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耕心人 於 2010-10-19 00:58 編輯
.... 再者耕老弟所貼幾把八杯的圖片表達,你是能證明什麼?拍的那麼遮遮掩掩的,還發現有加燈光效果勒,卡紅ㄟ卡水 (就好像喳某間內電燈是紅的日光燈怕被一眼看出年齡)一定有問題! ... 喜古 發表於 2010-10-18 08:13 
http://jft4u.com/chat2/viewthrea ... page%3D1&page=7
喜古ㄚ~ 玩壺與讀書相關嗎? 有人書讀不少…玩不出所以然…所以講出來的只能”零零落落” 你書雖讀少…可能也不懂攝影…若只能在挑語病上逞英雄~ 那可沒啥「庫勢」??.
拙在主題「60 8杯紅標準壺 宜興惠(蓋12杯)款」可是如假包換自然光下出外景ㄋㄟ. 【如不相信…改天連自家陽台熱水器都露給你瞧瞧】 至於啥要讓拙「啞口無言」…要不多貼幾把展先角風範. 只貼那兩把要算啥? 拙一貼就四把…套組
再者~~汝等一下子說拙都玩藏後期訂製壺…拙貼四把60當下又要拙內斂點 拙還真不知該適從ㄋㄟ. 不過聽你語氣…以及你近幾天不回那「60 8杯紅標準壺 宜興惠(蓋12杯)款」主題低調起來的行為舉止…你的眼色還不錯至少看懂那荊溪南土胎哩!
不過~講到土胎…一事. 細瞧胎土你的和下港人這三把好像同批來源ㄋㄟ. 【可不要告訴拙… 他只看過這一批就要來網上談早期紅泥壺甚至60標準壺的「系統」ㄚ】 拙可會笑破肚皮ㄋㄟ
至於石黃顆粒露壺外…把它當作單一年代識別…會不會太牽強 拙是建議把它當作1980以前壺『至少的』年代指標. 可能適切些… 要找拙那荊溪南石黃(蓋上)還是12杯字體(照片外)!~ 拙可是有ㄋㄟ…
那下港人~~你可要勸勸他… 過去在T4U幾次論壺大戰…他也沒參加只愛去收普洱… 5-6年間沒看他貼幾把宜興壺. 當年東西看不夠多+藏壺不夠有庫勢… 今天要在壺版當壺先角論壺系統…可沒那麼容易囉.
至於這些60 年代標準壺kuan要叫它們商品壺…拙是不反對. 但你的話…拙就認為有失藏家風範ㄋㄟ. 畢竟, 60 年代初期宜興尚未大量生產花貨早期壺~~~沒啥花貨 當時的壺量…相對於現今的價值,. 與80年代早期罐仔不可同日而語
回復 119# 下港人
唉! 看兩把壺用料胎色都不一樣... 燒窯方式也不一樣~~仿件急火且火氣太大 更誇張那仿件壺紐一見就打槍. 能辨識這種後仿件...不用太高興吧! 
唉~,噴口水對茶友識壺有幫助嗎? 有些時候人家不回帖,是因為懶得回、不值得回。
終究邪不能勝正,茶友們在這紛亂的壺世中,宜多冷靜比對與思考, 對弟而言,巧言強辯的敲邊鼓及湊熱鬧的口水文章,弟是可以一笑置之的,(這是格局問題), 唯新手們就要看清楚了,回到正題上, 您在哪看到了「系統」?哪就應該是您玩壺的方向! 茶友們明辨之、慎思之~
喔~~你又是網友代言人或肚裡蛔蟲囉... 連他晚回? 慢回? 不想回?或是不敢回? 都知道.
不過不用那麼生氣啦... 拙喜歡噴噴口水...網上直來直往貼壺論知見&見真章 總比有人愛用迂迴或烏賊戰術搞影射動作....來得懇切吧!
你五樓的看法~誰知是學習或仿效哪家言論和分類?? 總之該分類法看來總覺粉熟粉熟.
拙認為玩壺的系統... 應該是自我建構. 當然需要多看...多買...多上手...泡養
至於道聽塗說... 或借回看個10來天... 短暫懂的印記...會模糊 . 所以早期標準壺...你就再多貼個10倍量. 或許改天拙會認同你是行家.
不多說啦!! 飛機要起飛囉... 否則要留在香港...睡機場囉~~
各位茶友,本帖到此,要先告一段落了, 隨手寫來不為什麼,不說故事更不賣壺。 感謝多位茶友一路欣賞與認同! 寫的對不對,值不值得參考,茶友們自有公評, 但大呼小叫,口舌之爭,可不是弟所願見到的, 所以就先停了吧~
市場上積非成是,以假亂真,劣弊驅逐良弊是事實, 謹建議茶友們宜慎選壺商,多看少買,看懂再買, 早期壺絕對不難懂~ 希望大家都有緣可以收到正確的好壺哦~~
補充一下: 有新茶友在問之前兩個有關藍印甲、乙及簡鐵的答案在哪。 資深茶友貫兄老早就已把答案寫在這裏,有興趣的茶友可以去看一下。 http://forum.potsart.com/viewthr ... &extra=page%3D1
藍印根本就沒有分甲、乙,或則說甲、乙只是包裝紙上印的「字」不同,內容、紙質、拼配都是一樣的。 藍印甲也好,乙也好,其包裝特色、拼配、壓法與當期的茶有何不同嗎? 簡鐵更是沒有區分說哪一批是供外銷,哪一批是供內銷用的。 各批的印刷不同,但紙質、拼配、壓法有沒有年代的一致性呢? 以上答案,供茶友們參考, 什麼年代的產品,絕對就有什麼年代的特徵啊~, 呵呵~
本帖最後由 耕心人 於 2010-10-21 19:53 編輯



補充資料~~ 呵呵! 拙想說你也不回應自己早期壺來源/系統建構依據…要就此打住. 結果…壺「系統」論不通…還是不甘寂寞要用普洱茶來記「回馬槍」 愛喝茶…那就來解解這7字與17字簡鐵間…餅包透露的「訊息」
普洱茶的集散地在香港… 藉由香港…轉銷南洋…台灣 1970-1980的新加坡…香港…台灣哪些地區華人使用簡體字? 賣給香港(外銷)…會用個簡體字…海外華人會不會看瞴?? 再者… 以簡體字「云南七子饼茶」+「云南省下关茶厂」餅包要外銷… 不用經「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會不會觸法涉及逃漏稅ㄚ?? 以云南省下关茶厂名義走私香港…當時廠長可能要被槍斃.
1970-1980的中國哪些地區可以使用繁體字? 以繁體字「雲南七子餅茶」+ 簡&繁體字「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雲南省分公司」餅包要內銷會不會與當時中國境內大推簡體字政策…相違背?? 當時拿這17字簡鐵在中國境內銷…可能會被送去勞改ㄋㄟ…
餅包+數量已說明一切… [早年香港端看到的也幾乎都是後兩餅17字ㄋㄟ…] 17字就是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出口去來賺外匯...7字就是茶廠銷國內...所以不能蓋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 當年為啥來個以繁體字混簡體 簡&繁體字「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雲南省分公司」餅包…就是不敢只寫簡體怕中國海外華人看瞴啦!!
貫兄的論點講的比較蠻中立的…取決在「訂單」 你要過度放大…
簡鐵更是沒有區分說哪一批是供外銷,哪一批是供內銷用的。 各批的印刷不同,但紙質、拼配、壓法有沒有年代的一致性呢? 以上答案,供茶友們參考, 下港人 發表於 2010-10-20 09:49
拙只能笑你沒常識. 
40年代標準水平壺-工具壺. 60年代標準水平壺-工具壺. 80年代標準水平壺-工具壺. 泡同樣的茶盲測有幾人能識? 利之所在自有能人... 下港人前輩若多些實務經驗應更精彩......
40年代標準水平壺-工具壺. 60年代標準水平壺-工具壺. 80年代標準水平壺-工具壺. 泡同樣的茶盲測有幾人能識? ... gm03isme 發表於 2010-10-21 23:58 
同意師兄的觀點,小弟還是相信天下之大自有能人,
致於「利」是不是唯一的出發點到是疑問?
總會有一部份是出自愛好吧?不過能否遇到倒要看緣份
本帖最後由 下港人 於 2010-10-22 20:40 編輯
40年代標準水平壺-工具壺. 60年代標準水平壺-工具壺. 80年代標準水平壺-工具壺. 泡同樣的茶盲測有幾人能識? ... gm03isme 發表於 2010-10-21 23:58  gm03isme兄, 惜福緣兄,KYON兄: 呵呵呵~,不要害偶了啦,真話講太多,有人會不高興的....
說正經的,實務經驗弟每天也都在進行,您提到的同一茶不同年份壺的比試,每天都可以做, 問題是這是口感,用寫的或用照片其實是無法傳達的! 不過弟可以肯定的回答你,早期壺泡茶當然好喝, 但是目前弟還沒有遇過任何一位”神人”,可以用喝的,就喝出壺的年代的! 如果有,那肯定是唬爛的啦~
WHY? 因為壺泡茶好喝決定於多項因素, 1.土胎 2.窯溫 3.大小 4.壺型 5.茶葉(不同的茶各有合適的壺)
所以您要單單用喝,來分壺的年代,就要有本事排除上述那些因素才有可能.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 早期壺若與新壺對試,老經驗的人是可以辨認出有差別的, 但要問他是由那一年的壺所泡出來的,那只有神仙才辨得到啊~,呵呵呵~
早期壺的最大優勢在哪? 其實就貴在那無可替代的"土胎"及龍窯"燒結, 宜興原礦已封多年,龍窯也不復見, 相較於後期的"拼配土或化料土",自然是無法替代, 若再加上古樸的作工,歲月的老化,配上老茶, 每每熱水一下,看著土胎的變化,自然的手工感, 似乎就感覺得到當年陶手在製壺時的一推一捺, 那已不是只有賞壺而已, 而是發自內心,對前人的敬仰與讚嘆啊~
(下次有空一點,應該來寫一篇,有關早期壺的讚嘆文才是,呵~ )
本帖最後由 耕心人 於 2010-10-23 21:59 編輯
40年代標準水平壺-工具壺. 60年代標準水平壺-工具壺. 80年代標準水平壺-工具壺. 泡同樣的茶盲測有幾人能識? ... gm03isme 發表於 2010-10-21 23:58  不要問的外行...回答的也要將錯就錯.
40年代標準水平壺??? 那年代可是...沒啥宜興壺生產~ 抗日戰爭+國共內戰... 1949年10月...中共才建國ㄋㄟ...
當時即便是有1940年代標準壺... 一般現在也看不出是1940或1950年代生產. 當時(1940)的異形水平體...會歸類為民初件. 當時(1940)的標準壺...會歸類為1950年代. 不過...肯定的是...那些壺必落六字章. 再肯定的是...那些壺朱泥胎質必粉重.

隔壁城吳兄開了一個早期壺的好帖, 各位茶友可以前去查看,比對比對弟所言的「系統」, 您是否看到了? 弟所言的土胎、修整...等等, 這可不是一人世界,同時有各地的壺友一起上圖,難得的比對機會,歡迎前去比對, 誰講的對,壺會回答您哦~
http://forum.potsart.com/viewthr ... thorid=0&page=1
看了隔壁城...你認為是好文那主題的首頁貼壺... 說實在的...拙也覺得早期壺不好懂... 幾把紅土罐ㄚ...有養沒養混貼打迷糊仗...
細瞧首頁...光那幾顆"黑蘋果"... 裡頭混有...廠外&二廠. 貼者不知...看倌也不知個所以然... 不知是玩壺...還是被壺玩.
看壺不是看粗為先... [粗貨會不會是吨店之寶!! ] 壺洗乾淨...胎看懂否??
 壺有養沒養...您看懂胎否??

不懂啥只懂對印款... 那可是3好加1 好... PS. 隔壁城那主題5樓之荊溪南章款/(紫)胎土...可是叫人噴飯...
又找到好文一篇,值得大家細看看,尤其是前兩段談到外型與修整部份, 可以把它與弟在本文中所言的論點作一比對與印證。 再強調一次,玩壺者不可老是用自欺欺人的心態,要能客觀比對, 為何互不相識的人(甚至來自不同國家),可以講出類似的系統,可以貼出有共同時代特徵的壺? 茶友們不妨想一想啊~ 玩壺也要有智慧的啊~
http://forum.potsart.com/viewthr ... thorid=0&page=1
你的智慧要取決於啥? 經驗? 上手多少? 看過多少? 人云亦云能得到什麼知見?
90年代出版公認早期壺教科本刊的...鈺壺雅集 怎麼都不是你(們)現在貼出來的粗貨. 還是黃老闆都只玩紅泥標準訂製壺

鈺壺雅集 ...P.73 1994出版.
雨林 黃"名聲"老闆 廠版 定製都有玩窩............
回復 143# 雨林
喔~ 那樓上那圖刊書的是廠版? 還是訂製? 
書上廠版 書下有定製窩(應付不同客層 )..............蘆洲的小道消息
80初 黃老闆女兒文定中午 他給了我一個大驚奇...........難忘
隔壁城中的阿祖先生 收了不少 鈺壺黃先生後期手邊的壺 真的很不錯 尤其那批82 ....... |
回復 145# 雨林
呵呵! 開店打殺...ㄍㄟ招ㄍㄟ不及~ 生意場面...是是非非~在所難免...
91-92年刊書...集冊...調壺~ 那套高湯婆+那把半邊卵...上手後印象深刻. 早期壺教科本... 軒主人沒留壺&做普洱...後來乾脆"雲遊"去囉 [2003年連書版權都賣囉...] 是非成敗...留此雅集...造福後進.
下港人
认真拜读下港人兄的好文章,获益匪浅,与兄有共同爱好,更难得有相近的认知。这论坛我也有注册,但有时上不 ... zzwwxx 發表於 2010-10-26 22:46  很高興獲得兄的認同,此論壇的強項在「茶」,特別是「普洱茶」高手及資深行家甚多,水平很高。
但是在本論壇「壺」的討論區,就不同了,極少人以為聲音大,就是對的,張冠李戴也講的一大篇,
藏家及懂壺者多不願口舌之爭,故大多選擇不理會或視而不見,兄要習慣才好~ 
民國70-80年北部人看不起紅罐仔...懶得玩標準壺. 一窩蜂瘋早期名家&名家壺時. 南部玩家偏愛朱泥南罐及標準壺... 拙都不知道現在在T4U發聲的這些南部玩家手中有幾把早期壺?? 現在東家貼一把...西家PO一圖~大家都變成早期壺行家啦!
對你說話大聲當然有理由... 拙又不是只貼個1-2把...說一套自己認為的早期壺系統. 還記得那把你看它不太起眼的泰國線找回的荊溪惠嗎? [最後一張照片...左邊那把.] 15年前你應該沒有花2萬NT買它的...庫勢吧! 因為&所以...你不解南部老班ㄟ如何追求那1/33-1/35的熱衷. 因為嚴格講來...50朱泥標準壺就只有那批. 不是你(們)追的那啥蓋內12杯
所以...真是歹勢~也因為如此... 在早期壺認識上. 拙當然對你敢大聲. 畢竟藏的+上手+貼的比你多...









回復 158# 耕心人
耕老板: 即然是論壇,您又那麼愛大聲,那就再給您一次機會,這次比上次簡單很多, 請您把您自認為是對的50、60、70、80的壺的「蓋內」放在一起在自然光下拍一張, 就您手邊這幾把即可(您自選壺),清楚的一張就夠了,像我之前貼的那樣(見下圖)即可, 如果您敢貼,我就和您繼續討論下去, 如果又是顧左右而言它,找一些推託理由,或只是貼些加燈光後的壺外觀...., 或是任意引用別人書中的圖(那根本證明不了您是對的),那我就不陪您了~(當然您可以繼續大聲啦,我沒意見),
另外跟您講一下,兩萬元買一把壺實在沒什麼好談「庫勢」的,真的, 論壇中董仔級茶友不少,在此論錢數目的多少只是讓人貽笑大方罷了,做人還是謙虛一點好啊~ 您自行斟酌吧~

lee480318
回復 耕心人
另外跟您講一下,兩萬元買一把壺實在沒什麼好談「庫勢」的,真的, 論壇中董仔級茶友不少,在此論錢數目的多少只是讓人貽笑大方罷了,做人還是謙虛一點好啊~ 下港人 發表於 2010-10-28 09:15 
這真的很好笑,想忍住不笑都不行 哇哈 + 哇哈 = 哇哈哈哈 = 
回復 159# 下港人
打從2004上T4U至今. 拙對你收的標準壺印象可深刻…ㄋㄟ. 2005-2006看你只貼過10來把「壏巴宰」(台語…老班ㄟ形容2-4杯小壺術語)? 你上T4U只有最近貼過一把自認是60八杯(150-160cc)的紅泥標準壺. 連要考拙貼上那4個壺蓋也沒一把八杯壺?? 你要跟拙提啥庫不庫勢?
你可不要用現在壺市大好…在看15年前. 1995年壺市敗壞時, 當年壺家逃的逃…躲的躲. 2萬塊收一把泰國線…朱泥八杯標準壺. 論壇中哪位董仔級茶友…當年如此買過? 你…肯定沒有啦!
至於別人書上的圖…那可不是「別人」兩字~這麼簡單ㄋㄟ. 「鈺壺雅集」可是早期壺大家公認教科書. 你去看看... 「鈺壺雅集」P70-80頁那些標準壺有幾把像你貼出的那些粗貨? 即便有幾把…嘴斜斜.~~但也不是把把如此吧! 書上那些標準壺人家蓋沿&口沿…可是工整非凡ㄋㄟ.
至於你那四個小壺蓋… 唉! 看不到50標準貨土胎. 不是拙要對你大聲… 要看年代也看不到…要看細貨也沒有. 你就少貼少見笑「下雖下症(台語)」啦… 要看拙貼…50..60..70..80..年代 拙還是大聲告訴你 等你有八杯4年代的4蓋上來再說吧! 
回復 164# 下港人


呵呵~拙就知道你會來這套... 貼那4-6杯小杯數胎土差不多要考啥? 叫你貼大杯數一點就"縮去"... 要教人早期壺...拿點大杯數的...展展庫勢. 不要出一張嘴...來尬罐仔 拙貼七把...八杯以上的"壺蓋"來向你...大大聲. 拙這七蓋你比比看... 前一排與後一排有啥差異? [至少胎都不一樣ㄋㄟ]
你那四把壺蓋...怎麼看起來胎都差不多. 紅泥紅土...胎還騷騷. [還要求啥自然光下拍??]
拙來教教你...順便讓網友學學... 1. 清末民初朱泥胎與後期60胎...怎麼分? 後面三蓋有一把清末李得源異形水平...一把民初鳴成款...另一蓋你猜猜... 前一排與後一排有啥差異? 那就是朱泥石黃多寡與練泥時間久暫... 2. 蓋牆高矮不管...你樓上那四小蓋要提蓋牆厚度/精細度是吧~ 妳去比比...拙後一排3蓋蓋內有無你那四小蓋粗粗泥漿...橢圓歪歪牆弧度...厚厚蓋牆. 宜興南罐強調精修整... 標準壺蓋內粗修/爛修/不用心修...只會出現在那個時期"以後"... 哪個時期?? 吃大鍋飯...沒心工作...每月領糧票過日子... 沒心工作...作細作粗...都領一樣錢的日子. 拙的七蓋+解圖...不敢說圖文並茂. 有眼力的...一看就知胎多不一樣. 即便是接近...那也是~前排間與後排間的接近.
呵呵~換你啦... 貼個4個八杯蓋來'長長眼吧... 沒壺可貼...也至少說說你樓上那4...小小蓋說啥? 妳的粉絲會不會搞錯你心理要講啥? 還讚你啥圖文並茂... 拙還擔心他打錯字ㄋㄟ.. 因為根本沒看你講啥? 還是又有一隻迴蟲出現. 或許拙與汝等程度不同...[讚你的多是玩壺幼幼班].
最後...拙又擔心你又會瀂瀂..說啥前排壺蓋...胎土不清晰. 找啥藉口不說你貼的四小蓋...用意 [歹勢喔~半夜不想...架腳架...] 只好貼另一照讓你瞧瞧...

PS. 歹戲勿拖棚...貼圖說壺年代...
呵呵呵~,看來您是沒什麼壺可貼了, 請您貼50以後的,怎麼把「民初」(? )的都搬出來了, 不過請放心,我不會講您的壺是假啦~,(真假早已很清楚了,不用我說) 要您貼的目的,是要論壺,讓壺友們比較不同年代是否存在不同的特徵, 可惜您還是用了會影響顏色的珠寶燈及色紙,色差這麼大, 您如何說服茶友您所謂的民初胎與其它土胎的差別呢? 事實上,您拍的越清楚事實會越明白,可惜您還是沒把土胎及工序拍的很清楚, 不過我想這大該是您拍圖的極限了,要不要補圖就隨您了,不強求。 對我來說,要斷真假已經夠了。
茶友們大家可以來對一對,比一比,想一想, 對對弟前述的系統,時代不同,年代特徵是否不同? 時代相同年代特徵是否相同? 我也貼我的8杯圖,大家看看有沒有歪嘴斜把的,

再來看蓋內,第一張是70年代的蓋內, 第二張是50、60年代的蓋內,茶友可以對照我之前40到80年的蓋內那張, 找到70及5、60的蓋內(中間那兩個),看看是否如我所說,土胎、工法特徵(手工感)有沒有相同? 70的有沒有同一塊土同一工法特徵? 50、60的土有沒有與70的不同,同是5、60的有沒有同一塊土同一工法?


小結:如弟之前所言,土胎及工序好比普洱的外包紙及餅模,不同年代是不同的, 但是相同年代是相同的,茶友們可找到答案了?心中是否有體會了? 早期壺難懂嗎?呵呵~ 就這樣了,後續就看大家要選擇什麼方向了,個人機緣不同,弟沒意見,也不賣壺,泡茶去了~
本帖最後由 耕心人 於 2010-10-30 08:38 編輯
呵呵呵~,看來您是沒什麼壺可貼了, 請您貼50以後的,怎麼把「民初」(? )的都搬出來了, 不過請放心 ... 下港人 發表於 2010-10-29 14:12 
不錯喔…貼八杯啦 ~ 數量有點看頭. 但壺的級數不怎麼樣…
看了你說咯一堆…結果自己的壺比對佈圖看不到重點. 論述的也零零落落…講不出所以然.. 你能由你現在的「零落」系統斷真假…拙還真為你擔心ㄋㄟ.
你斷壺年代的依據…難道只是用蓋模/蓋內修整來看?? 蓋內氣孔雙ㄚ魯是50-60標準壺出現在(部分)荊溪南特徵. 但90以後仿不少…~ㄋㄟ 【你一次貼三蓋都有那「雙ㄚ魯」會不會是中槍那梯訂製壺?? 】.
你要談「蓋」…拙就跟你談.「蓋」 宜興一廠壺蓋…「蓋面」是上壓? 還是…倒著壓?. 你暸嗎? 蓋的工序演進…不是看那蓋內修整~啥旋紋或雙ㄚ魯? 你自己首頁提過都忘了. 每個壺手在整蓋/修整蓋內…手法不一樣. 光看那蓋內麻面(你認為的70年代)…以及蓋內氣孔端有旋紋(你認為的60年代) 那不叫年代特徵ㄋㄟ.
嚴格來講~ 壺蓋的修整斷層…是蓋牆的手工牆或模子牆. 手工牆蓋…應用在不同器型標準壺(球體…一般…麵龜體)長短不一&厚薄也略有差異. 但修整胎薄…細摸牆上必有一條接胚線. 模子蓋牆胎厚且沒接胚線 手工蓋牆…在50…60…70年代間也有胎厚與薄區別… 但是~終究還是要會看胎. 玩壺不懂看胎開始…一切都是惘然.
由你拿出比對的壺蓋~~顯示一個問題 你貼的5蓋(你認為的60年代)胎只有一至兩種. 另5蓋(你認為的70年代)胎只有一種. 你涉略的太少~~ 「系統」建構當然偏頗. 拙可不太看好其年代ㄋㄟ. 【網友們可比比你和拙…貼壺蓋的蓋牆厚度.】 [你確定你是貼1960與1970…??]
對啦!拙167樓留個伏筆~~後排右邊那「宜興惠」蓋. 那才是50朱泥標準壺. 你和喜古手中標準壺品不要說太高… 50年代不是這個胎~ 【歹勢喔! 他的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jw!UHX.nzOWER6VF4JHhlrn8g--/profile 拙也去拜訪過.】 【小心那朱泥&黑砂具輪珠…拙都看瞴ㄋㄟ. 反正拙的話你也不信~應該也不會當真 】
你樓上這句話…『請您貼50以後的,怎麼把「民初」(? )的都搬出來了』 就是你現在玩早期紅泥標準壺的盲點. 不懂民初朱泥胎…不暸朱泥南罐修整. 50~60年代朱(紅) 泥標準壺會玩不好~~ 因為這時期的壺…它們的胎土、修整、工序及年代特徵是與「民初」緊密結合的.
PS~~ 再瞧瞧拙的7壺蓋...前後排間彼此胎色差異多大.
不懂壺...就少唉聲嘆氣~ 兼浪費版面... 貼個歪胚64章中國宜興...看懂否?

好像胎蠻熟悉ㄋㄟ...
 有人年紀大...貼暗一點...可能會較順眼.
友站已經貼到28頁了,許多都是難得的好壺, 想把早期壺學好的茶友可以仔細的看,這真是難得的好機會啊~ 要不是吳永吉前輩的號召,任誰也湊不出這麼多好壺。 這麼多不同人貼的壺,系統在哪? 想學壺者,請仔細比對,交叉比對, 也請比對弟本帖所談的不同年份的土胎燒結後的表現及作工的修整上的異同。 這樣的壺是不是叫粗壺,大家也可以自己判斷, 希望大家不要再把仿壺當到代的買才好~
http://forum.potsart.com/viewthr ... horid=0&page=28
本帖最後由 耕心人 於 2010-11-3 23:30 編輯
回復 178# 下港人
拙覺得有些人所謂的『識壺系統』...虛無飄渺. 識早期壺...猶如黑暗中摸大象般. 摸到象腿以為那是大象. 甚者...玩到今天...如你所認為的~後期(年輕)玩家上網用共識決當真. 真的有點可笑!
就如同昨日看到朋友寄給拙的...一本書 請拙評論內容的新出版~~論宜興明清朱泥古壺...新書. 看了標題...拙只有搖頭...
1. 明代哪有朱泥壺? 2. 那本書前半本好像是荊溪紫砂器的姊妹書...真懷疑書名訂"朱泥"一辭有沒有訂錯?
1. 鋼刀刻款也可上看清三代乾隆中前期?? 2. 寫泥落款可上看清三代?? 3. 圓桶菊瓣(長尾)已經時空錯亂可斷到乾隆以前?? 4. 刊出壺品居然由40多位玩家...貢獻~刊出朱泥南罐品相卻是如此差?
朱泥壺甚少用鋼刀... 作者不是不懂...也約略提到明清時期朱泥壺多用竹刀... 但為何多次不斷提出一些偏頗的朱泥古壺觀念(乾隆中前期用鋼刀...乾隆用鋼刀...清中用鋼刀)... 經由出這本新書入植玩壺買書者知識裡... 因為後面就來些鋼刀壺品...在書上.
若干年後...會不會又有另一個下港人看過這本書&幾把古壺... 出來說...朱泥壺該要歪頭~斜嘴~雞蛋蓋~兼一定要鋼刀刻...才是老罐 反而說那些1993『朱泥寶記』...頭像的幾何形/圓中帶方的高檔朱砂壺...多數竹刀刻老罐是是仿件.
建議玩家比比同一出版社1993的『朱泥寶記』...那些9位玩家的藏器. 當年古壺當道的『出土線第三把手』出的書...內涵確實不一樣. 1. 朱泥藏器內容... 2. 藏器順序... 3. 藏器等級與品相... 就如同拙請諸位看看1994鈺壺雅集那些早期標準壺一樣... 品相一流...做工細細...泥色飽滿... 絕不是品相粗粗...泥色燒燒...
下港人ㄚ~ 拙勸你...多貼些早期壺圖...來尬罐仔... 不是只靠嘴皮子...或網上大夥貼壺...來認定自己.
PS. 1995-1996當年香港茶行存的1970-1986的七子餅...好像都被台灣幾位大咖收走. 剩下10-15%...他們覺得倉貯不佳&品相較次級的...才被某位香港白姓大茶家1996-1997收購. [ 現在當紅88青...當年他們覺得太年輕] 你...手中&看到的那些早期標準壺...會不會當年也是如此...? 是市場覺得粗或是次級. 否則...1994鈺壺雅集刊出時...尚未有早期(標準)壺大批仿件. 書上壺品相...跟你認知&貼出的確有差距...WHY?? 大家可以想一想...
本帖最後由 耕心人 於 2010-11-8 00:43 編輯
李兄見笑了~ 這麼有系統可尋的早期壺,難道就要這樣敗亂下去嗎? ... 下港人 發表於 2010-10-31 22:31 
其實壺與茶是會說話的,弟不愛貼壺,不代表沒有壺(僅觀海面,能測海深嗎?), 下港人 發表於 2010-10-31 12:49 
ㄚ哈~ 拙貼這種當年只印幾百本的台灣首發宜興早期壺圖錄...
 你也不跟跟帖...
再看看那蘋果標主題~你對樓主那幾把壺的斷代????
http://jft4u.com/chat2/viewthrea ... page%3D1&page=2
拙只想說你的早期壺水深大概只有半呎...
兄的綠標是對的,綠標大該是許多早期壺玩家的極限了,過了綠標壺的生產就進入了另一個時期, 所以綠標也可說是早期壺區分階段的一個重要分割點,市面上確實有仿品出現, 還是要配合時代特徵來看,才比較不會中槍。下港人 發表於 2010-11-5 23:24 
你就多用好口氣與網友多哈啦&稱兄道弟&交朋友... 多來個壺品貼出亂讚一通...
不要故弄玄虛&故作高明...
誰貼壺圖說知見...誰有料...時間會告訴大家答案啦!
回家照了一些照,先試貼看看, 先來個50、60年代的合照,50、60不論外型,土是極相似的! 看起來後方的標準壺好像比較紅,那是因為泡養過的關係! 這塊土彌彌彌,泡養後又紅又彌,是早期壺中最美的土了! ............... 50、60土胎泡養前後比較如下圖:
2010-10-13 17:36下港人 發表於 2010-10-13 17:36 
對啦! 本來之前沒空講講你的...眼力差在哪?? 剛剛翻翻~~看到這76樓你又自認住在早期壺博物館隔壁... 拙本來不說...那種70年代扁燈說成5.60年代... 是不是近兩年南部常降豪雨~~~博物館都淹大水(灌水)
網上有濫好人都公推~~這主題早期壺的系統與亂象(新手宜讀) 拙也覺得不錯哩! [路遙知馬力~~早晚實力會露大餡 ]
呵呵呵~
這整篇不都是我在講知見,你講了什麼? 沒壺貼,貼起別人的書內容,就可以說明你的壺是對的? 那現在收到假茶的人,都去買本鄧老的書,他的茶就全部變「紅印」了?
我寫我的系統,你要不服,很好啊~ 何不另發一帖,寫寫你的系統呢? 告訴大家什麼是50、60、70、80的土胎及修整特色是什麼? 你願意寫,讓大家多個比較,我很高興,絕不凸你糟,你加油吧~
我玩的壺,如果要把它定位在5、60當然必須符合我的系統, 貼幾張圖跟大家分享,就貼你點的「扁燈」吧(這可不是別人書上copy下來的哦~ ) 先看這土胎,標準細緻的5、60土胎, 再看蓋內修整,手工到位,(蓋內還落「湯婆」二字,您見過嗎? ) 蓋內剛好又可見一明顯石黃顆粒, 再看底款,六字章,每一點都符合我所講的5、60年代的特徵,這就是我的系統。



我講的系統,你不認同,我沒意見, 但你的「系統」在哪呢?你是如何斷自己及人家的壺呢?
如果再顧左右而言他,就不要怪我不理你了~
你講的這句話,我很認同: 「路遙知馬力~~早晚實力會露大餡!」
本帖最後由 耕心人 於 2010-11-8 18:40 編輯
回復 183# 下港人
哈哈! 終於貼圖說故事啦! 五四三說那麼多…但你一貼圖就露餡.
拙就說你…說那些大綱沒啥錄用 實戰經驗粉差.
這把扁燈沒有到60年代ㄋㄟ~~~ 拙就用「識壺五訣」之四訣幫你把年代把把脈… 1.「胎土」- 這種粉粉QQ但卻沒朱泥漿的紅土胎土, 上不了70年代中期. [本來不想貼…啥知見~~居然你愛用激將法…拙就貼5年前刊在書上文章 http://jft4u.com/chat2/viewthrea ... #pid107130pid107130 ]
2. 「形制」-- 看起來有一眼… [好的像的…拙就會說好ㄋㄟ]
3.「工序」-- 第一張圖那桶身中間那條線是啥線?? 這把早期紅泥扁燈何時會用北壺「合模」製法制壺?? 你到底有沒有手工標準壺概念ㄚ!! 這批仿製品拙在10年前也親手上手過…
4.「修整」-- 第二張圖那蓋內短牆厚厚的…不是早期60年代以前作法. 60年代以前手工短牆作法...接蓋處短牆雖厚, 但牆沿卻薄薄的.
5. 「底款」&「蓋款」-- 大溪款刻工…字體過於生硬, 況且70年代前沒那顆章ㄋㄟ; 另扁燈蓋內還會落「湯婆」?? 你可不要把拙笑翻
你此樓之間說了啥「知見」?? 喔! 對囉…『啥早期要有早期的工法特徵』這句話聽來粉諷刺… 你連一廠早期扁燈標準壺….桶身從沒有上下合模你都不知道. 還在大言不慚說…住在啥「早期壺博物館」隔壁?? 還一堆朋黨認同你的「壺系統」… 你就多收一些這種自認為是的合模扁燈當博物館級吧!!
ps. 下港人183樓自認是5.60年代扁燈...拙認為是好的仿件資料參考
呵呵呵~ 要怎麼評是你的自由, 但這就是你的「系統」?
真是服了你了,要論掰,論壇你是冠軍!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