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島嶼寫作 I 王文興: 尋找背海的人
2012/08/02 23:02
瀏覽314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島嶼寫作 I   王文興: 尋找背海的人

看完這部作品得到 19 個線索。 從台大圖書館到神的姿態。

 

影像穿插訴說著王文興作品 ( <<背海的人>><<家變>>,短篇散文等結構性),音樂性傾入,舞台劇,動畫,即興朗誦,歌唱,及訪談等多層次方式,將學者-小說家-翻譯家-簡約生活人等角色穿插著註解,將王文興特殊語言與獨創的藝術性及創作時的特殊符碼解密般的神出之舉,點滴描寫出來。

 

兩小時 35 字。

 

王文興 書 (畫)       寫的速度與空間最荒謬但引人入勝的部分絕對是現代性滿分,我所謂的現代感是指導演用那伊格言訪談完王文興之後的無語鏡頭。這個安靜的流動感非常吸引人。中間的定格還有王文興收到傳真的拍攝都十分做作突兀。不禁讓人詢問為什麼,或者說為什麼那個定格與靜默是讓人動容但又抗拒。流動性呈現在小書房裡書桌上那些無法辨識但又激進的塗鴉。

 (<<噬夢人>>的片段。)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研究室,居所,寫作的小方格間,以黑白定格夾雜著背景用筆跟紙不斷地畫與尋找字彙 ,還有南方澳的海的對比。

另外我所說的現代性還包含作者的創作影響者,其中提到的西方作家有海明威 (Ernest Hemingway) , 杜斯妥也夫斯基 ( Fyodor Dostoevsky) , 喬伊斯 ( James Joyce)和孟郊的詩。這個部分為了電影的尾聲埋下帶著東部海浪聲驚濤害浪般的結語:

(作者的主體內在) 見到我 (虛構卻又確實存在的表達) 的背影 (神力) ,但我這個主體又如何識得自己。

以這樣的狀態,作者表達出書寫的永恆性,時間耗費與精枯力竭已全然不重要,寫作的質 (執) 與恆 (鑅) 是王文興創作的最真切的部分。

 

看完電影之後,我想做為一個觀者似乎對於寫作及文學創作得到這樣的啟發,也算是這部文學電影給予的幾個問題般的誘惑:

1.       在文字中找到音樂。

2.       將文字做成空間。

3.       現代主義與王文興的生活與文字之間,讀者如何迎接作者的主體性?

4.       黑暗,神祕主義,死亡,煉獄 (陳勤草書馬畫),痛苦。

美與藝術似乎無法脫離生死之間的掙扎?

 

後語: 看完這部作品之後,我不斷地想彈奏或高歌一曲米爾頓 (John Milton) 失樂園 (Paradise Lost)裏頭的混亂和一種侵光耀目的吶喊和狂歡。

有誰推薦more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