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坦白說傻蛋是蠻失望的。
不如之前讀的那本講管理會計的實學。
而阿米巴經營名字聽起來很酷,期待更高,結果最後的評價是,不太實用。
不是說這個稻盛流的管理方法不管用,而是這個方法有其限制。
而且因為書名和主題,這本書還有一點誤導的風險。
真的抱著期待,然後乖乖的照著模仿的,倒楣的機率可能會比好運的機率還高。
傻蛋會這樣批評並不是說這思考與管理的方式不好。
而是很容易誤會。
這個阿米巴,可以從幾個角度來拆解其本質。
首先是需要類似共好的那種企業文化。
必須讓整個組織有相同的目標。
必須有共同的信念與共同努力的原動力。
第二是靈活拆解與權責分配。
可以說是組織管理的靈活模組化觀念吧。
讓每個單位,直到每個人,都有主人公意識,能主動積極的想把事情做得更好。
為了達成這個目的,組織結構需要極致的靈活。
薪資與年資或職位的掛鉤也被取消,改讓薪酬和創造價值掛勾。
讓每個人的積極性最大化。
再來是經營資訊的時效,完整與透明性。
這部分和之前實學的管理會計原則一樣。
追求幾近完美的資訊透明度與時效性,讓員工的努力可以得到即時的回饋。
精確而有效的回饋。
這樣其實倒是意外符合了工作遊戲化的某些要素。
這和前兩項是相輔相成的。
最後是要培養能夠領導這種變形蟲風格的領導者。
將前三個要素再整合一次,形成不斷自我強化的正循環。
其實這樣來看這套理論是很漂亮,也有一定道理。
這幾個要素是真的相輔相成。
而不得不提,之前稻盛和夫的實學的管理會計那一套,是很先進的資訊管理觀念,甩出那些ERP大廠不知道幾條街去了。
嗯嗯,大概的摘要是這樣吧。
那傻蛋的失望與覺得坑又是怎麼回事?
因為這本書的內容很容易有所誤會。
最大的關鍵是對利潤的過度強調。
每個阿米巴都要利潤最大化,費用最小化。
只要有自我感覺良好的偉大信念,加上獲利數字好看就行了,是嗎?
企業經營的目的,不是為了市場與客戶的需要,不是為了行銷與創新,而是為了利潤最大化喔?
因為稻盛本人接近聖人的行為舉止,所以或許對稻盛帶領的事業體系來說,這個道德與利益的矛盾衝突可能不是問題。
但,要一個凡人,一方面以志氣高大,那些有點玄的自我要求道德為原則領導,另一方面又要以精細具體,利潤數字最大化為手段來管理,這就很有問題。
原本傻蛋對所謂的每小時獲利表,懷著神祕感的期待。
但看完了之後,啊,不過就是獲利除以總工時而已。
因為員工都把自己當成事業的主人,所以會努力減少工時與減少成本喔!
這是在挑戰普遍的人性。
而且,關於組織內部合作,這本書裡的建議作法是,開會協調內部交易的分配機制。
耶,這個分配要做到公平是很困難的。
一不小心就會變成勾心鬥角呢!
事實上成本的核算,績效的認列,很難有所謂的絕對公平正確的標準答案。
當績效是每小時獲利數字,而且薪資福利和這些數字直接掛鉤,很難避免大家會把焦點放在計較這些規則上頭。
然而市場與顧客的需要才是真正重要的。
至於那些,讓第一線員工有主動把事情做好的那些案例,不說共好的領導管理那一套,豐田式管理就已經有大量的內容的。
這個沒有科技含量的每小時獲利表的設計,生搬硬套,反而會降低靈活度。
而這本書最大的問題是,它對於沒有遠大的道德與志氣,卻有很高的自尊與自我感覺良好的那些經營者來說,是很容易不小心學錯的對象。
年度計畫,由上而下的,訂更有挑戰性的目標,喔,這我也會喔!
反正導入阿米巴以前,每年成長目標只有百分之五,之後改成二十,再讓大家努力,這太讚了,先學起來再說?
然後呢,老闆與社長要多多裝逼,多多灌雞湯,多辦些聚餐與運動會之類的活動,喔喔,很多經營得馬馬虎虎的企業,好像形式都有在做喔!
而且,因為這本書有更多具體的細節,這個陷阱更加嚴重。
最難的,是找出無法讓整體員工產生活力,充滿幹勁的障礙,並加以解決。
其次是如何讓利益分配協調能夠避免產生政治與派系鬥爭。
可以說,這套理論要基本能有點用,而不至於產生壞影響的前提,就是領導上達到一定程度的共好了。
本來就是大家庭,就是一個互相為對方著想的組織了,這本書裡面的美好成果,才有發生的一定可能性。
而這本書許多的具體作法細節則是一種致命誘惑。
那些最難,最抽象的,也和自己的人格與思維方式不符的,應付應付,花點錢去弄個及格,而那些看得懂的細節,努力的執行到極致,是不是神奇的魔法,至少能有個八十分?
有努力就應該要有成效吧?
而可怕的八十二十法則是,常常最難的那百分之二十,決定百分之八十的成果。
這本書的一些相對容易做到的具體細節,很容易變成安慰性質的努力!
反正結果不如預期,還是可以歸因於公司名聲對一流人才吸引力不夠,與大環境景氣不好之類的理由。
因為做出很多具體的努力了,領導人自我感覺良好的程度因而提高了!
這才是最要命的問題哩!
特別是很多領導人喜歡被吹捧,老喜歡說自己的豐功偉業的,用灌雞湯的方式洗腦員工來改善經營,這簡直就是毒品一樣的誘惑吧?
而且,如果著眼於這本書裡的執行細節方法,嗯,對於非穩定可預期的,正在劇烈創新革命的產業領域,基本上沒法適用。
人家都在從根本存在意義上挑戰你的商業模式了,你只是盯著每小時獲利報表在那想著如何刪減成本增加利潤,那不是在等死嗎?
其實這個阿米巴經營這個名詞,這個想法是很好的。
不一定非要有個聖人般的領袖,與高度共好的企業內部關係氣氛才能應用。
只要抓住靈活這個概念即可。
就好像軟體專案管理,近年來流行的敏捷開發。
如果只是模仿具體的作法,卻沒有想要做得更靈活敏捷的意圖與渴望,只會是另一種形式奇怪效率低下的另類官僚而已。
做活,就是一個概念。
在把讓人的創造力與積極性也做活,配合上組織的行銷策略,因時制宜的設計組織架構,用心求活,這是這個時代很重要的生存條件吧?
- 1樓. ?????2018/11/05 01:34
另一個訪客的留言,為了移除意外的email,轉貼到這個的回應下面
說的真的是太認同了
Q版傻蛋 於 2020/05/10 23:54回覆
最近老闆看了這本書想要全員用這套模式
不僅逼員工自費買書,還要大家想辦法看完舉辦讀書會要求提出在工作上的改進辦法
只會一昧不相信員工,一昧砍福利,愛嗆憑什麼給你們這麼好福利的公司這樣真的能成功嗎?
越愛對員工計較,員工肯定也會毛起來跟公司計較,為什麼加班不給加班費? 為什麼晚上還要第一時間回覆你訊息,此等做法完全違背書中員工與公司要一心的觀念,一般企業還不如引入OKR制度還比這個阿米巴來的有效用一點,浪費一堆人力成本在手算EXCEL表也是很搞笑。
其中談到的高獲利降低成本這個也要因事情來做調整吧,一個部門為了節省開銷砍到剩一個人在執行,員工痛苦不堪然後離職補人離職補人的循環...這麼愛省錢老闆全部自己來比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