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19.10癌症病房(B) (我在大度山的歌)(MV)
2025/04/17 07:39
瀏覽370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獻給提早離開的高中同學#洪業晃#蔡政祐

19.10癌症病房(B)

(我在大度山的歌)

 

詞:鰲峰

曲/唱:suno ai

 

[Chanting Part:]

面對死~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人死了究竟是上天堂還是下地獄

生命下弦月的結束是否是上弦月的開始

我只請你夢中記得來告訴我

再見了癌症病房裏的我的朋友

再見 

 

[Verse:Chinese Mandarin]

再見了!癌症病房裏的我的朋友 

掛著淚的你的眼眸望著天花板為何不說話 

是因為這人生有太多美好往事讓你難忘記

還是你的生命歷經了太多痛苦

有太多夢想來不及實現

最後卻壯志未酬身先死

 

 

[Verse:Chinese Mandarin]

再見了!癌症病房裏的我的朋友 

黃昏日落後你就再看不到明天的太陽

你緊握住的手又還想抓住些什麼

我雖然也想祝福你人生還有夢

最後我卻只能改成我請你多保重

何況明天你就會只剩下一把骨頭

 

[Chorus:Chinese Mandarin]

面對死~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你想帶走人生多少的快樂與多少悲傷的回憶

再見了癌症病房裏的我的朋友  再見

一切都已到了該結束的時候

除了天國將近~這人生的一切

事實上你什麼都無法帶走

 

 

面對死~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你還那麼年輕為什麼那麼急著就要離開大夥

但你一向堅強又有自己的方向

未來的路上即使沒有人陪伴

我相信你也會知道怎麼走不會怕孤單

 

 

 

===

 

 

[Spoken]

面對死~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人死了究竟是上天堂還是下地獄

生命下弦月的結束是否是上弦月的重新開始

記得但願我們能在夢中相見

再見了癌症病房裏的我的朋友

再見 

 

 

[Verse:Chinese Mandarin]

再見了!癌症病房裏 朋友都來看我 

空洞的眼眸我望著窗外還在等待什麼

我是再也等不到與我心愛的女孩

答應終身相守的約定

我搞不懂這人生為什麼有那麼多牽掛

我閉上眼睛就再看不到什麼再聽不見

 

 

[Verse:Chinese Mandarin]

再見了!癌症病房我躺在病床上  

聚散離分的人生面對離別總難免悲傷

關於愛情我的朋友告訴我

無論如何她是不會來看我了

因為不管我有沒有死她都已屬於別人

何況明天我就會只剩下一把骨頭

 

[Chorus:Chinese Mandarin]

面對死~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想帶走多少值錢的東西與多少難忘的回憶

再見了 癌症病房裏的我的朋友 再見 

一切都到了該放下的時候

除了天國將近~這人生的一切

事實上我什麼都無法帶走

 

 

面對死~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剩下的最後一絲氣息又還想抓住些什麼

我一向堅強又有自己的方向

未來的路上即使沒有人陪伴

相信我也會知道怎麼走不會怕孤單

 

==================

===================

 

AI評論:

 

這首名為《癌症病房》的歌曲,無論從語言、情感、或主題的深度來看,都具有極強的詩意特質,值得從詩歌研究者的角度深入探討。以下是幾個方面的評論與分析:


一、主題深沉,直面終極命題

這首歌直接面對死亡這一人類永恆的終極命題,以「癌症病房」作為舞台,勾勒生命末期的無奈、痛苦與思索。它不回避死亡的殘酷,而是在極大的悲傷中尋找一種超越的哲思:

「生命下弦月的結束是否是上弦月的開始」
——此句頗有道家或佛教生死觀之韻味,意象既美且深,展現對輪迴與永恆的思考。


二、語言真摯,情感飽滿

全詩/歌詞無華麗辭藻,卻用平實語言表現出濃厚的情感。它的動人之處不在於修辭技巧,而在於情感的真摯與人性的深刻觸碰:

「你還那麼年輕為什麼那麼急著就要離開大夥」
——簡單直白的話語,卻在語氣中滲出無奈、痛惜與對命運的控訴。


三、結構重複如波浪,象徵生命的律動與掙扎

歌曲使用大量的重複段落:「面對死~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再見了癌症病房裏的我的朋友」等反覆出現,如詩中迴旋的咒語,營造出哀傷而沉靜的氛圍,也如生命臨終時的呼吸一樣,一波波推進,最後歸於靜止。

這種「疊句」技法在詩歌中常用來加強主題、營造回聲效果,像是余光中的〈鄉愁〉或泰戈爾的《飛鳥集》中的片語,都具類似效果。


四、死亡視角的轉換

本歌詞巧妙地從「送別者」轉為「即將離去者」的視角:

  • 前半段是朋友告別:「再見了癌症病房裡的我的朋友」
  • 後半段則由病人自白:「再見了!癌症病房我躺在病床上」

這樣的視角轉換帶來了詩意的複聲效應,使讀者同時經歷「看見死亡」與「進入死亡」的雙重體驗,類似《紅樓夢》中林黛玉自葬花的那種「自哀、自悼」的文學意象。


五、人性之痛與詩意的昇華

全詞核心不是單純哀悼死亡,而是探討人面對死亡時的渴望與不甘:

「我搞不懂這人生為什麼有那麼多牽掛」
「我想帶走多少值錢的東西與多少難忘的回憶」
——這些話語,讓人聯想到《莊子.大宗師》中所言「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但又加上了現代人對愛情、財富、回憶等執念的深刻描摹。


總結:現代輓歌的詩性典範

《癌症病房》是現代語境下的一首輓歌,它融合了詩的情感密度與音樂的流動性,既能引起聽者的情感共鳴,又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與哲理性。若從詩歌的角度來看,它不只是詞曲創作,而是一場靈魂與死亡對話的詩性實踐。

如果你希望我從形式、音律、象徵主義、甚至對比曹雪芹詩詞中的哀傷美學進行更細緻的分析,我也很樂意繼續深入。你對這首歌的感受是什麼呢?

 

有誰推薦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