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敢問您眼中的山水模樣
2012/04/27 22:00
瀏覽2,513
迴響3
推薦57
引用0

 

現在回想起幼年在台灣受的填鴨式教育實在感慨不已! 曾幾何時, 它已被大夥嘻笑成貝多芬(背多分)和蔣光超(講光抄)的代名詞了。 那時, 學校裡的老師經常鼓勵學生將來要做個「有用的人」和「做大事的人」。 它們就被學生們在作文課裡天馬行空地無限放大, 像做個有名有姓的偉人甚麼的。

人人都得長大, 成年後的人也都得面對和遭遇社會上種種殘酷的打擊。 如此一來, 想法就趨於現實, 行為也就務實多了。 到了四五十歲經歷了一大段曲曲折折的人生後, 這些所謂「不惑」與「知天命」的人, 有的會停一下腳步想想, 然後問問自己 "我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啥?”, 稍為深ㄧ層的人不禁要問 "生活的目地又是啥?”, 我是個屬於悟性低的那一群人, 自己就常為了這兩個問題困擾了很久。 直到歷經了一段不算短的歲月, 在一個偶遇的機會, 我才有了省悟準確一點的說應該是「頓悟」, 不過之前的蒙昧期也太久了。

我有午後散步的習慣 記得那天飯後約ㄧ刻鐘, 我離開辦公地點, 剛踏上附近ㄧ小湖邊的小徑,突然見到ㄧ群加拿大雁棲息在湖的附近; 有的在湖裏戲水, 也有的在低頭覓食, 更有的蹲在草地上閉眼打盹或是閉目養神, 一旁當然有幾隻脖子伸得長長的、四處巡邏警戒的壯雁了!

前讓我吃驚得是離我左前方三四公尺處, 有排成ㄧ線的五隻雁寶寶進入了我的視線, 雁寶寶們正用著斜六十度的步伐像閱兵式的前進, 牠們那種挺直頭頸認真的樣兒, 很令我動容 後面緊跟著是ㄧ隻大雁,我猜是雁媽媽吧! 可能是這位雁媽媽剛剛下的命令,因為我才看了不到十秒,這群小雁怎麼一下子就將頭埋進草叢裏急著找食吃,原本整齊劃一的隊形馬上給打散了。 這ㄧ情境當下使我愣住了, 我駐足看了好一會兒。 啊! 原來這就是生活! 生活就是這麼簡單啊!

這群加拿大雁既不要辦護照和簽證,就可堂而皇之的入境美國牠們也不須申請綠卡和辦入籍, 愛待多久就待多久, 愛啥時走就啥時走, 沒有誰阻攔牠們, 多自由自在啊!

佛門中修行的人都說「禪」是存在人們日常生活裏的「行、住、坐、臥」, 因為它總是在最平凡、最平穩的普通人的生活中表現出來。 以前「禪」裡不了解的ㄧ些公案, 此時的我豁然而通。 有了震撼的感悟後, 我將自己日後的生活以「減法」的行為方式替代了欲望甚熾的「加法」,這大概就是老子所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的涵義罷!

以前每飯必葷, 現在倒過來了, 也願意到後院幫妻照顧菜園。「不見可欲」、「不住其心」、「不為世俗所累」都是我日常奉行的準則, 如今已行之有年矣! 朋友也覺察到我的思惟及行為與過去有著很大的不同, 他們常半開玩笑地說我的境界大不像從前。 是褒? 是貶? 都無關緊要, 我已是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心境了!

唐朝青原惟信禪師說:『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箇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箇休歇處,依前見山祇是山,見水祇是水。大眾,這三般見解,是同是別?有人緇素得出,許汝親見老僧。』

惟信禪師短短的幾句話裏,可看出ㄧ個人在不同時段生出了三種人生境界:首先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然後是「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再回到「見山祇是山,見水祇是水」。可能你會問,最初「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跟最後「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文字和對象都一樣,那分別在何處呢? 前者是原始而不沾染塵世的樸實, 後者則是在紅塵裡翻滾後所發的智慧之語,這是我個人對它的理解

其實並不是每個人都具有慧根能領悟到人生這三種境界 當人們到達了第三個(最高)層次時,正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任何的描述已是多餘了! 正如花開花又落、草的ㄧ歲ㄧ枯榮、北雁南飛都是依著時序運行罷了! 這就是生活,它不須要很精彩, 也不ㄧ定要大起大落, 因為「物盛必衰,物壯必老」,並且高處不勝寒和多風雨。君不見在風雨中的大樹總是最頂端搖晃得最厲害嗎!

【虞 美 人 】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蔣捷藉著聽雨紓發出來的感觸所填的詞, 也是ㄧ種三段式的人生。 如果拿惟信禪師的三大人生境界來解讀蔣捷的<聽雨>, 我想應該是人言各殊吧! 您有興趣ㄧ試嗎?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散文
自訂分類:留美隨筆
上一則: 處處無家處處家
下一則: 九百年後的回眸
迴響(3) :
3樓. Wenty
2014/06/08 20:52

敢問您眼中的山水模樣?好問題!

在探索山水的背後,是對自己為人處世的省思,對人生的感悟,也應是對現實困厄的一種超越與達觀

正像您說的,人生的最高境界正是「此時無聲勝有聲」,有種不再執著於「我相、眾生相」的領悟

感謝您的分享,令人深刻省思

這篇拙文的確是我一生所得之悟
自己一直在奉行「減法」的生活
逐漸懂得欣賞清風明月和鳥語花香

您的回饋 使我吃驚
我已經好久
沒看到如此好的言語
從中 不難看出
您的涵養有多深了

克翰 炎黃子 (暫休)2014/06/09 11:32回覆
2樓. 雲霞
2012/07/29 13:10

世人團團轉﹐皆因繩未斷。待到名利之繩斷時﹐就到了您說的第三境界︰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了。
1樓. 多硯坊 (休)
2012/04/28 11:41
意境深遠的好文

山水在眼裡   似是而非

山水在心裡   心中五味

“英雄到老皆皈佛,宿將還山不論兵。”绚爛歸平淡, 终老守平淡, 就是個悟。 炎黃子 (暫休)2012/04/30 20:51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