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家教老師收多少費用gept全民英檢才合理
2016/08/13 21:18
瀏覽70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許多想要知道gept全民英檢的人
會用gept全民英檢去尋找
我是覺得目的是要讓自已的英文能力變得更好
甚至可以自由自在的跟外國人聊天談話
如果你想要學會的話gept全民英檢
可以看看我這篇文章
全民英檢 toeic 英檢 english 英文補習班 語言中心 gept 線上教學 全民英檢初級 美語補習班 英文會話 線上學英文 自我介紹英文 托福 英檢中級 線上英文 美語 英文自我介紹 英語 英文閱讀 英文對話 全民英檢中級 英語會話中級英檢 初級英檢 語言教育 英檢初級 應用英文
英文家教老師收多少費用gept全民英檢才合理
「全民英檢」主辦單位財團法人語言訓練測驗中心今年暑假(7月5日至14日間)將在台北、台中、台南、高雄、宜蘭擴大辦理英語教師研習公益活動,除費用全免外,台北與台中場次另可登錄教師研習時數3小時,英語教師可報名。 執行長廖咸浩表示,為了嘉惠中小學英語教師,本次特別邀請美國賓州大學教育語言學副教授Yuko Goto Butler演講,Bulter教授亦為賓州大學英語教學(TESOL)課程主任,研究領域包括如何在全球化時代,改善gept全民英檢兒童第二語言和外語教育品質,近年更針對台灣、日本、韓國等因英語納入國小課程而產生之議題發表諸多論文及演講,她將以「有效運用語言評量」為題,分享如何審慎評估、善用不同設計的評量,以提昇學生的學習成效。 研習活動分為「英檢工作坊」及「專題講座」兩部分:英檢工作坊將以「小學與中學英語學習的銜接」主題,說明課綱、評量與教學三者間的關係;專題講座則聚焦語言評量的運用及英語字彙教學,提供在教育前線耕耘的教師們更多教學與評量的新知與趨勢。LTTC也邀請國立海洋大學應用英語研究所林綠芳副教授主講,分享英語字彙教學上的實務與經驗。 Dear Coobie和Ricky:你們好! 身為阿嬤的我,在三代同堂的家庭裡,我很欣慰自己在你們成長的過程裡,從不缺席。 老實講,阿嬤在年輕媽媽的時代,可以說,完全不懂得怎麼教小孩,帶領兩個兒子長大的過程,彷彿海底撈針,一路摸索。 如今回想起來,阿嬤發現自己的角色不夠鮮明,也不夠堅定;因此,你們阿伯和爸爸的生活習慣、做家事的能gept全民英檢力,都不如今天的你們。 「我來」和「你來」有差別 從前,阿嬤總是任勞任怨,把小孩的事挑起來做,那怕是一個杯子、一雙筷子,我都是以「我來」的方式順手就處理掉了。幸好你們的媽媽是不同世代的職業婦女,一開始她就對你們兄弟倆明說:「我不可能照顧你們一輩子。」 你們媽媽總是以「你來」為教育原則,訓練你們會洗碗、做菜、洗衣、晾衣,看到你們gept全民英檢自動自發的身影,我對自己的媳婦,也就是你們的媽媽暗自佩服,同樣是當年的年紀做媽媽,她比起我要更有辦法多了。 自從你們上小學後,我和你們阿公逐漸退居幕後,我常提醒你們阿公:「小家庭的事,我們關心就好,不要干涉太多。」沒錯,如今阿公阿嬤不再去管你們的課業、學校的活動,或是安親班的事宜。 但是,有關你們上網超過時間,或是該上床的時間,多少還是會出聲督促。原因是——想到未來你們要在社gept全民英檢會上立足的2030年,做長輩的我們,怎能不多點正確的引導呢? 你們目前年紀小,可能還想不到那麼遠,但是身為你們的爸媽,和做阿公阿嬤的我們,早已感受到社會上經濟條件不佳、就業市場低迷,以及少子化所形成的倒金字塔人口結構。 將來你們面臨的是高齡化社會、婚育年齡延後、生育率降低,甚至可能在一個不婚不生的價值觀裡,這是為什麼阿嬤在你們還懵懂無知的階段,寫下這封信,希望針對你們的未來前途貢獻一份心力。 2030年需要的人才 2030年時,你們兩兄弟的求學歷程告一個段落,人生正要摩拳擦掌,這時,需要的五種能力,gept全民英檢希望你們警惕在心,努力做到: 一、移動力要快 在那樣市場競爭力大的世代,一個上班族能夠拿起簡便旅行箱,立刻往上海、往新加坡,或是住LA出差旅行,這才是企業主管需要的人才。 這是為什麼阿嬤從你們小時候注重訓練體力,也邀請你們看遍世界各國的首輪影片,就是希望你們眼界大開、體能不錯、說走就走,對主管沒有推拖拉的情形,讓自己成為公司裡機動性高,又能獨當一面的人才。 二、協調性要好 談到溝通,2030年一樣重視員工的談吐,談判的技巧也要學習,因為,爭取訂單,不能光憑外表挺拔、穿著體面就可以,還要對人性的多變,表達的真正意思,以及被客戶拒絕時的心理調適都要準備好。 一個懂得隨時自我調適,又能重新披掛上陣的上班族,才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三、語言能力要強 Coobie、Ricky,阿嬤很高興你們兩位對英文有興趣,因為未來的就業市場需要多種語言交流,要能成為快速溝通的高手,這時,流暢的對話,聽懂雙關語的含義,以及引導客戶快速下單的決策,這些都需要讓客戶對你們有信心,也知道你們會達成雙邊有效的溝通。 四、情感力要夠 這是為什麼阿嬤從你們進入青春期後,常有意無意地提到「做對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以後要聽老婆的話」,還有「夫妻關係好,需要不停地溝通」。 我深知今後社會上經濟條件較差,若夫妻能團結合作,那麼,再艱苦的環境也能一起克服。切勿夫妻爭吵,鬧著離婚,結果資產變負債了。 五、成長力要強 社會趨勢一直在進步和變化中,所以,建議你們要維持不斷學習和成長的熱忱,從金融投資、從人際關係、從世界潮流、從生涯發展,透過網路平台、雜誌報刊,演講會場,和請教人生導師,讓自己不斷地提昇,當自己成為社會上不可或缺的人才,自然就有機會永續經營自己了。 總之,阿嬤對你們的人品和態度是有絕對的把握,我還會持續關注你們,祝福你們人生一切順利,力爭上游,也彼此扶持,相互提攜! 一○五學年度特色招生考試分發入學明天登場,全台共有十一所高中辦理,基北區師大附中今年首度加入,與政大附中為基北區唯二有特招學校。師大附中著重資訊科學特色,預計招收一班四十名學生,共有一百一十二人報名;政大附中今年招收第二屆英語國際特色班,同樣預計招收一班四十名學生,共有三百廿八人報名,兩校都有學生跨區報考,錄取率分別為三成五、一成二。 師大附中開設資訊科學特色班,會考門檻要求數學科要達A++,且其他四科達A+,或數學科達A++,且其他三科達A++,考運算思維能力與數學能力測驗,強調邏輯連結。校方說,希望錄取具備資訊能力的學生,未來會開資訊科學概論、程式設計等課程,高二則以資訊管理系統與應用、資訊工程技術為主,同時引進業界資源,與微軟、IBM合作,高三會多開App程式撰寫、3D列印等選修課。 政大附中英語班 錄取率1成2 至於政大附中英語國際特色班,要求會考五科達A以上,或四科A+以上,或三科達A++以上,考英文閱讀與聽力二科,單字量約在全民英檢中等程度。校方透露,報名學生不乏國中會考積分超過卅五.八分、可穩上建中、北一女,多數學生也屬於卅二分的高分群。 師大附中考生有六名來自嘉義區、中投區、竹苗區、桃園區、宜蘭區;政大附中有九名學生跨區,來自宜蘭區、竹苗區、中投區、雲林區。 隨著英國打工簽證抽籤結果出爐以及畢業季來臨,近日在網路上讀到許多找英國工作的文章,包括求職撇步、職缺管道或是面試技巧;找到工作固然很令人興奮,我自己也是開心了許久,但同時也意味更大的挑戰即將來臨。 整間公司幾乎都是英國人,再加上我對產業、文化、語言、職場的不熟悉,一切必須從頭學習,對我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當覺得很受挫時不禁都會想:在異鄉打拼的人們,到底要經過多少磨合與時間,才能找到國外生存之道呢? 從小學英文,但在國外生存真的覺得語言是在異鄉打拼很大的挑戰 從寫開始說起,以前在台灣寫一封 email 很容易可以表達自己想傳達的訊息,現在給客戶或外部的一封 email 可能要花上半小時才覺得勉強表達自己的意思,有時候還得請同事幫忙確認文法句意及用字遣詞是正確的而且不會冒犯,再三確認之後才寄出。也就是因為這樣,即便工時不長,有時候五點半不到就下班了,但每天回到家都有精疲力竭的感覺,因為上班無時無刻都有點緊繃,而做每一件事情都必須要很謹慎小心,總是擔心如果做錯了什麼,會給人一種「你就是語言不通,不懂我在說什麼所以才會犯這種錯」的感覺,總之就是自己給自己的壓力很大。 聽力及口語方面,一般面對面講公事都沒什麼問題,基本上大部分的點都能了解,但有許多用字遣詞還在努力摸索;另一個最大的障礙則是同事的閒聊時光,特別是老闆和大主管們那種講話很快的英國中年男子,經常是咻一下就過去了大家笑得很開心,但我還是沒有抓到點;也有許多時候一群人七嘴八舌的聊天時,其實可以明白別人在聊什麼,但當自己把想法整理好準備開口時,已經跳到別的話題去了,因此很多時候,我都安靜的坐在一旁做自己的事或當聽眾。 說實話,身在這間幾乎都是本地人的公司,工作的壓力與內心孤寂感有些時候真的很強烈,但轉念一想,公司現在很努力的拓展亞太區的市場,自己正好擁有文化語言的優勢;此外,工作內容上也是有許多對自己未來想走的方向有助益的部分,如此正面積極的思考,可以多少化解一些心中的不安。 離開舒適圈,享受開放的職場文化,但生活型態不再一樣 在英國工作與生活經驗,給了我很大的衝擊與嶄新的刺激,我看到了很多很棒的面向:例如自由上下班無須打卡、在家工作、年假不少、直來直往但很有禮貌的職場文化,也很常直接給予老闆意見,公司內部沒有太科層化的感覺,老闆很平易近人,主管也很樂意幫屬下倒茶倒水,而不論是口語或是 email 總是不吝於給予他人讚美,像是"You are amazing、Top stuffs、Brilliant、Fab"等等,雖然不知道是真心還是假意,但聽在耳朵裡也是舒服的。 但選擇在異鄉工作,同樣的也必須付出或甚至犧牲許多:跳出自己的舒適圈、進入一個心理上會覺得備感壓力與挑戰的場域、很愛講話的我隔著一層語言上的障礙很難隨心所欲的暢談、語言文化背景生活習慣都必須全面的重新適應,就更別說錯過很多親朋好友的婚禮、家族大事、新年團聚、中秋烤肉等各式各樣的活動。 「你在台灣是個很受歡迎、朋友很多的人吧?」同事看著我的 Facebook 這麼說。 身為上班族的我,除了另一半的朋友與學生打工時期認識且還在這裡的的朋友之外,沒有屬於自己的朋友圈,在英國的生活是根本型態上的轉變,在台北,我的下班後生活與假日活動是跟家人出遊、跟朋友逛街吃飯喝下午茶等等,在這裡則是跟另一半探索附近的公園綠地散步、曬太陽、逛博物館等等,生活圈的建立不容易,可能要花上好一陣子才能讓自己逐漸融入這裡。 這篇講的並不是海外工作美好的一面、而是將國外工作可能會遇到的困境、挑戰與挫折赤裸裸的攤開來說,希望決定到海外工作的每個人都先幫自己做好心理建設,面對這些壓力時慢慢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假以時日一定可以適應並且找到屬於自己的步調。 文:翠絲特 最近迷上看一個英文外籍老師的臉書狀態,他叫小畢,明明是個美國人,中文卻說得比很多母語是中文的人還要好。甚至還可以用臺灣的時下梗針砭時事,不時還用英文片語教學配上時事例句,非常幽默。 前幾天看到他新增了一個動態,是關於台灣家長對於小孩的英語學習迷思 大學時曾兼職英文家教的我有非常深的感觸⋯⋯ 我從小就讀雙語幼稚園,國小開始補習英文。小四從何X仁轉到一間私人的英文補習班,我的英文才開始進步。你知道為什麼嗎? 在何X仁,老師就是照著課本教,超級無聊,定期考試,一班又有十幾個小朋友。當然,身為一個「小朋友」怎麼會喜歡考試呢?所以我當時非常不喜歡讀英文。因為我當時認為英文只能用來考試。直到我娘幫我換到一間私人補習班,老師都是會講中文的外國人,才開始了我真正學英文的旅程。還記得第一堂課,真的是個震撼教育。當時的老師叫Kirk,一進教室,他請我自我介紹:「My name is….」話還沒說完,我就被他打斷了,他叫我重新發音「Name」這個字,長母音的A而不是短音A,我念了不下十次,他終於點頭,表示我終於發音正確了。但同時,我也被要求回家後「罰錄」Name這個單字30次。在課堂上,老師也要求講英文(但如果真的言不及義還是可以講中文補充)。每次的回家作業就是30題問題,要把答案寫到作業簿上,在課堂上每個同學都需要輪流上台被台下的同學問問題。當然,答錯的話就是罰錄10到30次不等。在這樣高壓且競爭的環境之下,我的英文發音、文法日漸進步好轉,但在當下確實是非常挫折。 升上國中後,由於我唸的是私校,所以停掉了補習。但英文底子建立的不錯,所以不至於有種「國中英文變好難」的感覺。反而令我疑惑的是當時英文老師的教學方法。 「同學們,請大家這次回去把課本第二段及第三段背下來,我們下堂課會考默寫!」年約五十歲的英文老師如是說著,但我心中真的是充滿了滿滿的疑問。背課文?我有聽錯嗎? 下一堂課,測驗紙發下來,老師只留了開頭第一個單字,後面都是底線,要你一個字一個字填入。我才發現,原來這就是臺灣人教育的方法——「填鴨式教育」。究竟,背了課文有什麼用嗎?你生活中難道要用課文對話?還是他是莎士比亞的經典名言?答案很明顯的是以上皆非。那我為什麼要花時間背課文?套用到國文課,每次都要考課本的注釋,偶爾背個文言文,考試也要考默背。天啊!誰可以告訴我到底為什麼我要來學校「學這種鬼東西」? 於是國中,我開始討厭唸書。覺得學校老師都很偷懶,照著課本教課,還要我們背很無聊的課文。上課睡覺、發呆成為我國中最常做的事。同時,我也替我爹娘繳的每學期五萬元的學費哭泣。 高中開始,我遇到一個很好的朋友。她發現我的英文並不差,但看我對於學習並沒有太大的動力,於是邀請我開始跟她比每次英文考試的分數。其實一開始我並不以為然,但基於我的好勝心,我還是答應了她的邀約。有了同學的陪伴,我才發現原來我的英文真的不差,也對英文很有興趣,只是我不喜歡很制式化的教學方式。 學測指考都拿了很高的分數,因為我發現只要重複演練同樣的習題,就能在臺灣的入學考試中拿到很不錯的成績。當然所有考試都是,但考過GMAT之後,我覺得所有臺灣的考試都「很無聊」,幾乎不需要動腦就可以作答,所以,如果你想要在臺灣拿到很好的考試成績其實很簡單: 一、不要排斥被訓練成考試機器 二、既然是個機器,就要不厭其煩的做同樣的事情,不需要去思考你的人生,拿到好成績就是你的最終目標 可惜我就是討厭數學,因為我國中的數學老師只教參考書從來不教課本,每堂課都在解題、解題、還是解題,而且還是直接把參考書的詳解「抄到」黑板上。可能我比較憤世嫉俗一點,對於這樣的老師我絲毫不給面子,上課就是睡覺。但由於私立學校都會有巡堂主任,老師常常被我這樣的行為惹毛,用盡各種方式叫我不要在課堂上睡覺,甚至還有老師氣急敗壞叫我上課罰站,並威脅我要打給我娘說我這個「惡行」。叛逆如我,心想:「好啊!不然來看看到底是誰理虧。」 記得當時,我娘在電話中跟老師道歉,回家我也被唸了一頓,但我知道與其有這種老師不如我自己睡飽一點回家K書就好。我想我就是老師眼中的壞小孩吧,但高中三年卻當了一年半的班長,實在是很諷刺。 我重考了一次大學,為什麼呢?因為我在高中以前從來沒有思考過我的人生以及我到底喜歡什麼。因為老師、爸媽、親戚都說:「讀好書就很多選擇了啦!不要想這麼多!啊不然可以去念個國貿阿資工啊去銀行或竹科工作嘛!穩定就好!」 親愛的朋友,如果你是國中生、高中生、大學生,千萬不要相信他們的話。你怎麼能相信一個比你大三四十歲的人講的話?如果你要演穿梭劇回到他們的年代可能還真的管用,但現在已經2016年了,算了吧! 現在的世界時時刻刻都在改變,以前的工作好找、薪水雖不高,但房價也沒有現在這麼高。如此不利於我們年輕人生存的環境,我們怎麼能聽從長輩的話「不去思考我們自己的人生」呢?考高分的年代已經過了,現在,你需要有的是創意與你自己的主見。就算學校教育很無聊、工作薪水很少,還是一定要保持著赤子之心,對任何事情感到好奇,不要被學校、家庭教育、工作綁死而扼殺了你的創意。 回到我原本想說的主題,學英文一定要全英文,還要拿美國當地的英語教材嗎?我的答案是:可以,但有一個條件,就是學習者必須要對英文有興趣。 如果你學一個東西,但對它絲毫無熱情,又怎麼會有學習動力?你說,十幾歲的小孩會對考試有興趣嗎?所以臺灣教育才跟小孩說:「不要想這麼多,考好就對了,考好就會有很多選擇。」用這種說詞來騙小孩,告訴他們做就對了,去滿足大人自己想控制小孩的慾望。殊不知等到小孩要選擇時,根本就不知道該選什麼,只能照著長輩的指示去選,出了社會才發現自己根本不喜歡做這件事,但也為時已晚了。 我在花蓮認識了一個38歲的中年大叔,他是個廚師,現在經營一個bar。上次去喝酒時,對於他超級厲害的英語口說嚇到,跟老外客人對答如流,而且還沒有在國外待過。怎麼會有一個沒有出過國的中年大叔英文這麼好?一問之下,才知道他從小就很喜歡聽搖滾樂,但二十幾年前的CD只有一個未經翻譯的歌詞本(真的是蠻old school的)。想聽懂老外在唱什麼還得自己查,但當時很窮,買不起電子辭典,只買得起厚厚一本英文字典,還得按照字母排序一個字一個字查出來。想聽英文新歌怎麼辦?就轉到ICRT囉!聽廣播可以聽到最新的英文歌,又不用花錢買,多划算!也剛好練練英文聽力。平常看英文影集、電影也加減學點單字跟日常用語。就這樣,這位大叔的英文聽力、口說就是這樣練來的。 為什麼他的英文口說跟聽力比臺灣隨便一個高中生都還要好?因為興趣。只有興趣,才能支持你學習。而我呢?我喜歡聊天,也喜歡看英文影集。在之前青年旅館打工換宿的經驗也讓我對講英文越來越不恐懼,而且跟外國人聊天還會知道很多特別的單字,是在高中必備6000字裡面一定不會有的唷^__^ 如果你是家長,請不要以為小孩好之名行控制之實。如果你是老師,請不要拿著全英文的教材招搖撞騙,因為那真的沒有比較厲害,只會逼死更多學生。如果你是學生,請試著找出你有興趣的事情去學習,這才是長久之計,而不是「考完就忘光了」。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