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不一樣的「道家」養生功,「四寶」功法,一學就會 ---- 每日頭條
2025/03/01 13:29
瀏覽366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2018-01-04 由 史記sj 發表于文化

氣功在中國源遠流長,《黃帝內經》有云:「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何來」。這裡「真氣」也可稱之為「元氣」,「元氣」是可以修煉出來的,中華道家氣功就是從黃帝內經這句總原則發展而來。原則一致,只不過後來修煉的方法各異而已。雖然之後歷朝歷代都發展出新的氣功心法,但萬變不離其宗。氣功是將身、心視為一個整體,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的煉養,讓身體機能得以休養生息,提升身體的陽氣,從而達到肉體、心靈和情緒上的健康。

關於歷史上名人與氣功的故事,陸游可以說是其受益者的代表性人物。陸游是我國南宋傑出的愛國詩人,是古代文人中不可多得的壽星,在「人活七十古來稀」的年代,竟然活到85歲高齡!他精通醫道,善於養生保健。氣功和按摩是他常用的養生方法。陸游在養生方面深受道家傳統影響,時常靜坐,為了靜坐練氣,養生健身,他還在家裡專門騰出一間房子進行打坐。 其《自嘆》詩中有「飯罷寬腰習按摩」句,《自解》中有「吐納餘閒即按摩」句等。這些詩句都反映陸游在平時生活中把自我導引按摩作為一種必不可少的養生手段。經過數十年寒暑不綴的吐納、導引、按摩,陸游的功夫已達很高境界。到了八十來歲身子還很硬朗,長時間看書也不感覺眼花,甚至出現了「兩眥神光夜穿戶,一頭胎髮入晨梳」、「豈料今八十,白間猶黑絲」的奇異現象。

修道氣功的入門下手功夫,首先「三調」----調身、調息、調心重點則是在「調心」方面!諺曰:「道如天上月,心是一盆水;心清水現月,心動月無影。」 今天只談個簡單的「調身」,其功法名為「道家四寶。」叩齒、咽津、握固、鳴天鼓,是中國道家傳統養生四寶。此養生方法對頭暈、眼花、心悸、耳鳴、失眠等慢性病有非常好的緩解療愈效果。 下面一一簡介!

1、叩齒,真氣可流通於周身百節,能去心火,治牙痛。 方法與數量:左、右、中上下各叩齒36遍為佳,即總共108遍。 動作力度:即輕叩、重叩、輕重交替叩。一般來說,牙齒好者重叩,牙齒不好者宜輕叩或輕重交替叩。練習時間:每天晨起後,練習五分鐘,即可收到強身健體的功效。

2、咽津,心液滋合,氣血流暢,水火既濟,上潤頂門,中注五嶽,溉髒潤身,諸疾不生。 方法與數量:先用舌攪動口齒,一般是圍繞上下牙齒運轉,先左後右,先上後下,依次輕輕攪動各36次,用力要柔和自然,然後用舌尖頂住上齶部1~2分鐘,促使腮腺、舌下腺分泌唾液,待口中唾液滿時,鼓腮含漱36次。漱津後,將口中津液分3小口咽下。 練習時間:每天晨起後,五分鐘,即可收到強身健體的功效。

3、握固,是道家養生的常用手式,具體方法:將大拇指扣在手心,指尖位於無名指的根部,然後彎曲其餘四指,稍稍用力,將大拇指握牢,如握寶貝一般。時間上隨時可以練習。 《雲笈七籤》講:「握固與魂魄安戶也,此固精明日,留手還魂法,若能終日握之,邪氣百毒不得人內。」意思是:經常握固,有促進使精氣神歸一,防百毒之氣於身外的作用。

4、鳴天鼓,兩手掩耳(須力重壓)兩食指壓中指,然後食指用力滑下,略有敲擊彈性。可聞若鳴天鼓聲,擊敲36下,有通血脈、激發內氣作用。古經云:「鳴天鼓治頭暈目眩」,可「醒神益腦」、「清心明目」。 練習時間:每天晨起後,五分鐘或精神疲勞不振時,皆可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