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鳥兒看到的世界是「彩色」,還是「黑白」呢?
2014/12/06 07:30
瀏覽22,539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鳥的眼睛雖「小」,「學問」卻很大

說鳥的眼睛很「小」,其實不然,若以頭顱大小比例而言,可以說比人類的更「大」,有些貓頭鷹或鷹隼的「小」眼睛,實際就跟我們人的一樣大,雖然頭顱比我們小很多。下次有機會不妨多注意,看看我說的對不對。 


鳥的視覺解析能力高於人類甚多,譬如鷹隼看到的比人更「細微」,大概有二、三倍,不過大半鳥類因為眼睛位置的關係,看東西卻缺乏人類擁有的「視覺深度」。

人的眼睛可以察覺自身與物,以及物與物之間的距離,而產生遠近的感覺。人看東西是用兩隻眼睛同時觀看,但因為兩眼視野有重疊,左右兩眼所看到的物像並不全然一樣,這微小的差異亦即所謂的「視差」。大腦接收到左右兩張不同影像組合後,就會產生立體感。你可以試著一次遮一隻眼睛,輪流觀視看看。

非猛禽鳥類的兩眼,大多分置左右兩側,固然增加了視野的廣度,易於偵測四面八方的動靜,但也因為重疊不足而缺乏立體深度。溪邊的河鳥以及許多濱鳥,常見頭部不斷上下搗點,尤其有敵人接近時候,科學家認為這都是為了彌補單眼視覺的缺憾。

這樣的鳥種為了提高防衛能力,逐漸發展出一套很不一樣的視覺。長相酷似彩鷸的丘鷸,兩隻大眼就長在腦殼後段,視野因此達到了三百六十度全方位,不管敵人哪裏來都難逃牠的眼睛,而且又因為極接近頭頂,甚至具有「防空」能力,即使當牠把嘴喙插進泥淖覓食時,想要從背後嚇牠一下,門都沒有。

算一算,鳥兒的眼睛占去了小小頭殼大半的空間,剩餘的就不足以再容納用來操控眼睛的肌肉,眼球只能固定在眼窩中,無法像人一般隨意轉動,若想變換視野只有依靠「轉頭」。所以,我們常見枝頭小鳥不斷左顧右盼,不是沒有原因的。貓頭鷹的轉頭本事更是高強,輕易就可以轉出二百七十度的大視野—那是因為貓頭鷹的頸椎骨頭共有十四節,我們人類只有七節,轉起來當然大大不如貓頭鷹了。這樣厲害的頸子,不僅讓貓頭鷹「看」到了各個角度,也「聽」到了各個角度。 


又,譬如擅於擬態保護自己的綠小鷺或栗小鷺,也是十分奇特,當牠們舉起又尖又長的嘴喙垂直指向天空的時候,眼睛卻仍然能夠保持正常的水平視角,緊盯著一步一步靠近的敵人,準備隨時反應。

鳥兒看到的世界是「彩色」,還是「黑白」呢?

是的,鳥兒看到的世界是彩色的。 
不過鳥眼所看見的色彩,跟我們人所看見的並不完全相同—因為,鳥還能夠看見人眼看不見的紫外光線。簡單地說,鳥能看見的比人更「多」,而且更「細」。這個上世紀七○年代的發現,大大改變了人類對鳥類行為的認識與了解,姑且讓我舉幾個例子來說明這個事實:「看不看得見紫外線,世界完全不一樣了。」

很多時候我走過空曠的大草原,心裏經常納悶何以最近看不見半隻田鼠出沒,然而低空中依舊有澤鷂一心專注,在草原上方來回巡弋。我知道田鼠猶如小狗狗,會以尿液標示牠在深草中走過的痕跡,可是大約十七年前,科學家才發現田鼠的尿液會反射出紫外光線,澤鷂在半空中一眼就看見了,這時我才恍然大悟,以後再看澤鷂這樣的行為,就不會再覺得沒有道理了。 


每次看見親鳥辛苦銜著一嘴蟲蟲,急急忙忙趕回巢窠,面對一張張飢餓的大嘴,我總不免好奇牠會先餵食哪一隻呢?大半的鳥種,誰叫得最大聲,嘴巴開得最大,誰就有蟲吃。當然,雛鳥個子的「大小」也會影響親鳥的決定,雖然不必然弱小的才得餵食,而且有時候正好相反,長得愈大,吃得愈多。 

除此之外,「色彩」往往也是關鍵。雛鳥喙緣與頭部顏色愈是鮮亮,愈容易「刺激」親鳥餵食。三年前有西班牙科學家發現,體重輕的幼雛額頭反射的紫外光比體重較重的更多,經過反覆實驗之後,證實小鳥的營養狀態,也可以從紫外線反射的多寡表示出來—反射較多的小鳥,獲得餵食的次數也就較多。

La vie en rose - Louis Armstrong
Hold me close and hold me fast
The magic spell you cast
This is la vie en rose

When you kiss me heaven sighs
And tho I close my eyes
I see la vie en rose

When you press me to your heart
I'm in a world apart
A world where roses bloom

And when you speak...angels sing from above
Everyday words seem...to turn into love songs

Give your heart and soul to me
And life will always be
La vie en ros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IJzYAda1wA
《玫瑰人生》(法語:La Môme,又名La Vie en rose),是2007年發行的一部法國電影。影片敘述法國1930年代至1960年代最著名的女歌手愛迪·琵雅芙的戲劇人生。影片以蒙太奇的手法,穿插介紹她的童年趣事、中年事業與愛情生活。http://zh.wikipedia.org/zh-tw/%E7%8E%AB%E7%91%B0%E4%BA%BA%E7%94%9F_(電影)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環保生態
自訂分類:談天說地看地球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