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主義】
“修正"一詞來源於拉丁詞Revidere或revisere,意為“修改"或“修訂",本身不含貶義。“修正主義"則泛指對某種學說系統的“修改"“修正"。十九世紀末伯恩施坦主義出現之後,它才獲得特定的政治含義,即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打著馬克思主義旗號的一種資產階級思潮,工人運動內部的一個反馬克思主義派別。它否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和普遍真理,打著反對教條主義和革新馬克思主義的幌子,要求對馬克思主義進行全面系統的修正。修正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時代的產物,是資產階級世界觀及其影響在工人運動內部的反映。由於馬克思主義在理論上的勝利,它已不能站在自己獨立的基地上而是站在馬克思主義共同的基地上從內部來破壞、反對馬克思主義。其最早的代表人物是德國社會民主黨人愛德華•伯恩施坦,他以“最囂張的態度和最完整的形式"提出了對馬克思主義系統的“修改"、“修正",被稱為“修正主義"或“伯恩施坦主義"。1898年9月21日-28日,德國社會民主黨左派羅莎•盧森堡在德國《萊比錫人民報》上發表一組論文,第一次以“修正主義"一詞批判伯恩施坦主義。後來,伯恩施坦聲明他所提倡的確是“修正主義",並表示樂於接受“修正主義"的名稱,以後,修正主義一詞廣泛流行。修正主義有兩種表現形式,即“來自右面的修正主義"和“來自左面的修正主義"。參見“伯恩施坦主義"、“無政府工團主義"、“托洛茨基主義"。
(──取自《社會主義辭典》)
毛澤東:「修正主義,或者右傾機會主義,是一種資產階級思潮,它比教條主義有更大的危險性。修正主義者,右傾機會主義者,口頭上也掛著馬克思主義,他們也在那裡攻擊“教條主義”。但是他們所攻擊的正是馬克思主義的最根本的東西。他們反對或者歪曲唯物論和辯證法,反對或者企圖削弱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在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取得基本勝利以後,社會上還要與部分人夢想恢復資本主義制度,他們要從各個方面向工人階級進行鬥爭,包括思想方面的鬥爭。而在這個鬥爭中,修正主義者就是他們最好的助手。」--《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1957.2.27)
毛澤東:「教條主義和修正主義都是違反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一定要向前發展,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不能停滯不前。停止了,老是那麼一套,它就沒有生命了。但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是不能違背的,違背了就要犯錯誤。用形而上學的觀點來看待馬克思主義,把它看出僵死的東西,這就是教條主義。否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這就是修正主義。修正主義是一種資產階級思想。修正主義抹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區別。他們所主張的,在實際上並不是社會主義路線,而是資本主義路線。在現實的情況下,修正主義是必教條主義更有害的東西的。我們現在思想戰線上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開展對於修正主義的批判。」--《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1957.3.12)
蘇聯的赫魯曉夫和中國的鄧小平是現代修正主義頭子。所謂“改革開放──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際上就是現代修正主義路線、官僚資本主義。行使這條路線的中國共產黨,是修正主義政黨、資產階級政黨,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公然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