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私校 不就只為賺錢?
2015/06/07 08:52
瀏覽1,746
迴響0
推薦25
引用0
清朝末年山東有個武訓,為了讓窮苦人家也有受教育的機會,到處行乞籌措建校經費,終於在晚年建成三所學校,完成了他偉大無私的終身心願。
但隨著時代變遷,武訓興學的故事已經成了神話,甚至被禁止在課本上傳頌,因為許多家長擔心他們的小孩也學習武訓立志當乞丐,有違父母期望;而無私奉獻這種想法,更是愚不可及,因為從事沒有經濟回報的投資,都是無可救藥的傻子。
成立私立學校、作育英才,固然極少數人高尚的終身職志,但更多的是作為一個致富的終南捷徑。只要學校辦出了名,升學率高或就業率高,就會讓招生十分容易。一旦生源不匱乏,從收取的鉅額學費,扣除微薄的教員薪資及行政費用後,剩下的利潤,就全數進了校董的口袋。再加上教育部對私校的補助金,等於是錦上添花,讓校董的口袋,更加沈甸甸。
因此,如何將私校的帳本做到入不敷出,教育部的補助金又能全數用盡,這就要考驗各個私校財務人員的作帳功力了。因此,各家私校無不採用兩本帳簿,一本供稅務、教育機關查帳之用,另一本供董事們作為分配利潤時之依據。
為了規避風險,各個校董會讓自己名下僅留下少許零用金,然後把大部分分配得來的現金,用子女名義到處買房買地。因此,幾年下來,各個私校雖然帳目上看起來都不賺錢,結果他們子女名下的資產,卻不斷水漲船高,國內外房地產總值千萬甚至上億。成器的子女,會好好利用這些父母的庇蔭過日子做生意,更多的是成就了一群好吃懶做、吃喝嫖賭的不肖子女,靠著父母的庇蔭,繼續從私校撈錢,三代不虞匱乏。
有趣的是,無論稅務機關或提供私校輔助金的單位,只會看帳簿、看校董私人帳戶,對他們藏在保險箱內的另一本真實帳簿,或子女無數豪宅土地,居然都能視而不見!因此,這些私校的財務人員,毫無例外,必須都是校董最信賴的親人或愛人。
夜路走多了,自然也有見鬼的時候。有些校董栽了,不是因為監管機關的銅鈴眼,而是因為投資失利遭債權人討債,或因挪用公款而曝光,或因為收取回扣遭人檢舉。這些例子不勝枚舉,如私立景X高中、私立昆X高中等; 其他也有因為分贓不均,校董們自己搞內訌,因而東窗事發。
可悲的是,許多私立高中高職,因為遭受到出生率降低的影響,招生困難。而生員減少、粥少僧多的情況下,各校為了搶學生簡直是花招百出、機關算盡。從給學生獎金、介紹費,到提供手機、電腦、平板做入學禮物,跟一般直銷公司、補習班搶客人的手法,已經沒有什麼兩樣!什麼辦學為公益、學校差異化等高調,已經不再有人提起。而主管機關也一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由各個私校適者生存、弱者淘汰。 至於學生的受教權,以及畢業後是否具有就業的職能,那就是不是他們所關切的了。
根據幾個曾經在私立高職擔任臨時教師(一年一聘)朋友告訴我,上課期間,九成的學生是從頭睡到尾;除了下課、吃飯外,其他上課時間幾乎不曾抬頭看過老師。有些則是不服管教,不把老師放在眼裏。考試時,題目出得再簡單,甚至在講堂上預先給題目及答案,考試時,一樣九成是不及格。打成績時,校方還會提醒老師們,不能讓太多學生補考,更不能讓他們留級,否則教育主管機關會進行調查。老師們必須自己創造成績單,讓僅有25%的學生可以補考;補考成績則一律達標、如期畢業。有些具有使命感的老師,受不了這種毫無實現教育理念可能的工作,含淚離去,寧可下鄉種有機蔬菜,也不願每天面對一群不可造就的朽木。
令人痛心的是,現在的私校教育可謂是完全失控,主管機關任由這些校董們繼續中飽私囊,每年浪費無數納稅人的錢,卻無法教育出可以為社會所用的高職畢業生,業界依然每年找不到需要的人才,供需嚴重失調,而我們始終看不到政府機關提出任何改善計畫。
建議主管私立高中職的教育機關,不妨考慮要求各私校校董每年申報個人及子女資產,並請稅務機關嚴格檢查其會計帳目是否名實相符?是否使用假發票來報銷?對協助作假賬的會計師嚴格懲處,否則無法遏止私校校董繼續圖利自己、浪費教育資源的惡劣行徑。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