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削】
是社會上一部分人或集團憑藉他們對生產資料的壟斷,無償地佔有另一部分人或集團的剩餘勞動,甚至一部分必要勞動。
剝削不是從來就有的,它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漫長的原始社會前期,生產力水平極低,人們的全部勞動時間用於生產維持勞動者生存最必須的產品,沒有剩餘勞動,也沒有人剝削人的可能。到原始社會後期,出現第一次社會大分工,游牧部落從沒有畜群的部落中分離出來。生產力的發展逐漸使人的勞動除了用於生產維持本身生存最必須的產品外,還有剩餘勞動時間,一部分人佔有另一部分人的剩餘勞動才有了可能。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出現以及隨之而來的財產不平等現象,使人剝削人變成現實。當時,一些富裕者開始把戰爭俘虜用於生產,這樣便產生了最初的剝削關係。恩格斯指出:“從第一次社會大分工中,也就產生了第一次社會大分裂,即分裂為兩個階級:主人和奴隸、剝削者和被剝削者。”(《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157頁)在進一步發展中,奴隸勞動擴展到各個經濟部門,成為社會生產的基礎,於是原始社會就被奴隸社會代替。人類歷史上出現了第一個人剝削人的制度。
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依次出現過三種基本的剝削制度,即奴隸佔有制、封建制和資本主義制。它們之間既有共同點,也存在著明顯的區別。凡是在社會上一部分人享有生產資料壟斷權,而廣大勞動者被剝奪了生產資料的地方,勞動者,無論是自由的工人或是不自由的奴隸或農奴,都必須在維持自身生活所必需的勞動時間以外,追加勞動時間來為生產資料所有者提供剩餘勞動獲剩餘產品。“剩餘勞動和這種剩餘勞動的產品的被別人佔有,即超出工人維持自身生活所必需的時間以外的勞動和對勞動的剝削,是到目前為止的一切在階級對立中運動的社會形態的共同點。”但是,在不同的階級社會,榨取剩餘勞動的方式又是不相同的。“使各種社會經濟形態例如奴隸社會和雇傭勞動的社會區別開來的,只是從直接生產者身上,勞動者身上,榨取這種剩餘勞動的形式。”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44頁)在奴隸佔有制下,奴隸是奴隸主所有的,這種所有關係掩蓋了奴隸為自己的勞動,使奴隸的全部勞動都表現為無酬勞動。在封建制下,農民或農奴為自己的必要勞動和為地主的剩餘勞動,在空間上和時間上都是明顯地分開的。在資本主義制下,工人的必要勞動和剩餘勞動的區別被工資形式所掩蓋,似乎工人的全部勞動都得到報酬,而實際上以工資形式支付給工人的是勞動力的價格,僅僅是必要勞動的報酬,剩餘勞動則以剩餘價值的形式被資本家無償佔有。馬克思的剩餘價值學說,第一次科學地揭露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
剝削形式從奴隸佔有制到封建制、從封建制到資本主義制的演變,在歷史上都是一個進步,反映了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關係的變化,反映了從超經濟強制到經濟強制,勞動者從完全沒有人身自由到有了人身自由。但是,資本主義不僅是歷史上最隱蔽、最巧妙的剝削制度,也是剝削率最高、剝削量最大的一種制度。在資本主義社會,由於是大生產,並應用日益進步的科學技術,勞動生產力迅速提高,工人為自己的必要勞動只佔勞動日的愈來愈小的部分,剩餘勞動的部分則愈來愈大,對剩餘價值的剝削也愈來愈大。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是被剝奪了一切的無產者,他們代表最先進的生產力,最有覺悟和最富於組織性和紀律性,最有鬥爭性。資本主義也是人類歷史的最後一個剝削制度。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就是通過社會主義革命,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永遠結束人剝削人的制度,建立沒有階級的共產主義社會。
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第一階段。在社會主義制度下,通過剝奪剝奪者和對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從而消滅剝削,結束人剝削人的歷史。
(──取自《政治經濟學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