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海闊天空:中國合夥人」看大陸人如何自嗨!
2013/07/01 16:03
瀏覽911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先說明!這部片拍的不差

「海闊天空:中國合夥人」

幾乎可以說是陳可辛近年拍的最好片子

只是片子本身以外的感觸.............

 

因為是陳可辛的電影

我才千方百計提前弄來這片光碟

陳可辛大概是香港影壇近十年來

最富文藝氣息的導演

從他早期的【雙城故事】【甜蜜蜜】

非常商業的【金枝玉葉】【鬼婆婆】

後來的【投名狀】【如果‧愛】

即使是去年很不叫好的【武俠】 

 我們都可以看到些很不一樣的人文關懷精神

而且,他的電影技術部門都非常的專業

更重要的是,他的電影都很【商業】

所以看他的電影很easy

卻又能言之有物而有所心得

這是他和其他港導很不一樣的地方

這次他投足大陸市場

拍攝這部幾乎是內地工作人員合作的作品

坦白說成績很好

而且內地的票房也贏的漂亮

幾乎可以說是叫好又叫座

三個主角,三種個性

儘管遭遇不同

卻能在最後攜手迎擊共同的敵人—美國!

我想這部片能如此叫座

的確是迎合許多(甚至是大多)華人的心聲

重點是他拍得很用心

即令你吹毛求疵的說結局太誇張了

可是片尾他就擺明跟你說:這是根據真人真事來撰寫的故事

片終時大量show出當代中國成功企業家的照片

更加奠定這部片子的神話地位

這樣積極又勵志的電影

他當然會賣錢了!

但是如果這部片子轉移到其他華人地區上演

比方說香港!比方說台灣!

因為某些政治立場的問題

是否會得到一樣的共鳴?

香港人怎麼想我不知道

我今天以身為台灣的一份子來看這部片子

理論上是有些麻痺!

感覺是在看老外的奮鬥史

我看完後,可以說是有些失落感

因為它離我好像有些遠

而且不太真實

我當然可以在片中

找到一些屬於台灣五、六年級生的共同回憶

補習,留美,托福,移民!

那些都是80-90年代

台灣人有的共同的回憶

托福決定了許多台灣人的命運!

托福也改變了我的一生!

我應該是點滴在心頭

只是片中顯示那些屬於內地人的光榮與勝利

竟離螢光幕下的我,竟是如此遙遠

那是屬於他們的自嗨

他們當然有條件如此的自我膨脹

而且還是一位出身在香港,成長在美國的華人導演

幫忙他們在吹鑼打鼓

他們能不神氣嗎!?

其實今天他們的崛起

某種程度是象徵我們(台灣)的沒落

以我個人的經驗為例

我永遠記得1999年的10月

火熱的秋老虎天氣

在華府的天文博物館

幾位身著黑色西裝的老共

因為翻譯問題向我求援

後來得知我是台灣來的,

用欣羨的口吻說出:台灣的同胞耶!

我那時以身為台灣人的驕傲

2009年在北京,

因為計程車叫價有些小爭執

那位同志佔我的便宜不說

轉頭還和他的同夥,以很輕蔑的口吻說:台灣來的!

那種被人欺負又被奚落的感覺

我當下真的很不舒服

一直記到現在

不同的時空背景

兩種不同的對話,兩樣心情

這是題外話

算算其實這三位主角設定的背景

和我的年代相仿

我就想到今天的我們,甚至是我

就只有這樣的成績而已

我就開始不快樂了

 

 2013-07-02

 

中國合夥人》(英語American Dreams in China)是2013年由陳可辛執導的一部劇情片,2013年5月17日在中國大陸上映。香港和台灣則分別於2013年5月30日8月2日上映。

故事取材於新東方的創業史,黃曉明、鄧超和佟大為的角色飾演的人物原型分別就是新東方創始接人俞敏洪徐小平王強。導演陳可辛說借用了三位新東方創始接人的故事原型,但不全是他們的故事。

2012年9月起在美國紐約市取景拍攝,其他拍攝地包括北京天津。2012年10月11日殺青。

片尾彩蛋出現了柳傳志馬雲俞敏洪張朝陽王石等成功人士的照片,導演陳可辛說,這是對那個年代成長並成功的企業家的致敬。

電影採用香港搖滾樂隊Beyond的名曲海闊天空作主題曲。

新東方回應

2013年5月21日,新東方的新浪官方博客貼上了一篇由俞敏洪寫的文章,說明新東方沒有參與投資《中國合伙人》,「電影以新東方的創業故事為主線,人物以我(即俞敏洪)和徐小平、王強三個人在新東方的共同奮鬥、兄弟情誼為藍本,這是不假的,但電影中發生的事情和實際發生的事情差了很遠,電影中人物個性的展示也和現實中我們的個性有很大的不同」。

首周三天票房達到1億800萬人民幣,是該周的票房冠軍。根據中國電影報官方微博透露《中國合伙人》蟬連兩週票房冠軍[8]。截至6月23日,影片累計票房已達到5.35億。

海闊天空
American Dreams in China

 
        片長:110分  上映日期:2013/08/02 
陳可辛監製與導演,延續《甜蜜蜜》、《如果‧愛》以寫情見長的大時代史詩背景,講述80年代三位大學好友一起創辦全中國最大英語連鎖培訓學校的熱血奮鬥故事。黃曉明、鄧超、佟大為主演。     
 
 
影片資料
影片年份:2013
出  品  國:China
出  品:
發  行  商:甲上娛樂
語  言:Cantonese
色  彩:
音  效: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周智勇
張冀
演員: 黃曉明
鄧超
佟大為
 
 
 
劇情簡介
2013台北電影節》參展影片,突破中國25億台幣票房,香港導演陳可辛繼《投名狀》、《武俠》的古裝動作類型之後,再度回到擅長的文藝情感路線,延續《甜蜜蜜》、《如果‧愛》以寫情見長的大時代史詩背景,親自執導監製《海闊天空》,網羅黃曉明、鄧超、佟大為聯合演出。

80年代,三位大學好友一起打架,泡妞,夢想去美國,在時代激流中,有的美國夢圓,有的美國夢碎,後來三人一起創辦英語學校「新夢想」,創下了307億教育王國的傳奇。

成東青(黃曉明飾)、孟曉駿(鄧超飾)和王陽(佟大為飾),三人從大學時代就是超級好友,畢業後三人都有美國夢,但際遇各異。成東青簽證被拒,只能繼續留在大學任教;孟曉駿順利出國求學,攻讀完博士後卻找不到工作,淪落在餐廳當雜工;王陽雖然獲得美簽,卻因愛上一個外國女孩而放棄出國。

成東青因私開家教班被學校開除,遠在美國求學的女友(杜鵑飾)又提出分手,難過沮喪的他某天靈機一動開起英語補習班,沒想到自嘲式的教學手法大受歡迎,學生人數日漸增多,他邀請王陽加及孟曉駿加入創業行列,「新夢想」英語學校於是正式成立。三人憑著個人魅力及各擅所長的教學方法,「新夢想」日益壯大,最後學生數突破了388萬,成東青被媒體封為「留學教父」,但他保守的作風卻和思想前進的孟曉駿時有衝突,兩人嫌隙日深,卡在中間的王陽則是左右為難。

此時,「新夢想」卻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ETS美國普林斯出版社控告「新夢想」的教材侵權,但也因為此一事件,原本已漸行漸遠的三人重新聚首,他們誓言捍衛「新夢想」的尊嚴,也重新尋回了最可貴的友誼和夢想。

陳可辛重回情感電影 曝黃曉明落淚內幕

http://news.sina.com   2013年08月07日 20:27   北京新浪網

陳可辛

陳可辛

  新浪娛樂訊 近日,台灣女星張鈞寧台版《VOGUE》對話導演陳可辛,陳可辛大談自己重回情感電影的心路,並自曝讓黃曉明釋放壓抑淚灑現場的經過。

  性格決定陳可辛

  在校時職涯分析是“女”律師,自稱是女性化的男性、樂觀的悲觀主義者,因為危機感,兼顧商業與自我。原來,性格決定陳可辛。

  Peter Chan,陳可辛。當映后座談觀衆問及他拍電影在商業與藝術間如何權衡時,他選擇用《海闊天空》的經典對白回答,“如果拍電影只重藝術,你就真的too young、too naive了!”他是個明白現實殘酷,卻又能用幽默來化解以及面對生活的人。

  明明是男性,小時候卻着迷於《六個夢》等瓊瑤小說。大學所測的Career Consult是“女”律師,由此可分析出他具有理性的思考卻又十分細膩。而由導演作品中許多細膩描述人物情感的方式,不難透露出這樣的性格。他笑笑的自稱是個女性化的男性。

  父親是泰國華僑、出身香港、十一歲舉家遷回泰國,后又留學美國。常年接觸不同文化背景的經歷,使他産生很強的危機感。沒有自信與尋求安全的個性,令他由監製做起,重視電影的商業價值與行銷。即使日后成為導演,進軍中國市場時,仍能抓緊商機以歌舞或是商業大片下手吸引觀衆。

  說自己是擁有理性思考的分析卻悲觀,直覺上卻是樂觀的悲觀主義者。或許在《甜蜜蜜》最后的鏡頭中,張曼玉與黎明在美國街頭再次相遇,點頭微笑,便是最好的注解。導演理性而悲觀的認為,即使兩人在生活中重逢也不一定會再在一起,但又樂觀的預埋了重逢的機會;說自己是固執的,但當在訪談中提及演員與導演的相處時,導演又說他又會在執導的過程中,允許演員主觀的詮釋角色。因為一旦讓演員不舒服,表演就會不自在,進而直接影響電影的成敗。導演明白自己擁有剪接時再創作的剪接權,所以只要在現場能要到他要的這就夠了,他會給演員所謂的安全感。我說,陳可辛是個固執卻圓融的人。

  他說自己最像《海闊天空》中的“孟曉駿”——雖然追求利益,敢爭敢要,起碼誠實面對自己。然而我卻覺得,拍過這麼多不同種類的電影,經歷豐富的陳可辛,此時已經兼揉多樣的性格,逐漸變成那個明白一切,而能活得最開心的“王陽”。

  American dreams in china,海闊天空。行程緊湊甫從歐洲回來,又直奔台北電影節參加《海闊天空》首映與映后座談的導演,聽說已經48小時未闔眼了。身為訪者的我,對於此時仍要在他的休息時間當中強塞一個訪問,十分過意不去。怎知,拍照期間我們聊起導演作品中我最喜愛的《甜蜜蜜》、以及這次帶來非常中國的《海闊天空》,只見導演一臉精神奕奕,甚至到了尾聲未顯露出疲態。我明白,這是對電影的狂熱與喜愛所致。經過一小時的訪談,我則是獲益良多、意猶未盡。

  我們聊《海闊天空》,包括電影拍攝過程與三位演員的性格、聊演員在電影藝術中的角色定位、導演在電影中的作用、導演一路走來的過程、導演喜歡的電影與風格。導演一再強調性格決定拍出的電影,認為自己擅長喜歡的故事,是懷舊與大時代下小人物的變化,但也曾因此被批評過所拍出的電影過於安全……在短暫的一小時中,我們因為喜愛電影而有所交集,走進一段夢想的國度。在那裏,採訪導演之前的焦慮不見了,疲憊不見了,我們看不見工作人員緊張的催促手勢,只剩兩對發亮的眼睛。

  《海闊天空》,是衆多作品中導演自己最喜愛的一部片。談及拍攝本片動機,“中國改革開放的三十年,自己一直對它感興趣卻未曾拍攝過電影,社會從無到有的過程,尤其是許多價值觀的變化更是我好奇的。然而若是讓故事說一個企業,又未免太過專業而枯燥,剛好有人提議來拍一個教英文的故事。教中國人說英文是有趣的事,符合電影商業元素,再加上教英文其實不只是教語文更是教一種美國人的價值觀。於是,一個有改革開放、友情、創業、美國夢的故事,在腦中油然而生。”而這一切的元素又恰好與導演自身的個人經驗有關,也因此成就了這部導演口中至今最喜歡的作品。

  擅於以理性分析市場的陳可辛說,當一個市場開始成長的時候,吸引觀衆進戲院的絶對是有聲光、大場面、明星的電影,文藝愛情片一般人只會選擇在家裏收看,這正是2005年剛進中國市場時的趨勢。然而懷舊與坦白一直是導演所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我們看見歌舞片包裝訴說感情的《如果愛》、戰爭大片包裝兄弟情的《投名狀》、很不武俠的《武俠》。

  “但當一個社會浮誇完后,會逐漸尋求另一自身踏實的價值觀,於是會回頭在生活本身尋求滿足感、認同感。近年來,小資金立大功的愛情小品逐漸攻陷市場,《失戀三十三天》就是最佳例子。”陳可辛說。此時因《武俠》失利的陳可辛,抓準時機,又做回自己最擅長的情感電影《海闊天空》,果真在商業與藝術電影中皆大獲好評。其實,感情一直是文學藝術當中最容易引起共鳴的元素,陳可辛盡管因為理性的思緒用不同的外衣包裝他的故事,但一直緊抓着自己述說故事的價值核心,這才是真正使他成為一個極具商業與藝術價值導演的主因吧!

  導演認為電影就像小孩,導演只是父母,給他一個基本的價值觀並且替他保持方向,電影會有自己的生命走出自己的路。他僅能在主觀中盡量客觀的去做許多選擇。電影也像迷宮,導演有時也會不知對錯,不知道路線,然而最終一定會找到通往出口的路。就像《海闊天空》中一場三位主角大吵架的戲碼,黃曉明所扮演的角色劇本並未設定那場戲是哭戲,然而因為演員加上自身經歷所做出的詮釋太過動人,導演深受感動。而鄧超所飾演的孟曉駿,導演原本擔心演員詮釋太強勢而失真,卻在剪完全片后,認為反而因此拉出三位主角間的角色差異與情感張力。所以“演員盡力去爭取是對的!”導演對我說。

  訪談中,導演的堅持與兼具理性、感性間的平衡,也一再的刺激身為演員的我,去思索一個一直同樣存在我心中的問題。

  在電視與電影作品中的選擇、商業與藝術中的權衡,究竟應該如何才能讓我依舊保持自我但能在商業市場中存在,造成影響力。於是,“固執而圓融”、“做自己擅長的事”、“堅持’、“適度的爭取”這些態度,浮現在我腦海中鼓舞着我。是呀,一再強調“性格決定拍出的電影”的陳可辛,之所以會成為如此成功的商業片導演又不失去自己本色,其實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做自己吧!

  我其實跟《海闊天空》裏的“孟曉駿”很像——雖然追求利益,敢爭敢要,但,起碼我誠實的面對自己。————陳可辛

    稿件提供/台灣特派鄭偉柏 台版《VOGU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