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京都,空氣冷冽而清新,儘管楓紅燃燒已近尾聲,我與W仍遊興不減,四處尋楓攬勝。
走賞南禪寺和永觀堂後,早已過了飯點,回到三條附近,視覺饗宴的亢奮逐漸褪去,瑟縮在寒風中的旅人,舉步艱辛,乍然想起我倆整個上午只喝了杯熱奶茶。
幸好有家麵店還開著,午前十點到午後三點,趕著最後半小時進店的我們,說不出有多感激這特殊的營業時間。
進到溫暖的室內,一碗熱湯拉麵下肚,眼耳鼻舌身意才逐漸活絡。
牆上掛著菜單品項,選擇不多,卻也足夠填飽肚子。幾張方桌打理得乾淨整潔,一眼望去,毫無長物。老夫婦經營的一爿小店,營業時間暗示體力漸衰,然而一落座便端上熱茶,用簡單英語招呼外國客人,尤其備有英文菜單,在京都店家中並不多見。頭髮花白的老老闆夫妻,對細節的周到和注重,讓人不由得升起一股敬意。
幾個剛血拚完的家庭主婦,拎著大包小包,一進門就放鬆的嘆道:「よかった!」臉上還殘留一上午衝鋒陷陣的激昂。她們七嘴八舌討論餐點,一旁梳著整齊髮髻的老闆娘,始終微笑以對。品項確定後,廚師在開放式廚房,沉默有序的工作,妻子協助打理,安靜少言。這幅職人圖中,有大量的留白,待顧客填滿。
疲倦,是自雙腳掩至,初期不易察覺,一旦有機會坐下,立即便有冷暖自知的況味。果不其然,剛進門還談笑風生的主婦們,話語漸稀,甚至有人悄悄打起呵欠。熱騰騰的餐點適時送上,眾人嘴角立刻揚起笑意,大啖起來。
收回視線,我與W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旅人不能貪戀溫暖,筋疲力竭需要歇腳的當口,能相遇這樣自尊自重的小店,已是深刻福氣,趁隱隱發脹的雙腿還來不及抗議,起身背起行囊。
午後三點,接待完最後一批飢腸轆轆的來客後,老夫妻也該準備休息了吧!邁出步伐前,且讓我誠心說一句: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
南禪寺的水路閣是明治時代的水道橋,為引琵琶湖水入京都。在楓葉季萬頭鑽動時,能拍到這麼空曠的畫面,有點嚇一跳。
走至水道橋上方步道,隔著欄杆,拍下水道溝渠旁的紅葉鋪地,別有一番靜謐。
最勝院山門前,一個好心的女孩跟她的家人說,那位阿姨等著拍一張沒有人的照片呢!!
永觀堂,京都人稱其為紅葉永觀堂,是第一賞楓名所。楓葉自然絢麗,但我認為古樸木建築的映襯,尤其提升意境與質感。
閒坐迴廊賞楓紅,但願,年年有此時。
倒映水中的拱橋與丹楓,如詩如畫。
居高臨下,鐵道一隅也有蕭瑟的美感。
- 2樓. Sir Norton 魯賓遜,救命!2024/01/15 12:41袁小姐跑到咱的後苑踩點,您所尋訪的南禪寺,確然是脫俗的逸域。🌈🦋
京都的普遍的人情味,其實是數一數二的冷漠,拜國內外觀光客泛濫之賜吧,橫豎,太過熱情反會使得旅人不自在,所以,也還好吧。🦄見到您說京都是您的後苑,真是讓人羨慕又嫉妒啊!
K兄擁有地利與人和,提到人情,我自然不宜和您拌嘴。
但人情也分許多層面,且寫作之人,總喜歡觀察。
接下來還有幾篇小品,再請K兄指正。
倒是最近讀林文月的"京都一年",甚為快意。
感謝K兄來訪。
時晴袁 於 2024/01/15 18:13回覆 - 1樓. 皓呆土豆2024/01/13 12:33喜歡京都的寺院老味道 ,玩回來了 , 心卻還留在那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