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聞名遐邇-四川稻城亞丁(四)
2025/10/30 18:00
瀏覽1,131
迴響3
推薦34
引用0

   今天來到倒數第三天,往回家的路更拉近了距離,雖然同路線感受截然不同,來的時候車越開越高,高原反應也越來越濃郁。回程是越來越低海拔,人體感受也越發適應,停留景點也完全沒重複(因為不熟)。

   這趟旅程是想念已久的路線,幾經擇選才訂的旅行團,一來有二進稻城亞丁方能暢遊牛奶海、五色海、珍珠海才讓這趟旅程不帶上遺憾。雖然住的不是很盡理想,但方可安枕、吃的不是山珍海味,但方可溫飽。

   這趟旅途讓我感受到高原反應,長途搭車繞山路的無奈,看到寸草不生的石頭山,雪山與高山湖泊的美,大自然造就的奇岩遍布,展現了鬼斧神工的魅力。

連結:聞名遐邇-四川稻城亞丁(一)

連結:聞名遐邇-四川稻城亞丁(二)

連結:聞名遐邇-四川稻城亞丁(三)

   車窗外一群群犛牛,犛牛主要分布於中國的青藏高原及其毗鄰的中亞高山地區。氂牛是高寒地區的特有牛種,棲息地平均是3,000公尺的海拔,夏季活動範圍則可以到5-6,000公尺高,是世界上除了人類以外,生活在最高海拔的哺乳動物。同時也是世界上僅存的三種「源種動物」之一,源種動物指的是「沒有與其他品種的動物雜交過」的物種,其血統極為純正,除犛牛外,僅有位於極區的企鵝跟北極熊。

   犛牛的生理機能很好,能適應高海拔寒冷地區的生活;牠們的肺和心臟比生活在低海拔地區的牛大。由於犛牛在整個生命過程中保存了胚胎血紅蛋白,它們的血液能很好地運輸氧氣,犛牛能適應寒冷天氣,是因為牠擁有一層厚厚的皮下脂肪,但卻因為幾乎完全沒有功能性汗腺,所以幾乎無法在低海拔處生存。

沿途都是石頭山綿延數十公里

高原上的湖泊波光瀲灩

在這邊海拔動不動就四千起跳

一望無際的石頭山

   雅拉雪山觀景台位於塔公草原,這裏可以遠眺雅拉雪山的全貌。雅拉雪山的藏語全稱為“夏學雅拉嘎波”,意為東方白氂牛山。在這裏,可以盡情享受大自然的寧靜,感受高原的魅力。

一排美女

   墨石公園景區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八美鎮中古村與卡瑪村的交界處。景區面積約5平方千米,海拔約3500米。2017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它是中國唯一的高原石林景觀,集觀光、體驗、科考、科普價值於一體,被譽為「中國最美景觀大道第八美」。

石長城

尊神雅拉雪山,不同觀景台就有不一樣的亞拉神山。

   亞拉雪山景區佔地251平方公里,有古(古道)、聖(神山)、潔(第二香巴拉)、合(天人合一)、奇(户外徒步,心靈洗禮)五大神韻。春可踏青賞花,夏可露營避暑,秋可拍彩林紅葉,冬可玩雪尋幽。景區以15公里長的彩虹景觀大道為主線,沿途有多處風景美麗且有美好寓意的打卡點以及5公里觀光棧道和4公里徒步線路,可近距離觀賞“川西王冠”亞拉雪山、“玉石海”亞拉友措、“高山盆景”友措濕地、“亞拉雙壁”姊妹湖、花湖、原始森林和天然草甸。

梭坡古碉

   丹巴是古碉數量最多、外觀造型最美、碉樓功能最豐富的地方,素有“千碉之國”的美稱。遍佈於境內的碉樓便是這裏世居民族歷史發展的見證。數千年來,這些古碉無聲地挺立於大山之中,托起了一段段深沉的歷史。丹巴古碉均為石木結構建築,現存的古碉最早建於漢代,最遲為清乾隆皇帝平定大小金川時代所建;古碉形式多樣,以四角碉最為普遍,多達13角,高達30米左右,最高的達到60米,分佈密集、牆體光滑、角如刀峰、巍然屹立,自成奇景。

一早起床發現一隻熊貓往屋頂爬

四姑娘山-雙橋溝

   雙橋溝是四姑娘山唯一開發的景點,坐區間車大約50分鐘到達最高景點紅杉林,然後往山下的景點依次遊玩,一共設有7個站點。

1.紅杉林:海拔3840米,沿著步棧道走一圈,攤販最多,吃的用的應有盡有。2.360度。3.布達拉峰。4.斯古拉措。5隆珠措。6.銀瀑雍措。7.人參果坪。

紅杉林:海拔3840米,地上鋪陳一層厚厚的霜。

遠眺貓耳朵的杉林

最美的隆珠措

銀瀑雍措

人參果坪同歡

雙橋溝出口

遠眺四姑娘山,最小的么妹長最高。

回到成都晚餐就在文殊坊老街享用,很有宮廷氛圍,街道上鑲嵌這個水溝蓋獨具風格。

第一次嘗試鹹豆花,不敢加太多東西,淺嚐軋止。

圓山飯店為這次旅程劃上完美句點,終於回到可愛的家園。

有誰推薦more
迴響(3) :
3樓. erwer
2025/11/08 17:08
恐怖鬼故事短篇(santiagoyaminahkn810@gmail.com)
2樓. erwer
2025/11/08 17:02
免費線上小說閱讀  (santiagoyaminahkn810@gmail.com)
1樓. erwer
2025/11/08 16:51
<a href="https://www.jinfenxs.com">免費線上小說閱讀</a>(santiagoyaminahkn810@gmail.com)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