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樓. 中間選民22025/03/11 06:54
2025非核家園不太可能達成,但也不要把非核這個政策看的很笨或很壞。
新加坡、以色列也都是不用核電改用天然氣,理由一樣是領土小找不到合適的地方建核電。
這2個國家也都備戰國家,國防預算都非常高,卻都沒用核電。
不要因為政治因素而把一些政策看到的很懷,無論天然氣或核電,都是歐盟認可的"過渡性綠電"。
- 1樓. ATM2025/03/10 19:15
"今年已經是2025年,“非核家園” 連個影子都看不到!"
"2025非核家園”的口號,已經證實是一場不可能會實現的騙局。"
蛤???你知道自己在寫什麼嗎?
https://csr.cw.com.tw/article/44038?utm_source=fb_csr&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fb_csr-social-daily
CSR@天下編輯部 2025-02-23
台灣最後一座核反應爐運轉將到期,二次能源轉型該討論些什麼?
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EA)統計,2021年太陽能和風力發電量首次超過核電發電量後,2023年太陽能和風能新增裝置容量更分別成長73%和51%,合計接近460GW,遠大於各國對核電的投資。再生能源,持續為全球能源的投資重心。
2025年5月,台灣最後一座核能反應爐運轉到期。接下來台灣的能源轉型是否該納入核電?
隨著2025年立法院開議,在野黨將數項與核能相關的修法草案列為本會期優先法案,計畫在台灣最後一座核能反應爐運轉年限到期前,修改《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將核電廠使用年限從40年延長至60年,同時將《環境基本法》和《氣候變遷因應法》中的「非核家園」表述改為「非碳家園」。
5月最後一座核反應爐運轉到期,台灣如何面對核能?工商界也因產業發展、用電需求增加等各種因素,在國內推動二次能源轉型的政策討論中一再提出對「核電延役」和「發展新核能技術」的期待。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與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以下簡稱綠盟)邀請長期撰寫《世界核能產業現狀報告》的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公共政策暨全球事務學院的拉瑪納博士(Dr. M.V. Ramana)訪台,發表題為「核能、小型模組化反應爐與氣候變遷」的專題演講。
綠盟也取得翻譯授權,發布評析全球核電發展趨勢的《2024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The World Nuclear Industry Status Report 2024,以下簡稱WNISR)摘要中文版,分析世界各國核電廠的運轉狀況與全球核能產業趨勢。
公布報告的兩位作者包括拉瑪納與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彭保羅(Jobin, Paul),從科學與數據出發,說明核電在全球電力佔比數據、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all Modular Reactors,簡稱SMRs)的發展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