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是所有人的問題
(
近來關於高等教育的問題,已有不少學者在媒體發聲。相信有不少民眾很疑惑:「高等教育是你們大學教授的事,與我何干?」事實上,台灣目前面對的高教問題,絕非僅是大學教師勞動條件,或各大學生存困境的問題,而是涉及台灣日漸嚴重的貧富差距加大、階級化的問題。
「教育」在現代社會不僅是為了技能與知識的學習,更與社會資源分配息息相關。在社會資源分配較平等或階級流動空間較大的社會,子女能透過較公平的教育資源而獲得進一步發展的機會。反之,一個強化階級分化的教育體制,便會使父母的社經地位高度決定子女的發展,這在過去的帝制和印度的種姓制度中格外明顯。
台灣的主流意識形態要我們相信:受教育是窮人翻身的出路。過去,確實有不少貧困家庭的學子,透過苦讀考取大學,繼而找到穩定和高薪的工作,改變自己的階級身分。然而,數年「教育改革」的結果,我們看到的卻是教育已然成為階級再製的幫凶。
以國民教育為例,現今教育政策過度強調的親子共學,早已成了雙親皆需工作的一般家庭的沉重負擔;較富裕的家庭紛紛將子女送往安親班和補習班,由付
階級化的問題也早已在高等教育發生。一九八七年,教育部開始改變過往高等教育的限制政策,使得大學大量擴張。表面上,大學數量激增大幅增加就讀大學的機會,然而,階級流動性並未因此增加;相反地,高等教育政策造成了「反向的所得重分配」的荒謬結果。
台大經濟系
現今高等教育的「反向的所得分配」結果,與一般受薪階級所熟知的稅賦不公同出一轍:有錢人處處可節稅(甚至得到政府的獎勵投資等補助),一般受薪階級卻被層層課稅,且無所遁逃。因此,高等教育的問題,就是貧富不均的公平正義問題,與稅制一樣,是所有人的問題!
(作者為世新大學社會發展所教授兼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