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熱錢流竄的台灣經驗
2013/05/08 10:58
瀏覽6,503
迴響0
推薦17
引用0

最近歐美許多發展,確立了貨幣持續寬鬆的局面;但在黃金價格下挫,債券前景也引發疑慮之時,全球氾濫的資金究竟流向何方,就成了市場關注的焦點。熱錢流竄,往往投入的是股票等金融商品,創造了股市榮景(或泡沫),同時也引發外匯與實體經濟的波動,所以面對熱錢的態度,實須依不同情況,也依不同時間點而定

以中國大陸為例,在人民幣持續升值近一年後,日前(55)大陸外匯局公布新規定,自6月起防堵熱錢流入,一方面將嚴格審查異常資金匯入,另一方面將限制銀行系統放空美元之能力。這個宣布一出爐,不但造成單日人民幣在香港離岸市場價格大幅貶值,同時也牽動日圓及新台幣的匯價;但能夠管制的,究竟最多只是「異常」的資金流動,而不能防堵因為經濟基本面而產生的吸引力。

新興市場吸引熱錢,屢屢發生,可以是助力,也可以是阻力;被形容為「成長的痛苦」。所謂的「痛苦」常來自於三方面,台灣在19851987年間,也曾經歷過。第一,資金流入一個國家時,不論投資什麼,股票、房地產、或甚至只是存款,都須將資金先兌換成當地貨幣,因此造成當地幣值的升值;台灣在1980年代後期,匯率自1美元兌40元新台幣,一路升值至26新台幣的水準,就是一例。當然,台灣當時是大幅出超的國家,但不容否認地,當時因存在套利套匯的空間,所以其實有許多的資金不是來自於貿易出超,而是來自於透過銀行的不當金融操作。目前大陸宣布限制銀行「放空美元」,也是防止套利發生。

其次,匯率升值後,短期內直接影響出口,間接則影響經濟成長,是為第二種「成長的痛苦」。大多數新興國家都極依賴出口,貨幣升值也才因此成為「不可承受之重」。但事實上,若有決心面對改變,能把握機會進行成長結構的調整,把握升值的機會進行產業轉型,則升值帶來的就該是有正有負;台灣早期喪失良機,雖然最後台幣還是大幅升值,但調整的時間拖得太長,又因此製造出套利套匯空間,引發其後至今諸多後遺症。

  最後,當資金流入時,應盡量引導至實質產業及服務業的投資,而非進入金錢遊戲製造泡沫。台灣當年,在熱錢大量流入時,台股指數由1000點,最後上升至12000點;房地產亦數倍翻漲,造成的傷害,更是參與金錢遊戲眾多人力資源的浪費,以及社會的不公,這些現象,都是今日熱錢往某些新興市場流入時,所應注意提防的。

有誰推薦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