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小小說 – 牛叢
2022/12/10 04:48
瀏覽1,196
迴響1
推薦58
引用0


唐朝唐僖宗李儇才為了躲避「黃巢之亂」而出逃西川數年、好不容易捱到了二次受敕勤王、率領沙陀軍李克用(字翼聖末最強大的藩鎮節度使之一)正面迎擊黃巢,與其他軍合力逼迫黃巢退出長安李克用長安收復戰中功勞最大,因此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後受封為晉王。只是唐僖宗才於光啟元年御駕返回長安,卻又因為倚仗唐僖宗寵愛因此與部分朝臣、節度使們不合的權宦田令孜(「孜」音「資」)還想要擴大自己的權力、趁機強奪河中節度使王重榮所掌控的池鹽之利,此舉不但惹惱了朝臣們與眾節度使,連唐僖宗都想要逃往興元府(即洋州,今陝西省漢中市洋縣、不願再被田令孜控制。田令孜也因此惹惱了河中節度使王重榮。十月,王重榮就與李克用兵指長安要清君側、誅除奸宦田令孜田令孜則以神策軍(禁軍)聯合邠寧節度使朱玫鳳翔節度使李昌符迎擊。然神策軍敗,朱玫李昌符田令孜已勢窮,又害怕李克用王重榮,於是牆頭草一倒便改投向李克用。十二月,田令孜只能卻趁夜率兵衝入行宮劫持唐僖宗出逃欲往寶雞。又因為是連夜出逃,大部分官員並不知情而未跟隨聖駕,極便是知情者也不屑與田令孜為伍而一同離京,並在得知皇上遭脅持後都想要奪回聖駕。

 

次年,光啟二年(丙午年)、正月二日(壬午日),遭田令孜夾持的唐僖宗的御駕抵達陳倉(今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各路諸侯(指節度使等軍閥),爭相派員前往聖駕處表達迎接問候之意。另一方面,李克用也下令搜救不肯降賊而遭囚禁的朝官,在長安城外郭、朱雀門延興門內的新昌坊(今西安城東南郊鐵路新村東至鐵爐廟村一帶)的一處地下室中找到了擔任奉常(九卿之一,職掌宗廟禮儀)牛叢以及他的甥姪輩三、四人,還有一位曾任一軍統帥的將軍盧謙,本準備將這些人都護送回河東太原府,但當時盧謙生病(可能受傷較重)無法遠行,河東軍只能捨棄了他,將他留在這處地窖旁,留下一些食物飲水與錢財後,帶著其餘人離去。

 

牛叢抵達河東節度使所在的太原府,已受封為晉王河東節度使李克用以超過迎接老師的禮節迎接牛叢註x3牛叢也告知以忠孝之道、君臣之禮,希望李克用能繼續效忠朝廷。又因為遇到一些關於以往朝廷原本的規矩制度的問題不了解註x3晉王李克用也時常拜訪牛叢當面請教。

 

時任宰相、工部侍郎、判度支的蕭遘(字得聖,與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即宰相)裴徹(字深源則寫信召由邠寧節度使改名為靜難軍節度使的朱玫勤王,四月,在長安扶立了唐肅宗的玄孫、襄王李僙的曾孫、伊吾郡王李宣的孫子的李熅(「熅」音「暈」)為「嗣襄王」,聲稱行使「監國」之事。並通告天下,上自京城、下至江南河北,都必須傳達襄王李熅的教令,對於各地大小官員或是予以安撫,或是給予獎賞或加封爵位,或徵督貢奉,同時也派遣了諫議大夫鄭合敬與中官(宦官)一起去往太原府襄王李熅的教令、朝廷的官方通告遞交給河東節度使、晉王李克用牛叢就對李克用說:

 

「傳聞聖上如今正駐蹕陳倉,之後陛下恐怕必定會去往梁州(即漢中郡,今陝西省漢中市洋州(今陝西省漢中市洋縣,而襄王被扶立為監國一事並未取得朝野眾人的一致同意,而是因為那蕭遘裴徹等人嫉恨權宦田令孜的特權,不想隨扈保衛聖駕一同南下,這才有此扶立之舉。既然陛下仍然在外地停留,那麼關於襄王所頒布的教令也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朝廷命令了。」

 

李克用了解情況後也非常的生氣,就將鄭合敬與宦官都殺了,將他們所帶來的襄王的教令也燒了。

 

到了六月時,唐僖宗的聖駕果然如牛叢推測那般到了境內。而這ㄧ個多月以來,由於兵亂導致道路阻絕,李克用也沒有再收到關於朝廷的正式書信。擔心唐僖宗安危的牛叢為此憂愁不已因而生病李克用連連下令尋來名醫為牛叢診治,又親自前往探視慰問,勸牛叢放寬心、要照常吃飯,不能將身子餓壞了,不然這樣以後又如能繼續報效朝廷?

 

再說那與牛叢同時獲救、卻因傷病無法行動而滯留長安盧謙,在病好了之後就從長安出發,沿路乞討並打聽牛叢的消息,就這樣一路來到了太原河東節度使府。李克用非常欣賞盧謙的忠誠與節氣,將他收入麾下擔任軍中重要的職位,並對左右將校們說:

 

「你們當中若有能像盧謙這般如此盡心盡力侍奉君主的人,我將會脫下我的衣服給他穿、將我的食物與他一同分享,又怎麼會吝惜給予官爵或重賞呢?」

 

十月,襄王李熅稱帝。之後的某日,照顧牛叢的醫工就將外面謠傳的「唐僖宗駕崩、監國的襄王即位為新帝」的謠言告知了牛叢牛叢難過得哀號痛哭,悲慟得吐出一口鮮血之後就昏死過去,過了很久才逐漸甦醒。醒來後的牛叢強撐病體寫了一份《遺表》,文中懇切的說明晉王李克用的忠孝誠節,又說自己因年老生病,無法追隨護衛陛下、奔赴陛下左右請安問好云云。言詞意旨激烈直率,看過的人無不感動萬分。牛叢一邊寫著一邊嗚咽哭著淚流不止,過了好一會兒之後才放下了筆、氣絕而亡。

 

晉王李克用驚聞牛叢過世,難過了許久,問明前因後果,氣得將那名傳謠的醫工斬了以向牛叢在天之靈謝罪。然後李克用寫了一份奏章,與牛叢的遺表一起,派盧謙親自帶著循官方驛站一路前往晉見唐僖宗。駐蹕臨時行宮的唐僖宗看過之後,下詔褒揚牛叢的美行,並追贈牛叢為「忠貞公」,另任命盧謙滑州(今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一帶)別駕(州刺史的佐官)

 

----- 偶素分隔線 之 備註 -----

 

:「井窨」,「窨」音「印」,地下室。「井窨」或作「窨井」,爲便於檢查、疏通地下管線而設置的井狀構築物。

 

:「牛叢」,又作「牛藂(「藂」音義同「叢」)」,字表齡,晚大臣牛僧孺之子。

 

註x3:「承迎」,歡迎接待。

「稟敬」,下對上、卑對尊的尊敬態度。

「師資」,此處相當於師生、師徒。

 

註x3:「故實」,出處;典故;以往的有歷史意義的事實。

「政理」,為政之道、政治。

「體要」猶體制。

 

:「襃梁」,「襃」音義同「褒」,待查,可能是指梁州褒城縣,位於今陝西省漢中市西北的大鐘寺

 

:原文此處的「  」,音義同「臍」,為「臍」的本字。而古時「臍」、「齊」相通,故此處作「齊」解。

 

:「駐蹕」,皇帝后妃外出途中暫停小住,或帝王出行時,開路清道,禁止通行。泛指跟帝王行止有關的事情。

 

鄭合敬此人正史無傳,《全唐詩》收錄其《及第後宿平康里詩》一首:

春來無處不閒行,楚潤相看別有情。好是五更殘酒醒,時時聞喚狀頭聲。

又引其他資料記載鄭合敬鄭州滎澤(今河南省鄭州市滎陽市)人,唐僖宗乾符二年乙未科狀元及第,官終諫議大夫之職。

 

:「懌」,音「亦」,歡愉、喜悅。

 

:「遘疾」,「遘」音「夠」,生病。

 

:「昇遐」,亦作「升假」,昇天,或為帝王去世的婉辭,亦指后妃等死亡。 也指離世隱居、學道修仙。

 

:原文此處「歐血」的「歐」通「嘔」。

 

:「遺表」,從前大臣臨死前所起的遺言章奏,死後上陳於君主。

 

「岐府」,詳義待查。按字面解應可視為「其他的府邸」。

 

改編自 《錄異記》

 

原文:

 

《錄異記》.卷三.忠.牛叢

 

光啟二年丙午,正月二日壬午,河東兵士入京師。是時車駕已巡幸陳倉,諸侯奔問相次而至。河東之帥搜索都城諸朝士,於新昌井窨中得奉常牛公叢及甥姪三、四人,與軍將盧謙,將往河東。盧謙方有疾,捨於井畔而去。牛公既至河東,晉王承迎稟敬逾於師資。公亦以忠孝之道、君臣之禮以諭之焉。朝廷故實政理體要,晉王亦時訪之於公焉。是歲六月,僖宗幸襃梁,蕭遘、裴徹立襄王於長安,號曰監國,京輔左右,洎江南河北,皆傳襄王教令以懷撫之,或就加勳爵,或徵督貢奉,亦使諫議大夫鄭合敬與中官  (同臍)教令官告以入河東。牛公謂晉王曰:

「傳聞聖上駐蹕陳倉,必恐南幸梁洋,襄王之立,非得眾心。蓋蕭裴輩嫉閹尹持權,不欲扈衛南去。故有此立。有君在外,襄王之教,非真命也。」

晉王悖然,遂戮其使,焚其教令。月餘,道路阻絕,不復得知朝廷之信。牛公憂戚不懌,因之遘疾。晉王疊命醫藥,或躬詣所居,勸以飲食,不能致損。盧謙疾愈,自西京乞食開道,求公之信息,亦達河東。晉王嘉其誠節,授以右職,謂其左右將校曰:「事主勤盡有盧謙者,吾將脫衣以衣之,均食以食之,豈復惜官爵重賞乎?」

一旦,醫工忽謂牛公以行路謬傳之信云:

「襄王正位,聖主昇遐。」

公失聲號呼,歐血而絕。良久方蘇,自草遺表,懇陳晉王忠孝誠節,自言老病,不得扈衛奔問,詞旨激切,覽者感動,公嗚咽涕泗,移時絕筆而薨。晉王驚痛者久之,斬醫工以謝焉。乃驛表俾盧謙奏于行在,上聞於岐府,下詔褒美,贈牛公忠貞公,盧謙授滑州別駕。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雜記
自訂分類:小小說
迴響(1) :
1樓. 城市小農
2022/12/10 12:24
認真搬張椅子坐,這裡故事好看!

是您不嫌棄啦~~~~

 Fox恭喜恭喜 

 

文武兩邊站, 可可疊羅漢2022/12/10 22:22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