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原來是勇敢的承擔
因為“捨”這個字,進入道玄之門,揮別了浸淫10年之天帝教。
帝教談無為,也有自然無為心法,也說放下一切,一切放下,每天經由跪拜祈求上蒼護佑中華子民,何其悲憫之願力,其襟懷之廣闊,亦相當令人動容折服。
然同樣講放下,似乎多了一點有求之放下、暫時之放鬆;然若世間法有不求之放下?不是更憾動人心,更吸引人嗎?就這樣回歸佛門(回歸真道),無畏地踏入道玄之門學習精進。
轉眼間三年已過,鬆身法也練習了三年,身體之變化不小,身體轉好,氣感也較為靈敏,打坐也不搖晃了,也較容易入定(地點不居),然神通還在蘊釀中!不過一顆心倒是蛻變不少。
“找一天心情最不穩定的時候寫一下練功心得,
似乎是一種最好的考驗及試煉”
『覺知心之變化,令它處於如如不動之狀態,讓外緣之侵擾,剎那間成為一片過往煙雲;讓世間之得失,成為一種常態,一種自然之現象,無所牽綁,無所罣礙,但仍積極處事,隨緣應化』
『感知心之力量無窮盡,心的柔軟如流水,但心之變化無邊際,無時亦無刻』
如何令這顆驛動之心,動靜皆一,但它又不是止水,很妙!心經說:「…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超越世間之有無,讓心定著,堪破表象應該是捷徑。無怪乎金剛經說:「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讚也說:「斷疑生信,絕相超宗,頓忘人法解真空,般若味重重…」,問題是如何入呢?那不就是“捨”嗎?捨到無窮無盡,還有什麼!是否是真空妙有?渾然不知!!亦或是實相顯呢?也不明白!!
在人世間放下是勇敢之承擔,稍嫌沈重,
所謂承擔,即無承擔,是名承擔!!
在人世間捨也是慈悲到底,稍嫌氾濫,
所謂慈悲,即無慈悲,是名慈悲!!
追尋師父的足跡,探看學習無盡的世間及法界之慈悲智慧,
可能不久之某一天,會看到本體之真象,而不虛此行!
弟子瑩瑋
合十感恩
『捨』之一字其用大矣。
『離相』是捨。
觀照之『照』是捨。
覺知之『知』是捨。
溫養沐浴之『溫養』是捨。
身形之『形』是捨。
形氣之『氣』是捨。
氣意之『意』是捨。
意靈之『靈』是捨。
『無無明』是捨。
『空相』是捨之又捨。
『禪契』是捨之又捨。
『無無明盡』是捨之又捨。
玄之又玄
眾妙之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