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韓情勢緊張,戰爭一觸即發,這也是檢視賽局理論的一個有趣個案。
在南韓發布天安艦是被北韓魚雷擊沈後,北韓否認,並揚言不惜發動第三次核子彈試爆或掀起全面戰爭;南韓打算封鎖北韓出入門戶的濟州海峽,做為懲罰,美國則調動駐日本的第七艦隊待命,防止北韓蠢動。
南、北韓都放話了,北韓金正日若是退縮,將有政權危機;南韓李明博再怎麼理性因應,也得跟群情激憤的南韓人民有個交代。以高麗棒子的個性,死要面子不打緊,就怕擦槍走火,不小心觸發戰爭。歷史上很多戰爭都是這樣莫名其妙引爆的。
這個場景與1962年的古巴危機有點類似。當時,蘇聯在美國後院的古巴部署核彈,美國吞不下這口氣,採取了「封鎖」方案因應;蘇聯的頭洗了一半,要下台也很不容易。雙方僵持了十三天,這也是電影《驚爆十三天》的主要劇情與片名由來。
古巴危機以和平落幕。經過不斷的溝通,最後雙方有默契地互讓一步,蘇聯撤了在古巴的飛彈部署,美國則在隔一段時間後也撤了部署在土耳其的飛彈。但據當時美國的最壞估算,發生核子戰爭的機率高達三分之二。
這要回到賽局理論來看國際談判與危機處理。在賽局理論的應用上,古巴危機是「邊緣運用策略」的一個典型案例。
所謂「邊緣運用」,是指在雙方在對峙過程中,一方創造並控制發生災難的風險,藉此迫使對手讓步。這個策略成功的關建,在於必須先形成「不確定的威脅」,某種程度並讓己方喪失掌握全局的自由度,讓對手感受到若是再玩下去必須付出很大的代價,藉此改變對手的行動。
在古巴危機中,美國封鎖蘇聯的船艦進入古巴,這既是一個「可信的威脅」,又保留了一個空間,避免在完全無轉圜情況下直接觸發戰爭,也就是必須找出一個危機邊緣的臨界點,在步步進逼時,了解超過這個邊緣就再無回轉餘地。當然,更重要的是雙方在危機期間,彼此透過各種方式「溝通」,終於獲致避免雙輸的結果。
同樣的情勢也可以引用「膽小鬼賽局」。所謂的「膽小鬼賽局」,又稱「飆車賽局」,古惑仔飆車,雙方對向疾駛,誰的膽子小,害怕對撞後兩敗俱亡,就先偏轉方向盤;能堅持到底、一路直行,並迫使對手轉向,就是贏家。
在這個賽局中,如果雙方都不退縮,結果是車毀人亡的雙輸;一方退縮,另一方即贏;若是雙方都轉向,既沒有贏家,也沒有輸家。贏家的策略,是必須向對方展示「可信的威脅」,例如把雙手綁在方向盤上,再無轉向可能,並讓對手看到,讓對手得玩不下去。這也是一種所謂的「策略性行動」,藉此改變對手的決策。
當然,賽局理論的前提是假設參賽者都「理性的」,在計算報酬後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方案。但也有些情況得從其他方向思考,例如碰到的根本是沒有理性的對手,就是「碰到瘋子」,這時就得想法換個遊戲或改變遊戲規則。
此外,還有一招就是「理性地運用不理性」,讓對手覺得自己很不理性,不照一般的遊戲規則來玩,迫使理性、覺得犯不著吃虧的對手退步。其實,這反而是很理性的一個設局。
如今的南、北韓危機要如何化解?從賽局理論也許可以找到解答。
目前雙方都在放狠話,一方要封鎖,一方要戰爭,某種程度上都是採取了「邊緣運用策略」,以迫使對方就範。南韓封銷濟州海峽,掐住北韓的脖子;北韓擺明了耍賴,「老子就是不講道理」,又能奈我何,大不了玉石俱焚,穿拖鞋的還怕穿皮鞋的嗎?
這個僵局該如何解?大家都懂得這一套後,得不斷的再對話才有解。而且,搞到如此,層次已再升高,此時就看在背後支持南韓、具有武裝實力的老美,是否精算出各種可能,並找出最適方案。同時,也要看向來跟北韓站在同一方的中國,到底要不要再「挺」老金。
這是一個無情的國際區域政治,也是一個典型的國際強權政治。說穿了,老美與中國都會以自己的實利做為出發點來處理此一危機。以此來看,南北韓危機反倒成了中美在國際舞台競技的一個子賽局,這也讓人再次感嘆國際間的現實。
中國,正在崛起,從京奧到世博,中國用力的建設,用力的發展經濟,用力的取得國際G2的大國要角:美國,陷於經濟泥沼,金融海嘯還未完全退潮,不爭氣的歐洲豬國又鬧出債信危機。
對中國而言,最大的利益是取得國際更大的發言權與影響力;對美國而言,避免戰爭危機再次在不景氣的傷口上灑鹽,是重要考量,但是若能一舉幹掉眼中的流氓國家,也一吐怨氣,發揚國威。
解決方案就在於找出中、美利益的最大公約數。可能的結果:
一、南北韓有意或無意引爆戰爭,中美等國際勢力立即介入調停,再從中分利。
二、 在國際壓力下,各方組成調查委員會,事緩則圓,拖到最後就不了了之。
三、 強權國家想辦法把麻煩製造者金正日幹掉,北韓政權重組,大家都好下台。
對國際社會而言,這已非一次出招就能解決的個別賽局,而是強權間不斷交手的連續賽局,結果將是如何,仍待觀察。但回顧歷史上,戰爭的時間往往比和平的時間還長,這是人類歷史的宿命,不論是以戰止戰或以戰逼和,戰爭原是和平的另一面,這也令人無奈地再次寫下「戰爭就是和平」的弔詭註腳。
- 7樓. 七葉膽2010/05/27 05:05北韓的實力
北韓這個國家,在經濟及國際關係上是一弱國,但在軍事上卻是強國,它是核彈俱樂部的成員,這個理由,足以讓北韓與中、美兩國平起平坐,南韓則不行。
過去老美攻打伊拉克,理由是為了防堵伊拉克成為核彈俱樂部,但要是伊拉克成功擁有了核彈,老美是否輕易敢打?
擁有了核彈之後,不管你是有五百顆還是五顆,雙方所處的地位是一致的,五顆中只要有任何一顆落在上海、東京、或美國本土,縱如中美兩大強權,恐怕都吃不消。
冷戰時代,美蘇兩強競相發展核子武器,記得好像只要幾分之一的數量,就足以將地球炸翻好幾遍,世界末日提早到來,因此核子武器是國際強權彼此嚇阻,製造恐怖平衡的政治工具。
擁有核武的國家變多了,中國、印度、巴基斯坦、北韓,美國軍事獨霸的色彩愈來愈弱,只能透過國際交涉,及經濟制裁來伸張其意志。
妮可基曼與喬治克隆妮合演的一部好萊塢電影,有一句台詞:我不怕擁有多顆核彈的人,只怕掌握一顆核彈的人。
回到結論,南北兩韓相爭,南韓注定沒有發言主導的地位,反之北韓、中國與美國三強之間勢必在不斷的放話、秘會及協商過程中,爭取各自最大的利益。戰爭是不會發生的。
我的看法,最後北韓將得分最多,中國其次,美國最多只能做到不扣分。
- 6樓. 讀者2010/05/24 12:23不太一樣吧
古巴飛彈危機只在威嚇階段
如果蘇聯已先發射了一枚飛彈才來考慮是否各退一步
您說是不是太慢了一點
戰爭就是和平
這個說法有點無視沉在水中的46條人命 - 5樓. dogbitedog2010/05/24 10:40歷史上告訴你,戰爭從來不會帶來和平,只會帶來破壞
這種思維如果用到台灣來如何? 過去八年的阿扁不就是在玩這個嗎?
誰在玩? 一樣是美國操盤,目的用來牽制中國,讓他們能順利打伊拉克、阿富汗戰爭。 而中國想什麼? 很簡單,一個沒有用的綠色政府,總比腦袋有些靈光的藍色政府好對付。
美國要台灣牽制中國,中國就假裝被牽制,然後全力發展她的經濟,結果誰嬴了這一局?
你要有歷史觀,才能嬴這種根本不用猜,誰會嬴的棋局。
現在的南韓李明博就是另一個阿扁罷了,美國現在控制不了把執政50年政黨輪替掉的日本民主黨,所以聯合還活在南北韓戰爭,是日本人的李明博,來製造南北韓緊張,目的為何?
壓迫日本回到美國身邊,重新租借普天間基地,製造日本與沖繩之間的不信任感,讓日本內部一樣有分離主義運動,就更好控制。
至於中國看什麼? 很簡單,過去10多年,他們對南韓過度的好,讓南韓非但渡過九1998年的亞洲金融大海嘯,也造就了她三星、LG的崛起,沒有想到換一個政黨,換一個臉色,翻臉就不認人。
這也算符合中韓之間的交往史,只是現在的中共終於明白歷史寫的是什麼意思了而已。
筆者要說什麼? 一個大國強權,要了解周邊這些國家的政經狀況不易,但一旦她抓到主 key,她們就不怕了。
台灣藍綠政府一定要明白一件事, ECFA簽不簽不那麼重要,至少對中國不急,因為無論她對我們台灣再好,如果台灣換一個政黨,像李明博這種人就會出現,翻臉不認人,前朝的政策全推翻。
也就是二岸在歐美的操作下,仍會走上南韓的老路。那麼老共今天給你台灣太多,會不會給自己找麻煩呢?
藍綠二邊的政治人物,如果對於二岸的關係始終沒有「共識」,那就不要怪中美二國始終有空間操作。
筆者非常討厭李明博這個人,不是因為金正日對錯的問題,因為金正日的狀況可以預測,他所有的問題就只是內部接班權力交接的問題,如果外面給他空間,他們內部會自行處理掉。也許南韓及美國有他們特定想要的接班人,但現在這個接班人可能出了大狀況,所以才會如此之急切,想用武力解決。
南韓敢宣戰嗎? 哼! LG及三星肯嗎? 李明博就只是色厲內荏啦! 大家不要忘了一件事,窮及飢餓的人戰爭開打沒有損失,但有錢人不一樣,死了幾十個官兵,哭到要打艦長,請問這種兵跟阿扁時代的娃娃兵有不同嗎? 打! 誰打? 又要美國出兵嗎? 還是要日本出兵?
講難聽些,只怕到時韓國人的民族情緒又來了。
李明博所有的言論都是為了選舉,這就是政治人物的嘴臉,他有種就宣戰給大家看看? 沒有種,就少說狠話,否則擦槍走火,又要求爺爺告奶奶的求中共出面解決,那才叫難看!
筆者說錯了他們嗎? 還記得一票人到阿富汗還是巴基斯坦傳教被逮起來的事件嗎? 一群家屬哭到盧武炫不得不私下付錢贖人,這就是南韓人民,真的以為跟著美國軍隊走就不會有問題,他們南韓是大國,別的國家得給面子?
跟台灣的綠色政治人物一樣----------夜郎自大!
- 4樓. 時和2010/05/24 09:01南韓最好是退讓吧
>> 南韓的媒體堅信,擊沉天安艦的是北韓,動機是北韓太想為去年大青海戰的失敗報仇。
北韓每次海戰都輸,也有人員傷亡,此仇不報就甭混了。既然敢再發動擊沉天安艦的行動,就擺明了不怕發動戰爭。
南韓最好還是自愛一點,坐回談判桌,將兩韓邊界變成非武裝區。
想要用外交手段迫使北韓認罪是不可能的。
畢竟歷年來海戰的損失,北韓還是比較慘。
---------------
時和 判斷結果是:
(1) 邊界設立緩衝非軍事區,軍用飛機及船艦遠離邊界的緩衝非軍事區;
(2) 南韓援助(陪償)北韓民生物資;
(3) 兩國互相承認;
(4) 後代歷史稱此次事件為「高麗的壇淵之盟」。
- 3樓. 我猜2010/05/24 08:56不會打
看韓國人的民族性
就知道不會打了
看看以色列
這才叫做一流的國家
- 2樓. 打工仔2010/05/24 08:16決定性的關鍵在
是否戰爭, 決定性的關鍵在於:
1. 北韓是否認為可以一舉拿下南韓.
2. 南韓或美方認為可以派出特種部隊將北韓首腦人物一舉成擒.
第一點的可能性要小一些, 因為北韓軍備相對落伍, 而且美軍可以從日本出擊.
第二點可能性要大些, 因為北韓是極權國家, 只要將頭頭抓了, 甚至只要抓到金正日, 其他就會縛手就擒.
- 1樓. blue phoenix屬於辜仲諒的十二強棒球冠軍2010/05/24 07:39我來猜一下
第二最後不了了之
還有你這篇文章
還等真久啊
最近在忙什麼?
blue phoen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