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婆(梵文:शिव,Śiva)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分享、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9%BF%E5%A9%86
本文是介紹印度教信仰中的神明。關於佛教信仰,詳見「大自在天」。
濕婆:在班加羅爾的巨大神像雕塑濕婆冥想的神韻
(圖:見該網站)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Sivakempfort.jpg
梵文名稱:शिव
體系:三相神
住所:岡仁波齊
法器:三叉戟Trishula
配偶:雪山神女
坐騎:白公牛南迪
此網頁中使用了婆羅米系文字。若您的系統不支援,您會看到母音重音標示的位置不正確以及缺乏正確的連結詞。
濕婆(梵文:शिव,Śiva),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濕婆是毀滅之神,也擔當創造(轉化)的職能,是印度民眾最為敬畏的神,由吠陀時代的天神樓陀羅演變而成。
其教派(濕婆派)信徒奉其為最高的神,有地、水、火、風、空、日、月、祭祀8種化身。
佛教文獻稱其為大自在天(Maheśvara,摩醯首羅),住色界之頂,為三千界之主。
後來成為密教護法神之中的大黑天(Mahākāla,摩訶迦羅)。在印度教中,濕婆被視為世界最高位的神,
是宇宙世界的創造者。此神被吸收入佛教後,成為居住在色究竟天(Akanistha,阿迦膩吒天)的聖者,
在大乘佛教中,更被視為是位居法雲地的聖者。
目錄
(詳見: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9%BF%E5%A9%86 )
1 濕婆的神話傳說
2 濕婆的家族
3 濕婆射殺愛神伽摩
4 濕婆的武器
5 濕婆吞毒汁
濕婆的神話傳說
他的故事散見於各種印度文獻中。在《梵書》、《奧義書》兩大史詩及往世書中都有他的神話。
濕婆為印度教主神之一,與梵天、毗濕奴齊名。據說他有極大的力量,曾在眾神的幫助下用一枝箭毀滅了金、銀、鐵三個惡魔建造的都市,即三都的破壞,因此濕婆也有三魔城毀滅者之稱。
傳說,其妻雪山神女從後面用雙手摀住濕婆雙目,頓時,從濕婆額頭出現第三隻眼。額上的第三隻眼能噴毀滅一切的神火,在宇宙週期性的毀滅之際,他會用這隻眼睛殺死所有神和其他生物,他也曾用這隻眼將作惡多端的三座惡魔城和引誘他脫離苦行的愛神燒成灰燼。
另外,他還有一柄稱作「比那卡」的三叉戟,是閃電的象徵,標誌著濕婆是風暴之神;有一口劍;一張稱作「阿賈伽瓦」的弓和一根稱作「卡特萬伽」棍棒。此外,還有3條蛇纏在他身上,能飛快地衝向敵人:一條蛇纏在他束起的頭髮中,在他的頭上揚起頭兜;一條蛇纏在他的肩上或頸上;另一條蛇構成他的聖線。除了這些武器之外,濕婆的大部分狀貌特徵都強調此神凶暴的方面,他正是因此而廣為人知。
相傳諸天神提婆和阿修羅攪乳海時浮出一種能毀滅整個世界的毒藥,他吞下這種毒藥,頸部被燒成青黑色,故有「青頸」之稱。
印度教認為「毀滅」有「再生」的含義,故表示生殖能力的男性生器林伽是他創造力的象徵,受到性力派和濕婆派教徒的崇拜。
有一天毗濕奴與梵天起了爭論,看誰更值得被崇敬。就在他們爭論不休時,在他們的面前出現了一根火柱,熊熊火焰好似要燒燬宇宙。
兩位大神見狀大驚失色,都決定應當去尋找火柱的來源。於是毗濕奴變成一頭巨大的野豬,順著柱子向下探尋了一千年;梵天變成一隻迅飛的天鵝,順著柱子向上亦尋了一千年。
但他們都沒有到達柱子的盡頭,於是疲憊不堪地回到原地。當他們回到出發地相見時,濕婆出現在他們面前;此刻他們才發現這根柱子原來是濕婆的「林伽」。
於是兩位大神把濕婆奉為最偉大最值得崇敬的神。因此,印度教的濕婆派信徒把濕婆奉為宇宙最高的神,而毗濕奴與梵天兩位大神都在他之下。
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有一段「恆河的起源」,這故事說,印度教大神濕婆和烏瑪交媾,一次就達100年之久,中間從不間斷,眾神對濕婆的生殖能力感到驚慌,
就央求濕婆把他的精液傾瀉到恆河之中,這就是恆河之水從天而來的原因。
濕婆是苦行之神,終年在喜馬拉雅山上的卡拉薩山修煉苦行,即是西藏普蘭縣的岡仁波齊峰,通過最嚴格的苦行和最徹底的沉思獲得最深奧的知識和神奇力量。
他還是舞蹈之神,在歡樂和悲傷時喜歡跳舞,創造剛柔兩種舞蹈,被譽為舞王。舞蹈象徵著濕婆的榮耀和宇宙的永恆運動,運動是為了使宇宙不朽。
但是在一個時代結束時,通過跳坦達瓦之舞完成世界的毀滅並使之合併到世界精神之中。
舞蹈姿態的濕婆被稱為Nataraja,是流傳至今的古印度濕婆像中最多的一種。
(美國紐約市大都會博物館裡的濕婆像 :詳見該網站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Natarajainmetropolitan.jpg)
他是妖魔鬼怪的統帥。他的形象被描繪成5頭3眼4手,手中分執三股叉、水罐、神螺、鼓等;身著獸皮衣,渾身塗灰,頭上有一彎新月作為裝飾,頭髮盤成犄角形,上有恆河的象徵物。
坐騎是一頭大白牛。
濕婆有「吉祥」的意味,在梨俱吠陀經中是暴風神樓陀羅的別稱。一方面他是以豪雨、雷等破壞的神,另一面他是治療疾病的治癒神。
濕婆的善行之一是分佈了七條聖河。恆河環繞著喜馬拉雅山中梅盧山上的梵天之城,從山上洶湧奔瀉而下。
為了緩衝激流使之不至於釀成災禍,濕婆站在河水下面,河水蜿蜒流經他束起的頭髮之後分成了7股,這7股河水便成了印度的7條聖河。
與衣著華貴的其他諸神在一起時,濕婆的打扮顯得格格不入。他的個性也高傲孤僻(特別是和性格溫厚的毗濕奴相比)。
濕婆與許多神爭吵過,甚至破壞過眾神的祭祀。其他許多神認為他是殺梵者,因為他砍下了梵天的一個頭,事因他們爭論誰是宇宙的創造者。
最終濕婆被激怒,全身被憤怒包著,眾神見到後都稱其為「跋伊羅婆」(Bhirava意為恐怖的殺戮者)。
由於這種罪行他被罰為流浪漢並以苦行贖罪;諸神還嘲笑他是個醜陋的無家可歸的乞丐、骯髒、脾氣暴躁且出沒於墓地的傢伙。
但最後濕婆也像梵天和毗濕奴一樣擁有自己的天國,它坐落在喜馬拉雅山中的凱拉薩山上,那裡是濕婆苦練的地方,恆河在那裡從他的頭上流下。
相關閱讀:
http://blog.udn.com/wktbp/5447404 OM”不死的Hanumanji
http://blog.udn.com/omhon/5850092 OM”. 音韻 告知的祕密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3樓. 菩堤心2011/11/20 01:41菩堤合十頂禮
菩堤曾寫過一篇有關 Shivaji 的文章 敬請參考:
http://blog.udn.com/wktbp/4011311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 菩堤心(yes ,後來,已經拜讀。)
一、因曾經朝勝印度之經驗,閱讀相觀印度、佛陀聖地之典籍,被語言、文字之"譯與意"困住。
二、因見貴格文字:"西娃",(初,以為不識中譯)故,串連相關文字(章),分享。一己之經驗是:"濕婆"神。(已經拜讀多篇貴格文字,才知非吾之臆測 ^0^ ~ )
S.F.果樂法施F.S. 於 2011/11/20 14:57回覆訂正:朝聖;相關。 S.F.果樂法施F.S. 於 2011/11/20 15:20回覆 - 2樓. 菩堤心2011/11/20 01:31感謝分享
Shiva 又是 King of Yoga
亦是菩堤所崇信的神明
感謝分享
真地不曉得有那麼多人對印度神明感到興趣
下次有心得再度與大家分享
先生對印度好似很熟悉 是否也住印度呢?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 菩堤心""心連心"":感動人心;真心、真(性)情無遠弗屆(界)。
菩提心:人性、佛性,一體皆然。
印度~確是吸引世界眾多人的目光,尤其心中有(BUDDHA)信仰者。
I am a nun (master).仰望、羨慕:尊貴的喜馬拉雅山的寶貴經驗、崇高(純淨)的心靈信仰 ~分享~。
(圈內教徒描述事蹟、事實真相,揭示於人,比起外人之文字與揣測真切感人!!謝謝)
(1995.FEB. (團體)去印度朝聖時,(當時、聽說)僅僅(全印)四人之一的"中文=譯"導遊,也是婆羅門,可以感受到雖年紀輕輕、散發出內在涵養不凡、穩重)
__()__
S.F.果樂法施F.S. 於 2011/11/20 15:15回覆 - 1樓. S.F.果樂法施F.S.2011/11/18 15:46印度教及印度神話
印度教及印度神話
(分享、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9%BF%E5%A9%86 )
教義:
梵 · 我 · 業 · 輪迴 · 解脫 · 達摩 · 吠檀多 · 性力 · 素食主義 · 瓦爾那
體系:
提婆 · 仙人 · 阿修羅 · 羅剎 · 乾闥婆 · 夜叉 · 迦樓羅 · 那伽 · 畢舍遮 · 緊那羅 · 三相神 · 方位護法 · 蘇摩
男神:
梵天 · 毗濕奴 · 濕婆 · 因陀羅 · 阿耆尼 · 伐樓拿 · 雙馬童 · 密多羅 · 伐由 · 閻摩 · 毗首竭磨 · 俱毗羅 · 蘇利耶 · 樓陀羅 · 象頭神 · 哈奴曼 · 黑天 · 陀濕多 · 生主 · 祭主仙人 · 特尤斯
女神:
辯才天女 · 吉祥天女 · 雪山神女 · 難近母 · 時母 · 恆河女神 · 舍脂 · 廣延天女 · 伐樓尼 · 缽哩提毗 · 烏莎斯 · 提毗
經典:
吠陀 · 梵書 · 森林書 · 奧義書 · 吠陀支 · 往世書 · 羅摩衍那 · 摩訶婆羅多
=眾生病故我病;心淨即國土淨=pure-land日新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