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文77 77頁8行 – 78頁8行
第四如何修念死者。謂應由於三種根本、九種因相、三種決斷門中修習。此中有三,一、思決定死,二、思惟死無定期,三、思惟死時除法而外,餘皆無益。
癸一、思決定死
初中分三。思惟死主決定當來,此復無緣能令卻退者。謂任受生何等之身,定皆有死,《無常集》云,「若佛若獨覺,若諸佛聲聞,尚須捨此身,何況諸庸夫。」任住何境,其死定至者,即彼中云,「住於何處死不入,如是方所定非有,空中非有海中無,亦非可住諸山間。」前後時中諸有情類,終為死摧等無差別,即如彼云,「盡其已生及當生,悉捨此身而他往,智者達此悉滅壞,當住正法決定行。」
如何修習念死的法門當中,分為三種根本,九種原因,三種決斷的角度去修行。
第一項根本原因─「思決定死」,分三種原因來思惟。
第一種原因是,思惟死一定會來,沒有任何因緣能讓死主退卻。
無論受什麼樣的身,到最後都一定會死。《無常集》中說:「即使是佛、獨覺、聲聞等聖者都要示現捨身,何況凡夫?」不管住在什麼地方,死主一定都能到達。如《無常集》中所說:「住在那裏能不死呢?世上根本找不到一個不死的地方,空中沒有、海裡沒有、群山之間也沒有。」從過去、現在到未來的一切時中,所有的有情最後都一定會死,沒有例外。就如《無常集》中所說:「所有過去、現在已經生的,將來當生的,最後都必須捨掉這個身體,隨業力趨往下一生。真正有智慧的人,了知這個身體終究是要壞滅的,所以能捨下對世間的貪著,安住在正法上努力修行。」
於其死主逃不能脫,非以咒等而能退止,如《教授勝光大王經》云,「譬如若有四大山王,堅硬隱固成就堅實,不壞不裂無諸隕損,至極堅強純一實密。觸天磨地從四方來,研磨一切草木本幹及諸枝葉,並研一切有情有命諸有生者,非是速走易得逃脫,或以力退,或以財退,或以諸物及咒藥等易於退卻。
當死主來時,任何有情都無法逃脫,也不是以施咒等法術能阻退它。如《教授勝光大王經》中所說:「譬如有四座大山,上接著天,下觸到地,非常堅硬結實,毫無破損,內外都無比堅實嚴密;它們從四面八方觸天磨地逼近而來,所到之處,一切草木、樹幹、枝葉,都被研磨粉碎;一切有情眾生,也被壓死碾碎;這時,儘管跑得再快,也逃不掉;儘管力量強大,也擋不住;再多的財富、物資、以及咒藥、法術等,都無法使四大山退卻。
大王,如是此四極大怖畏來時,亦非於此速走能逃,或以力退,或以財退,或以諸物及咒藥等易於退卻。何等為四,謂老病死衰。大王,老壞強壯,病壞無疾,衰壞一切圓滿豐饒,死壞命根。從此等中,非是速走易得逃脫,或以力退,或以財退,或以諸物及咒藥等易於靜息。」迦摩巴云,「現須畏死,臨終則須無所恐懼。我等反此,現在無畏,至臨終時,用爪抓胸。」
大王!同樣當世間四大怖畏來的時候,也是無法靠快速脫逃,或以任何力量、財富、物資、咒藥等能讓它們退卻的。這四大怖畏是什麼呢?就是老、病、衰、死。大王!老會摧壞強壯,病能毀壞健康,衰會壞損一切圓滿豐饒,死則能壞滅命根。當老、病、死、衰來到的時候,是無法靠快速就能逃脫,或以任何力量、財富、物資、咒藥等能讓它們止息。」迦摩巴祖師曾說:「現在活著的時候就應該畏懼死亡,好好修行,這樣死時才能無所畏懼。我們卻剛好顛倒,平常不怕、蠻不在乎,到臨終時才捶胸頓足、擔心受怕。」
**網路有各班—九因相詳細圖表請自行參閱
修念死理整理
念死無常要發的心是:P76L13 為後當來世間義故,未能滅除諸惡趣因,未能成辦增上生因、決定勝因,即便沒亡而應恐怖
修念死理:三根本、九因相、三決斷:
1.根本1 :P77L8 思決定死
1-因相1:P77L10 思惟死主決定當來,此復無緣能令卻退
1-因相2:P78L9 思惟壽無可添,無間有減
此復應從眾多喻門,而正思惟。謂如織布,牽所殺羊,江河奔流,瀑布,牧童驅逐畜類,以杖畫水,秋雲,觀戲,空電,險峰墮地…。「若有略能向內思者,一切外物,無一不為顯示無常。」
故於眾事皆應例思,若數數思能引定解,若略思惟,便言不生,實無利益。如迦摩巴云:「說思已未生,汝何時思,晝日散逸,夜則昏睡,莫說妄語。」
1-因相3:P80L4 思於生時亦無閒暇修行妙法,決定死
1-決斷一 :P80L12 如是思已,多起誓願,決斷必須修行正法
如《本生論》所說而思:「嗟呼世間惑,匪堅不可喜,此姑姆達會,亦當成念境。眾生住於如是性,眾生無畏極希有,死主自斷一切道,全無怖懼歡樂行。現有老病死作害,大勢怨敵無能遮,定赴他世苦惱處,誰有心知思愛此。」
2.根本2 :P81L4 思惟死無定期
2-因相1:P82L1 思贍部洲壽無定
應當作意所見所聞,若諸尊重,或友伴等,壽未究竟,忽由內外死緣,未滿心願而死。念我亦定是如是法,應數思惟應令發生必死之心。
2-因相2:P82L9 思惟死緣極多,活緣極少
如是內中所有諸病及外大種違損之理,皆應詳思。
2-因相3:P83L11 思惟其身極微弱,故死無定期
2-決斷二 :P84L1 如是思後,不見死主何時決定壞其身命,莫謂有暇,應多立誓,決從現在而修正法。
三根本中極重要者,厥由思惟死無定期,能變其心故應勵修。
3.根本3 :P84L5 思惟死時除法而外,餘皆無益 之三者:
3-因相1:P84L5 (親屬)(眷屬)如是若見須往他世,爾時親友極大憐愛而相圍繞,然無一人是可隨去
3-因相2:P84L6 (資財)(受用)盡其所有悅意寶聚,然無塵許可得持往
3-因相3:P84L6 (身體)(身)俱生骨肉尚須棄捨,況諸餘法
3-決斷三 :P84L7 (唯修正法)是故現法一切圓滿皆棄捨我,我亦決定棄捨彼等而赴他世。復應思惟,今日或死,又應思惟,爾時唯法是依是怙,是示究竟所有道理。
如是思惟有暇義大而實難得,及雖難得,然極易壞,念其死亡,若不勤修後世以往畢竟安樂,僅於命存引樂除苦者,則諸旁生有大勢力,尤過於人,故須超勝彼等之行,若不爾者,雖得善趣,仍同未得。
鐸巴亦云:「若能兼修積集資糧、淨治罪障,啟禱本尊及諸尊長,並發刻勤殷重思惟,雖覺百年亦不能生,然諸無常不安住故,略覺艱難即得生起。」
如是自心若能堪任,應如前說而正修習。若不堪者,則隨其所稱,取三根本九種因相,觀現法中所有諸事,猶如臨殺飾以莊嚴,應當乃至意未厭離,數數修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