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文27 普賢菩薩的離厭精神
2019/01/28 09:53
瀏覽212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消文27 補充資料
宣化上人 講述
悲體:
(華嚴經)何以故?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
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何以故」:什麼緣故眾生歡喜,佛就歡喜呢?因為佛和眾生是一體的,佛也就是眾生,眾生也就是佛。佛是已成佛的眾生,眾生是未成佛的眾生。我們和佛是一樣的,將來都是平等平等的。所以佛教和其他宗教不同,因為它最平等。
「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諸佛如來就是以大悲心作為他的本體。「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為眾生,所以佛生出一種大悲心。
「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為這個大悲心,所以由大悲心又生出一種覺道的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因為這個覺道的心,所以他才能成等正覺,才能成佛。
普賢菩薩的《離厭》精神
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
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懺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眾生煩惱不可盡故,我此懺悔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宣化上人 講述
悲體:
(華嚴經)何以故?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
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何以故」:什麼緣故眾生歡喜,佛就歡喜呢?因為佛和眾生是一體的,佛也就是眾生,眾生也就是佛。佛是已成佛的眾生,眾生是未成佛的眾生。我們和佛是一樣的,將來都是平等平等的。所以佛教和其他宗教不同,因為它最平等。
「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諸佛如來就是以大悲心作為他的本體。「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為眾生,所以佛生出一種大悲心。
「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為這個大悲心,所以由大悲心又生出一種覺道的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因為這個覺道的心,所以他才能成等正覺,才能成佛。
普賢菩薩的《離厭》精神
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
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懺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眾生煩惱不可盡故,我此懺悔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