五時停下腳步低頭尋找地衣(地衣有3種)的蹤跡,而弟弟雖然一路調皮搗蛋,但我了解他是用五感探索周遭,一些微妙的感受、未明的狀態,點點滴滴飄沉在他的心靈裡,未來,這些過往的隱約瞬光,或許會讓他邂逅一朵豔麗的玫瑰、或許會讓他相逢山野裡的昏黃。
而旅行最美的風景,總是那屬於我們的遠方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