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威爾伯(Ken Wilber,1949- )也有譯作肯恩·韋伯,著名美國心理學家。目前被公認為「後人本心理學」(又名超個人心理學)最重要的先驅者、理論家和發言人,其影響已經跨越了心理學領域,波及哲學,宗教和社會文化領域。由於肯·威爾伯在意識領域的研究極富基礎性和開創性,他甚至獲得了「意識領域的愛因斯坦」的美譽。作為心理學家,有評論認為他在整合西方心理學和東方智慧方面已經超過了榮格。
事事本無礙 (No Boundary) 是他發表意識光譜後的第二本書, 算是寫給普羅大眾看的, 可以當作了解肯·威爾伯的入門書. 本書的主旨即在於:〔一體意識〕或是〔大我意識〕,原是一切眾生的本性及生存基礎,我們卻逐步地限制自我,捨棄我們的真理本性,為自己劃出各種界限。
一般的哲學書籍多喜歡以〔我是誰〕為開頭語, 〔我是誰〕的所有答案,可以說都基於你如何在〔自我〕與〔非我〕之間劃分界限。你所劃分的界限,可能是科學性的、神學性或經濟方面的,這問題可以答覆的很單純,也可以變得很複雜,或模模糊糊。不論那一種答覆,都必須基於你所劃分的界限。所謂超人格,是指個人內心所產生的超乎個人界限的某種認識。作者生平的第一個成就為提出意識光譜, 他分為四個層次 : 一體意識 , 有機生命整體層次, 自我層次, 角色層次. 西方科學界一直到量子力學的出現, 才發現這和東方哲學中無疆界的看法是相通的.
佛洛伊德的最大供獻就是發現人類的陰影. 當你認清了另一面的你,既你的陰影及外在的投射心影時,才會甘願為自己的感受及心境負責,不再怪罪別人。我們有意否定自我的某些部分,重塑自我形象,維繫個人的門面,便在我們所喜歡的(角色)以及不喜歡的(陰影)那些部分之間劃分界限。我們必須發掘出一向受我們忽略的那一部分陰影,才可能建立較平穩的自我形象,從角色層次提升到自我層次。
一般人的靈修是從”人馬座”層次開始, ”人馬座”的層次乃是實現自我,追求意義,探討生死存在的問題。當我們能夠與自我及身體一併認同時,自我及身體也變得脫胎換骨了一般,自我能向下深入它的根源,身體則能向無限的蒼穹及光明伸展,二者間的界限及衝突不復存在,對立消融為更深的一體。你終於也能夠——用身體表達你的心理,用心理來支持身體。
我們要從”人馬座”的層次,進入超人格的層次。它既是一個超越的境界,我們就須放下對自己及世界的慣有心態,才能領會得出超越個體、廣闊無邊的意識領域。榮格的學說有一部份觸級到超人格的層次, 例如集體意識, 原型等概念.
無處不在的一體意識,就是根本的悟境,是當下此刻與一切時間的根源。故禪師常說:〔悟後方是真修〕,修行法門無法產生悟境,悟境卻能生出真正的修行。我們的修行也無法帶來一體意識,因為它始終就在一體意識中。因此我們可以採用不同的靈修法門來呈現我們的一體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