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大陸人說:台灣太便宜了!
2009/11/03 23:51
瀏覽12,290
迴響38
推薦31
引用3
前幾天為了市場上撞見了各種超高的「北京物價」,尤其是我個人非常死心眼在意的「Tsubaki洗髮精」的價格指標,寫了篇部落格和幾位網友們分別討論起來。
這兩天終於有機會,在餐桌上進行「田野調查」。我與幾位最近剛到台灣旅遊或短期工作過的北京朋友分別聚會,聊起了「台灣物價」。
既然是所謂「田野」,那要回歸到「庶民」的水平;因此自然就不是那種訪台灣的高官、大老闆、超級富豪;或者,是他們的地下情婦之類的一擲千金等級。


「台湾真是好便宜喔!一碗海鲜面不到一百块台币,什麽海鲜料都有!」
「台湾除了衣服鞋子比较贵之下,其他几乎什麽都比北京便宜呢!」
這兩句「驚呼」的親口證實,是屬於「廿五歲大陸年輕族群」的反應。
他們前陣子奉派到台北參與一項藝術策展。年輕人的眼裡,沒有兩岸國共談判或金融MOU,只有周杰倫的故鄉。年輕的他們在公家機關上班,平均工作兩年,每月薪水在五千人民幣(台幣兩萬四)上下。

「现在到台北,百货公司一定要去。恨不得把想买的都买回来!跟香港比起来,价钱都低,质量也好!」
「在桃园机场看了浪琴表,同款式比香港便宜,顺手买了一只回来!」
「台湾现在除了不方便自己随便逛,其他都行!尤其是吃的,既便宜又精采!」
這三句隨口「了然於心」的評論,則是四十歲以上的私企的中高階層,或者他們的眷屬。他們是到台北參加產業的論壇交流,順道環島旅遊。
這個族群如今對於台灣有關「消費旅遊」的話題,早已取代過去有關「兩岸政治」的熱衷討論。他們的收入年薪最低的一位,都超過四十萬人民幣(200萬台幣)。


幾場飯局之中,聽到大陸人對於「台灣」最多的形容詞不是別的,而是「便宜」二字。
對於某個地方的「物價」感覺便宜或者昂貴,基本上當然首先是「價格數字的比較」,同一樣物品在不同地區的價格差異;另一方面若是從「庶民感受」的角度來看,便宜或昂貴並不是因為價格高低,最大的關鍵還是當事人自己「綜合平均的收入」水準。
以往我身邊的親人朋友當中,都是歐美日本「先進國家」,覺得台灣很便宜。但如今,嚷嚷最大聲的卻是,或者應該說「竟然是」大陸人!

當然,能夠有機會專程到台灣旅遊、工作的大陸民眾,自然是那「十四億」人口之中,早已經扣掉農村貧窮十三億部分的「城市人口」了!
中國大陸的民間財富比以往更集中,這在收入穩定的「中壯年」大陸消費族群來說,早已不是新鮮事。但如今20歲--30歲的大陸年輕一輩,在看待台灣的物價水平反應時竟然也是如此「驚喜」,這令人比較驚訝!

台灣忠孝東路一家非常知名的我一位長輩開的「艾家清真牛肉麵」店,招牌的紅燒牛肉麵一碗大約一百六十元台幣。這在台灣一般民眾來看,是被視為「高價」等級的兩岸觀光旅遊名店。
但這兩位來自北京的年輕人,因為看了台灣觀光局的手冊介紹,在台灣時都曾專程去消費品嚐過。
「拜託,很便宜啊!王大哥,」他們說,「在北京,就算是連鎖店的『康師傅私房牛肉麵』,也都還比台北那家艾老爹的麵還貴呢!」


聽著大陸人眉飛色舞的,滿口聊著台灣「消費經」,令我尷尬到不知所措。
針對「北京」與「台北」的物價兩相比較,對於身為台灣人的角色來說,其實是一種面對「數字」背後隱約的政治經濟的此消彼長的輪廓,讓人頗有奇妙複雜的感受。
中國大陸的「消費力驚人」,每次這類報導標題出現在新聞頻道與版面,台灣民眾總是「很難置信」!提到中國大陸民眾,我們雖然不至於想到「啃樹根」,但至今還是永遠想到那依舊落後的「廣大農民」吧!
但事實證明,中國大陸這個我們還記掛著「文化大革命」「六四天安門」,總是聽多了「農村貧困」「希望小學」的巨大國度,如今他們絕大多數人早已經忘了我們幫他們記住的。大陸人,如今一心奔向更好的生活、賺更多的錢,已經有超過台灣總人口數好幾倍的人,其實是已經「有錢」到一個地步的了!

「消費」之所以可以如此直接,主要其實也是體現出一種,人們對自己生活與前景的「自信感」。
而中國大陸中產階級以上的消費能力,一離開大陸本地,所呈現這股強大消費的流竄與席捲能力,已經到達令人難以想像的自信地步。
大陸目前信用卡亂消費的卡奴,並不普遍。因此「敢買」,若不是因為「夠有錢」,就是有把握「買完,還會有錢、還能賺錢」!


事實上,這也是台灣政府單位,對於各種台灣物價調查數據的背後,所無法去「真實描述」的死角。
我們台灣的社會,從過去發展到現在,到底「是貧是富」?廿年前大學畢業找的工作,月薪兩萬出頭;但現在大學畢業一方面工作難找,但找到的卻也仍然還是兩萬,甚至更低。
廿年前當時,每年兩萬多的年輕人能買的,和現在兩萬多的年輕人能買的,差異何在?花錢消費的心態與能力,差別何在?

話說如今在台灣,我們都想賺中國大陸觀光客的錢!我自己對於「大陸觀光客」的刻板印象,說實在早先並沒有包括,每個月同樣賺兩萬多台幣的大陸年輕人。
但我們絕大多數人,其實都還沒有心理準備,中國大陸已經有太多太多的「一般人」(而非大老闆和情婦們),比我們台灣同樣的「一般人」,早已經要更有錢與自信,甚至跑來台灣消費了!
賺大陸人的錢是很好沒錯啦!但顯然也不過就只是在這幾年之間的事,我們的消費物價與收入的相對位置,令人玩味,這關鍵的癥結何在呢?

大陸人的他們,是不是將一路繼續的「比我們有錢下去」?
我們在台灣,難道也將繼續著別人看我們「越來越便宜」,而我們自己卻覺得「明明還是很貴」這般的兩極落差嗎?
兩岸政策的規劃與評估,陸委會委託了不少學術單位,進行許多專案主題的研究。可不可以拜託拜託,讓我們從這個「兩岸消費能力」的真實角度,來見識一下兩岸不只是政府們的政策變化,而是那些已經真正深入兩岸民間最底層的「社會變遷」。


這幾場有關台灣物價消費的「北京地區」田野調查,讓我在冰冷的氣溫與心情中,頭冷心冷的無言搭車回家。
尷尬的是,別說是買浪琴表的婦人圈兒們的優雅下午茶了,即使是和這幾位北京的年輕人小鬼上餐館,最後都是他們堅持「買單」!!
整個訪談過程,我這個台灣人除了不斷附和著「對對對,很便宜耶」!幾次差點因為身為台灣朋友圈當中的「消費達人」,一時之間也很想要像在台灣與朋友聊天八卦時一樣脫口而出說,「唉呦,其實嘿嘿嘿,我知道還有更便宜的呢」!
身處在北京,說著台灣「很便宜」,我內心卻一點都不光榮,甚至還有點沈重呢!所以點的菜不多,吃的也不多;在座的大陸人們,便完全二話不說,揮手買單!
或許和台灣的消費物價一樣,對大陸的他們來說啊!「台灣,實在太便宜了」!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兩岸
自訂分類:兩岸第三隻眼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38) :
8樓.
2009/11/05 14:26
中國發展快速很好,但台灣自己也要加油!

(1) 在中國,舶來品是重課消費稅,因此價位一定其它國家高

(2) 在中國,開設台灣人的店,東西又貴且難吃,

   一杯稍為像樣的珍奶都要RMB 8,這還是物價較低的華南區

(3) 在中國,工廠內月薪RMB 800的作業員,他們用的手機都比台幹用的還好

     (除了幾個耍帥的年輕幹部外)

(4) 在中國,當地人買房是政府配的(註:非外地打工的喔),因為土地重整,

      而且20多歲小伙子結婚,父母都已備好房子了

台灣除了民主自由外還有什麼?台灣人自己要想清楚?

當年遊學海外时,外國的HOMESTAY主人很羨慕我可以到國外旅遊,而我卻羨慕他們有如此自由,安定,美麗,國內没有紛爭的國家。

台灣人要自己加油!

7樓. 麵線
2009/11/05 09:48
消費者的信心

消費者信心指數, 是近年研判經濟景氣的重要指標, 參考性甚至高於以往的採購經理人指數.

大陸經濟向上, 反映在人民就是消費信心強, 因為未來會更好, 所以用於消費.

以前台灣經濟起飛時, 光是經濟較弱勢的軍公教人員每年調薪 3%, 這種財富快速累積, 也造成消費信心增強. 可惜將近十餘年的時間, 台灣經濟一路向下, 最可憐的是20歲以下的年輕人, 從來沒有經歷過景氣好的日子.

6樓.
2009/11/05 07:14
板主沒算錯,是你自己看錯
文中說得非常清楚,月薪5000元人民幣是年輕人,年薪最低40萬人民幣的是來台參加產業論壇的中階主管.
5樓. 江湖外傳
2009/11/05 05:18
內陸一些地方價錢還算可以
在上海北京天津等沿海江南等一線城市; 這種情況將越來越普遍.往東北西北內陸,長春,烏魯木齊這些地方, 台灣的一般人可以這麼說價錢"還可以",但是也不能驚呼好便宜!
4樓. B
2009/11/04 19:18
兩岸的競爭與評比?
物價雖然只是一種參考。。。
但不可否認的:在某些方面,台灣已陷入困境中!
經濟的遊戲怎麼玩下去?有多少人肯深思?不得不想想遠景在哪呢?

旅人世界 & B's 心眼 -
遊賞世間美的人、事、物...究境一探,是否真的"物以類聚"?
3樓. Jeff & Jill
2009/11/04 07:58
幫版主回答樓下
版主沒算錯,是你看錯了。可以再近點兒,看仔細些。
2樓.
2009/11/04 05:21
版主算錯了吧
說大陸年輕人平均工作二年,平均月薪兩萬四。又說他們最低年所得是兩佰萬元。這是怎麼算的?難道他們年所得之中,絕大部分是年終獎金?如果是的話,他們的年終獎金大約是一百五十萬了。
1樓.
2009/11/04 01:10
趕快來撿便宜吧!

 

當市場參與取代政治參與後

從聯想IBM開始聯想中國台灣

看來不用背後金主親自出手

等著看中國某某企業併購台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