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台灣十大死因狂想曲
2009/07/09 15:58
瀏覽758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衛生署在上周例行性地公布了去年的十大死因統計,其目的似乎在提醒台灣人,無論我們平常如何辛勤工作,如何爾虞我詐;但在杯酒交觥、男歡女愛之餘,至少也要在十大死因公布的這一天,讓我們的腳步緩慢一些,並且回顧瞻望一下。

台灣去年出生人數首次降到二十萬以下,但死亡人數卻首度突破十四萬;起床號愈吹愈稀微,但息燈號卻永不暗淡,這是一首無可避免,既蒼涼又華麗的死亡狂想曲。

死亡的面貌是哲學,不是人會常常想的問題,而除非例外,我們大抵畏懼死亡。但害怕無用,因為死亡是人生的終極命運,無法阻擋。道路既然如此,最好還是硬著頭皮,精神武裝一番,來弄清楚死亡的不同議題。

搞清楚死亡的面貌之後,如果能夠趨吉避凶的,那算是腦筋清楚的智者;對於那既莊嚴又狼狽的死亡,如果能夠幽默嘲諷,冷靜以對的,才算是真正的仁者。仁者樂見死亡的面貌如山的深邃,智者樂見生存的法則如水的身段。

新出爐的十大死因依序是癌症、心臟病、腦血管病、肺炎、糖尿病、意外事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慢性肝病、自殺、腎病。死者當中,百分之六十八超過六十五歲,這意味著棺材裡躺的有三成以上不是老人;而壯年人的死因依序是癌症、意外事故、自殺、肝病與心臟病,這五項死因佔了七成。

癌症連續二十七年蟬聯台灣十大死因之首,而頭號癌症死因是肺癌;美、日、北歐的死因之首是心臟病;看來我們是被嗆死的,而有錢的國家是被肥死的。

看了這份大致上經年不變的榜單之後,公共衛生學者會語重心長的說,一大半的死因可以歸咎於可以預防的行為與風險之上;而這些包括抽菸、糟糕的食物、缺乏運動、肥胖、酗酒、感染、毒品、車子、摩托車、性病、環境毒物及空氣污染。

人的身體是經歷百萬年演化的精巧結果,最初的安排是為了適應非洲草原的狩獵採集生活而來;但是,工業革命以降的摩登社會歷史短暫,人體顯然還不足以應付許多突然冒出來的高脂多糖食物、汽車、燈光、噪音和空調。

人體與現代環境不搭調的地方很多,這也是造成糖尿病、過敏等等現代疾病猖獗的主因。許多疾病雖然可以預防,但因為欲望的基因銘記,我們明明知道自己太胖了,卻還是吃喝不停,還會掩飾說喝水也會胖;我們的意志力薄弱,總喜歡偷懶少走一段路。

為什麼我們討厭空氣污染,畏懼肺癌,但還是喜歡自由的騎機車、開車、抽菸、燒香、焚紙錢和烤肉?為什麼我們喜歡住在污煙瘴氣的都市,並且不斷選出寬容空氣污染的市長和議員?

人的慾念與計算是演化真切的情感和行為,雖然顯見,卻又隱晦變成不方便,也不願面對的真實。在理性與本性的衝突中,人總有本領扭曲事實,削足適履,來迎合那無藥可救的本性;我們沒得救了,只能在十大死因公布日來挖掘死去的良心。

現在,很少因為盲腸炎、生產或狩獵意外而早死的;但是,代價就變成晚年的折磨:六十五歲以上,癌的盛行率是一成,至於阿茲海默等就不提了。現代醫學固然強大,但許多情況與二十世紀初美國名醫特魯多的墓誌銘並無二致:「偶而治癒,經常緩解,總是安慰」。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