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不受第二支箭
2024/09/21 23:38
瀏覽714
迴響3
推薦43
引用0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迴響(3) :
- 3樓. 安歐門2024/09/22 10:54
堅信便是最大的迷翳,信仰其實是一種懶惰,
人生智慧必須依賴自己,經典故事是他人的道理,
自己的人生體驗才能產生真正有益的智慧。
*
我是覺得,接觸宗教,從中體會與學習,基本上是件好事!
至於【信仰到毫無理性】,確實不足為取。
但不能一概而論,認為信仰是一種懶惰,
這樣說,恐怕有點武斷 或 觀念上顯得含糊籠統。
因為,我們並非當事者,難以斷定對方信仰到什麼程度?
*
人生智慧,如果都能從己發,那多數是哲學家、宗教家了!
人有【聖、賢、愚、不肖】,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
上焉者,無須宗教、哲學啟蒙,自己可隨時覺察、領悟、省思。
下焉者,肯定會不斷犯錯,從事件中得到訓誨,而後慢慢歸正。
我輩,正處於兩者間,需要哲學與宗教引導,獲得明燈。
*
能從自己人生體驗中,產生有益的智慧,那自然可喜可賀!
但世間多的是【不斷在錯誤中輪迴】,直到徹底覺悟。
所以,需要薰習、感染或教化。
從經典故事或他人案例中,得到啟發,內化生根。
我始終相信學佛、禪定、誦經、做早晚課,或讀聖經,禱告,
都能淨化與安定心靈。人間的果報,也有振聾發聵的作用。
* sallychen 於 2024/09/22 14:04回覆 - 2樓. 愛唱 藍色小精靈2024/09/22 08:14那便是 第一支劍傷心 第二支劍傷身
*
如果要廣泛分析 (排列組合) 的話,
第一支箭跟第二支箭的傷害,有以下幾種情況:
1.傷身 → 傷心
2.傷心 → 傷身
3.傷身 → 傷身
4.傷心 → 傷心
5.損失財物 → 傷心
6.損失財物 → 傷身
7.損失財物 → 損失更多
其實,整體而言,就是一個【止損】的概念,
不要讓自己在受損之後,又再一次受傷、受害。
這確實不易做到!所以,先有概念再去實踐。
* sallychen 於 2024/09/22 14:10回覆 - 1樓. 陳正華 牧師2024/09/22 02:17
很好的分享,
佛,就是有智慧!
我有個大學最好朋友,得了癌症;
她敵不過擔憂恐懼,結果得了抑鬱症;那是她的第二支箭。
我問她,你目前最痛苦的是癌症還是抑鬱症?她說,是抑鬱症!
親愛的Sally, 任何一個宗教都很好,然而,一個基督徒所接受的禮物,不單是智慧、悟性、覺性....最重要的,是永恆的、在基督裡的生命!
*
一般人得了癌症,確實容易終日抑鬱。
被普通疾病折磨多日,便形容枯槁,意志消沉了!
更何況,漫長的治病歲月,療程更加難受。
但身已苦,心再累,只是毀了平靜心情,於事無補。
不如坦然接受,積極治療,勇敢面對。
人一生都會歷經這些過程,幾乎少有例外!
即便是醫生、宗教家也一樣。
我們該學會的是,如何保持平靜的心走下去,
或許,皈依宗教,也能建立一些信心。
* sallychen 於 2024/09/22 11:34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