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為何要叫馬路
2013/08/15 07:50
瀏覽4,421
迴響12
推薦149
引用0

          為何要叫馬路

在幾年前曾寫過一篇跟馬路有關文章、因為變更新版,不了解操作,在操作時,不慎在電腦中消失、對該篇文章仍有大概記憶、故而仍以舊版重寫一篇,今天閒暇之時就再來重新寫一篇有關馬路的話題、

現在就來聊一聊馬路吧、何謂馬路、也就是人和車輛行走的道路、為何一定偏要叫馬路、又為什麼不叫牛路或者叫羊路呢、今天我老人家閒情逸致把消失的馬路文章、重寫彌補、以供格友們賞覽、在記憶中在少年時期、曾聽長輩談過有關馬路由來、但是信與不信、也就姑妄言之、姑妄信之、馬路的名詞、其來有自、略知一二、淺談如下。

要談馬路名詞要追溯到滿清時代、一百五十多年前的時期、當時有一個跑馬總會的董事、英國人向英國駐滬領事館、向道台提出要求滿清政府、劃出一圈土地、作為讓馬走的馬道、在當時的滿清政府默許之下、英國人就策馬揚鞭、就大喇喇的跑起馬來了、然後就按照馬蹄的痕跡圈起來、再用低廉的價格強行徵收、有馬蹄踏過的道路、在範圍內的土地、同時也強迫三萬多農戶遷離、三萬多的農戶離開了家園、最後就建成了號稱遠東第一的上海跑馬廳、跑馬廳建成後、實際上就是跑馬場、老上海的人習慣上仍然是叫跑馬廳、跑馬廳的地址在那裡呢、現在有很多人是不知道的、就是現在的上海市人民廣場、上海市人民廣場也就是昔日的跑馬廳。

跑馬廳賽馬雖然是英國人引進的、看賽馬的人大多都是商界及貴族較多、一般平民百姓較少、進入跑馬廳看賽馬、必須先要購買入場票、是當時幣值門票是不便宜的、賽馬結束散場後、賽馬必須要返回馬房、就由馬的主人或騎師、牽著馬或騎著馬、一路沿著所徵收圈圍的土地、為馬的道路走回馬房、也就是所謂的名符其實的馬路了、當時共有四條供馬行走的馬路、賽馬回到馬房以後、首先要卸鞍刷洗消除賽馬的疲勞、加餵詞料也好讓馬休息、同時馬伕騎師也可以休息了。

馬房的地址就是現在外灘、當年的外灘是一片泥濘土地、也沒有像今日的防汛高牆、由外灘南京東路起點至靜安寺約有十里路程、沿路外商洋行之多、所以日後就被人說的上海十里洋場的由來、也是英國租界、一旦賽馬體力衰弱、無法參賽競技、那怎麼辦呢、終不能白養、浪費飼料、賽馬的主人就將馬出售別人、別人就將馬買回去、作短期的調馴、作為交通的動力、拉車載客、馬車伕就以載客賺錢營生、馬車也在馬道上、來回往返載客、盛行一時、上海的發展漸漸改變、後來有了人力拉的黃包車、由黃包車進步到三輪車、馬車也就漸漸的被淘汰了、

也曾有以馬路為題材的、寫成劇本、據所知的就有、1.馬路英雄、2.馬路天使、3.馬車伕之戀等等、在很久很久以前也曾拍過電影。

談到馬路、人人皆知、在鄉村叫鄉村道路、在郊外叫公路、現在交通發達、再加上快速道路、以及高速公路等等、休閒時相約三朋四友、約定時間逛逛馬路、還有由一條街到對面去、這叫過馬路、十字路口等紅綠燈、有的路口有標誌、提醒路人馬路如虎口、一旦不小心撞到車輛、輕則受傷、重則命危、多麼可怕的馬路、馬路的名詞、凡是城市都叫馬路、就連外國也稱叫馬路、可說馬路是國際化的名詞了。

再將上海原始的馬路共有四條、簡介如下、昔日的大馬路、是現在的南京路、二馬路、現在的九江路、三馬路、現在的漢口路、四馬路、現在的福州路、馬路就聊到此為止。

提到路的話題、不得不提醒朋友們、人之一生也是走在坎坷崎嶇不平的道路上、不過各人各走不同的路、雖然歲月如梭、漫長無限、凡是為人者、切記莫走歪路、邪路、黑路、更不可走歹路、君子坦蕩蕩、要大大方方的走正路!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散文
自訂分類:老邁講古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12) :
12樓. 其正
2014/01/10 21:55
不是把人當成馬看待就好.
那個時代上海租界、被強權國家佔領、為了賽馬需要用道路來回行走、也只好如此被徵收農地、當作馬路了。 老邁;2014/01/11 09:16回覆
11樓. 小余susan
2013/11/28 15:10
馬路真是國際化的名詞
現在的馬路、沒有馬在走了、變汽車行駛的車路了。 老邁;2013/11/28 19:14回覆
10樓. 二篆
2013/11/21 02:43
原來如此,受教了。
上海原來大馬路至四馬路名字就是這様來的。 老邁;2013/11/21 09:14回覆
9樓. 沒有我這個人
2013/09/12 00:07
《左傳‧昭公二十年》:褚師子申遇公于馬路之衢。王艾錄《中文有
理有據三千詞》釋為:馬車行駛的路,“馬”即馬車。馬路:大路。
同書釋「馬道」:建於城牆內側的漫坡道,呈坡度通達牆頂。
8樓. 荻宜:一代宗師劉雲樵
2013/08/29 13:30
哇哇
邁老,您是揚州人啊?移居上海,怪不得見多識廣!蝦米?您85高齡?筆健著很,也活潑得很,厲害!厲害!看來您一百歲以上沒問題!晚輩要多敬重您(以前一百分敬重,現兩百分)重陽節快到了,呵呵,您有紅包領咧!

荻宜您好、

謝謝您的到訪、老邁於38年隨軍來台、也是失學青年、學識粗淺、當時雖然是動盪時代、仍以樂觀而為、眼看社會人生百態、無非名利二字、如今耋耋之年、也就心滿意足了。

重陽節﹙老人節﹚為時尚有一個多月、到時政府又要發敬老金的紅包了、老人的快樂、更應樂逍遙莫煩惱、身體健康自然好。

 

祝福 幸福快樂 事事如意

老邁;2013/08/30 10:46回覆
7樓. ti (人回來了 )
2013/08/24 11:06
想到驛站

說馬路,想到驛站,古裝片裡常有急送軍情,常聽到: 八百里加急!

不知跑多快?

ti您好;

您的回應相當有趣、在古代公文傳送、分為等級、有緩急急件、奏急、文書、軍報等等、驛站亦有規定、軍機處的文件、在公文上都要註明馬上飛字樣、規定日行三百里、遇有緊急情況、每天加急四百里、六百里、八百里、每到驛站就要換馬、傅遞人員相當的辛苦、古代里程是以華里計算、一公里是兩華里、比如台北到高雄才三百多公里、如果在古代等於是六百里加急了。

老邁;2013/08/24 13:16回覆
6樓. 天涯孤鴻···花窗
2013/08/20 23:40
馬可以行的路

我還以為古代的交通工具只有馬

所以叫馬路呢!

故事也是在少年時期,聽長輩所講的馬路的由來。 老邁;2013/08/21 14:36回覆
5樓. 一畝桑田
2013/08/18 19:30

引經據典說馬路,

條條道路通羅馬,

此馬非彼馬,

家鄉田間小徑曲徑通幽,

有些馬路多是小石子路。

還是鄉間小路幽靜、徜徉之間、

空氣清新、真是心曠神怡

老邁;2013/08/19 13:46回覆
4樓. 多硯坊 (休)
2013/08/16 11:09

長見識了

現在台中市大甲區外埔

還有一條路名即為"大馬路"

小時候經過此地總覺莞爾

您說的台中大甲區外埔

此大馬路非彼大馬路

上海的四條馬路、

名符其實的原始馬路

老邁;2013/08/17 08:23回覆
3樓. 了雪玄
2013/08/16 08:28
壓馬路有益健康...。早期的馬兒比較幸福哦。

現代的馬路車輛滿街跑、

廢氣汙染很嚴重、

對健康也有影響。

老邁;2013/08/17 08:18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