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趕緊讓署立醫院起死回生
2011/04/26 18:56
瀏覽592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檢調偵辦衛生署署立醫院採購弊案,衛生署醫管執行長與至少四家署立醫院院長都涉嫌貪污、圖利取財,或接受廠商不當餽贈與回饋金。檢調人員指出「他們滿敢收的」,在帳冊中發現「院長級的賄款一百萬元起跳」,科主任和行政人員視標案、價碼在數十萬元間。

迄今檢調行動已進行兩波,不排除有第三波,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形容署醫「爛到根」。他透露在任期間即有耳聞,有的署醫院長在輪調前,竟與業者簽訂長達八年、十年的外包合夥,有的採購金額超過上千萬元,竟沒有上簽到衛生署,甚至有些院長年收入還超過財團法人醫院院長。

署醫「爛到根」,但根本與關鍵在於「院長」,而院長的良莠又與遴選制度有關。因為目前衛生署所設置醫院長及副院長遴選委員會作業不夠透明,遴選條件也常有如量身訂做,雖規定院長三年一任,得連任一次,但署醫基層人員都心裡明白,院長人選有如「大風吹」,院長所在各署醫學院轉來轉去,堪稱為「萬年院長」。

萬年院長之弊,在於近親繁殖,在同一個體系內久任之後,無論人事都熟絡的情況下,很容易形成共犯結構。即使有少數院長由外來系統引進,若不能廉潔自持,很難身免。作為署醫主管機關的衛生署,既不能建構良好制度於先,又不能善盡稽核防弊於後,誠如楊志良所言,每位衛生署署長都不能脫責。

眾所皆知,醫療專業和醫院管理是兩回事,好的醫生不見得是好的院長,好院長的經營管理能力也須經過完整培訓。現代的醫療管理繁雜,不下於一般的企業經營,僅憑一顆醫師的赤忱之心,很難將一所醫院經營得面面俱到,更何況公立醫院要和私立醫院相互競爭,在夾縫中求生存。好的院長必須有公共服務的理念、生意人的頭腦,衛生署必須在這人才培訓上有前瞻規劃,否則署醫功能甚難定位和發揮。

其次,要先找到好的院長,才能找到好的醫生。對內部而言,好院長必須德配其才,是醫療同仁信任的重心,信得過他,願意追隨他。醫療資源絕對是有限的,但只要有心去整合、經營與運用,還是可以發揮出團隊合作的效果。關鍵在於找到有心的人才,才可以帶出傑出的醫療服務團隊。

再者,署立醫院的責任原與私立醫院有所區隔,必須因地制宜,使其發展為國民健康密切關聯的特色。在民意的監督下,署立醫院也面臨自負盈虧壓力,但此無異於與私立醫院「相互競爭」,此一取經與做法,各方已有不同見解。署立醫院的出路應仍是社區醫療公共衛生與長期照護等,尤在於照顧偏遠地區或弱勢族群等,在國家醫療資源的分配上,應宜朝此方向發展。

署立醫院「爛到根」?或許此時正是重整旗鼓的時機。趁此將醫院管理當做一回正事好好修理,明確署醫的定位與功能,找到好的管理人才,總可起死回生吧!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