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覺覺他之身心次第(七)
『若能常懷寬恕意、自然長養慈悲心』
慈悲一辭,本無內外之別,但若依修持次第來說,
則一分為二,一為身,一為心,
身為不食,心為不殺,
不思食有小乘三淨肉之別,不思殺有大乘身心之根本清淨,
以行動上來說『放生』不失為一方便法門,具有上述兩者之優點,
但得謹慎為之,以免淪為另一場『放死』。
摘錄朱經論中放生集要
「放諸生命、、、病得除癒,重難解脫。」
「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重難。」
<<契經>>
「戒殺放生,得長壽報,又戒殺放生,可解怨釋結,長養悲心,潤菩提種。」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眾生至愛者身命,諸佛至愛者眾生,能救眾生身命,則能成就諸佛心願。」
<<梵網經菩薩戒—-殺戒>>
「佛子! 若自殺、教人殺、方便殺、讚歎殺,見作隨喜,乃至咒殺。
殺因、殺緣、殺法、殺業。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殺。
是菩薩應起常住慈悲心、孝順心,
方便救護一切眾生,而反恣心快意殺生者,是菩薩婆羅夷罪。」
<<梵網經菩薩戒—-不行放救戒>>
「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
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
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亦殺我故身,
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風是我本體,
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教人放生。
若見世人殺畜生時,應方便救護,解其苦難。」
<<正法念經>>
「造一所寺,不如救一人命。」
<<分別善惡報應經>>
「何業獲報長命?有十種業。何等為十?
一、離自無殺。二、離勸他殺。三、離慶快殺。四、離隨喜殺。
五、救刑獄殺。六、放生命。 七、施他無畏。
八、慈恤病人。九、惠施飲食。十、幡燈供養。
如是十種獲長命報。」
<<大智度論>>
「諸餘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
<<彌勒菩薩偈>>
「勸君勤放生,終久得長壽,若發菩提心,大難天須救。」
<<佛滅度後棺歛葬送經>>
「當遵慈仁。普惠恩及群生,視天下群生身命,若己身命,
慈濟悲愍,恕己安彼,道喜開化,護彼若身,潤逮草木,無虛機絕也。」
<<觀無量壽經>>
「佛心者,大慈悲是也,以無緣慈,攝諸眾生。」
<<涅槃經>>
「大慈大悲,名為佛性。」「慈即如來,如來即慈。」
<<優婆塞戒經>>
「慈心即是一切安樂之因緣。」
<<大日經>>
「佛法以菩提心為正因,以大慈悲為根本。」
<<梵網經>>
「菩薩應生佛性孝順慈悲,常助一切人生福生樂。」
<<大智度論>>
「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
以上經典中所提及之放生與慈悲,可作為日常遵循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