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銀行櫃台後面加了塊板子>
近年銀行流行精緻與高雅路線,因此不少銀行喜歡在櫃台後面加了塊板子,讓整體櫃檯感覺變成像走到百貨公司的精品專櫃一樣。
傳統銀行櫃台後面,可能坐著襄理、經理,越大的官做越後面,象徵一種權威、監督與把關。到銀行辦事的人,雖然看到第一線銀行辦事員常冷著一張臉,沒有笑容,但那往往也代表銀行的嚴謹、紀律與一私不苟的文化。
當銀行在櫃檯後方加了塊板子,當銀行辦事員都笑臉迎人地歡迎人們上銀行時,消費金融成了銀行的新趨勢與新文化,而希望更多顧客來消費金融商品的心態,自也不言可喻。
我常常看著那些精緻、高雅又極簡、極美的銀行櫃台,就開始想像那些美麗板子後面到底坐著的都是些甚麼人呢?
其實依舊是面容冷峻、做事一板一眼的銀行襄理、經理等人。這些流程和傳統銀行的行政管理路徑都一樣,只是多了一塊美麗的板子,來銀行的客戶心理就變得很不一樣。
一樣的東西,只要加上一層神秘面紗,就會變得很不一樣。恩,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品味與品牌吧?
我一直很難理解,把錢存銀行,跟品味能發生甚麼關係?就像我一直很難搞懂,投資理財跟貴賓理財有什麼不一樣?貴賓理財跟一般人理財,又會有什麼不同嗎?
這道理就好像,吃飽飯跟有品味地吃飽飯,會有什麼不同?碗不一樣,但米飯都是田裡種出來的。重點是要吃飽飯,且是健康地吃飽,其後才有品味可言。
到銀行存錢,理應要銀行給我們高利息,且不會倒閉,才叫好銀行。板子不板子、品味不品味,應該是次要條件。就此而言,某些時候我還是滿喜歡傳統銀行中規中矩、晚娘臉孔般的態度。最起碼,他們不會那麼積極叫我買基金!
在我看來,基金就像一種投資或投機的行為,卻包裹上美麗的理財招牌一樣。因為有一塊板子,遮住了基金運作的真相,所以人們喜歡定期定額買基金,就跟到銀行定期定額做儲蓄一樣。
到銀行儲蓄,但櫃台後面卻加了一塊板子,我們也不可能把儲蓄行為變成投資行為。但是到銀行買基金,基金外頭加了一塊板子,竟然就能夠把投資行為變成理財行為,這倒讓我很嘖嘖稱奇,感嘆商品行銷與廣告魔術之偉大。
買基金,就是做投資,充其量它只是免除投資人親自到號子裡下單買股票,變成有品味地投資股票而已。但它絕不可能把投資變成理財。
有品味地投資股票,就是有個基金經理人幫你像飯店服務生一樣,為你跑腿扛行李,幫你下單買股票。如此而已,沒多太多。你認為基金經理人會提供你很多的致富服務,那純粹是因為有一塊神秘的板子,遮住了基金後台的運作流程,讓你能充滿想像地認為有一群股神在幫你操作基金而已。
其實基金一點都不神秘,幾乎等於電腦選股、電腦買彩券一樣,你能投資獲利的關鍵原因,跟市場是走多或走空的關係比較多,而跟基金經理人厲不厲害的關係卻少很多。
我最討厭的一種銀行,就是那種明打著以客為尊,實際卻一直挖空心思想掏空客戶錢包的銀行。這種銀行超多、極多,多的連打開電視、雜誌與報紙,都能在廣告上看到他們的招牌,躲都躲不掉。而我討厭基金的地方也在這裡,它明明就是一種充滿風險的投資或投機行為,但卻因為有一塊廣告板子寫著精明理財,而讓很多中產階級都相信買基金是一種有品味的理財行為。
廣告做出來的品牌威力,讓光顧銀行的中產階級相信,在銀行那美麗招牌的背後,會有一群專業的理財人員正在努力幫顧客創造財富品味。廣告做出來的品牌威力,也讓同樣這群中產階級相信,有一群基金經理人正努力在幫客戶創造財富報酬。
這真的是很可怕的一塊板子,它讓人們看不見真實金融市場的殘酷真相。
理財就是收支平衡、開源節流、努力儲蓄;投資就是冒著虧損風險去創造利潤;投機則是跟市場來一場賭博遊戲。事情的真相就是這樣,但加了一塊板子,理財、投資與投機,通通都能變成有品味地創造財富之有錢人行為了!怪哉!
王志鈞
2011/06/16
- 5樓. littlerww2013/03/19 20:59你投資平均年獲利率多少 ???
- 4樓.2011/06/23 00:53美麗的背後還是美麗嗎?
去年某一個下午去銀行辦事,銀行大廳除了保全以為只看到三位櫃檯人員,檯前門面的氣派讓我頗為滿意,心想服務業大大進步了,不僅推翻過去幾十年的刻板思維,真想知道是那一位高幹大膽引進新格局…這新氣象是否也提昇每一位行員的專業及道德良知呢?
- 3樓. kay2011/06/18 02:23以前在銀行時主管一天到晚要我們把辦公桌收乾淨其實很多襄理的桌子更亂,因為大家都把傳票送到襄理桌上做最後審查。那一塊板子,讓你看不到主管,或者說很多作業流程的真相,就像你去餐廳吃飯,很少人跑去看廚房一樣。理財無捷逕,很多事還是要自己搞懂,可是當你坐在一個寬氅舒服的座位上,你的戒心就放下來一半,你就自己也高雅起來,當行員卑恭軀膝要你買基金,買保險,你會以為你是有錢的大爺。這才是心理因素,你在小攤吃飯,老闆忙亂的情形你一目了然,你不會作太多要求,有時打包就走。但是,當你把坐的舒舒服服時,你真以為很多事都很容易,美麗的菜單送上來,價格貴一點,你想有服務費有裝璜,有名氣,這樣的價格物超所值,是品味,所以,多付一點是應該的。基金手續費有誰搞懂怎麼收,保險是保障還是儲蓄,全昏了。所以行員要穿的正式一點,要像專業,理財本來就很難,人家說的你都信。奇怪了,我家旁邊郵局的大媽,怎麼比銀行員還會提醒老伯伯怎麼突然要匯那麼多錢出去,雖然平時覺得大媽很機車,年紀大不像銀行妹妹可愛又會對你寫錯單子白一眼,看在郵局人很多的份上,你平時去郵局不也乖乖的等,也不敢囉唆服務不周。所以,消費者的心態才是關鍵。因為消費者要品味要專業,要省事,要有人做管家,所以多付一點錢被騙時也不要哭哭鬧鬧,自找的。完全同意您的見解!! 財經作家王志鈞老師 於 2011/06/18 16:33回覆
- 2樓.2011/06/17 16:28銀行業的廣告越來越"幸福美好",實際上---
還記得郝幾年前有個很著名的廣告台詞"借錢是一種高尚的行為"嗎?結果就是出現一堆的卡奴-------所言甚是 財經作家王志鈞老師 於 2011/06/17 21:47回覆 - 1樓. adidanike2011/06/16 16:22確實是這樣`
加了塊板子,就讓不透明。自己的錢到底收支咋樣都不清楚~
CONVERSE帆布鞋 cantwo服飾目錄 鬼洗牛仔褲 adidas愛迪達官方網 ed hardy New Balance
nike最新鞋款要自己能搞清楚再上銀行比較好 財經作家王志鈞老師 於 2011/06/17 21:47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