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亞給雅各所生的女兒底拿出去,要見那地的女子們。那地的主─希未人、哈抹的兒子示劍看見她,就拉住她,與她行淫,玷辱她。
因為你必賜福與義人;耶和華啊,你必用恩惠如同盾牌四面護衛他。
- 11樓. 珮珮兒2013/02/27 07:19開我的眼睛。。。
這段經文讀了多次,卻從來沒有想過還有這一層。
謝謝你。
寄居者 於 2013/02/27 08:02回覆
- 10樓. 瑋晟2013/02/26 22:17人之初,你給他什麼!
當我們在為小孩擔心的時候,回來問自己,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給了「寶貝」什麼樣的教育。
近日,全世界都在推「弟子規」,尤其在東南亞和澳洲,更是用盡心力去做,主要的目的還是要小孩學「好」
想想心要小孩好,但自己常做不該做的「事」,來讓小孩「看」、「學」
中國古云: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是有所跟据的。所以為人父為人母要「以身做責」好好做下一輩的傍樣。
哈哈哈,那才能讓小孩「有樣學樣」。
誠致邀請加入『心的家』
https://city.udn.com/10211
健康 慈善 幸福 美滿 南區推廣咨詢 陳睿志 0929120243(台哥大)是的,以身作則最重要。
父母的罪如果不去對付,常常會傳給下一代。
好比亞伯拉罕說謊,他的兒子以撒也學著說謊,他的孫子雅各更會說謊,他的十個曾孫全部都說謊。
寄居者 於 2013/02/27 08:05回覆 - 9樓. 悅己2013/02/25 11:45教會
把小孩帶到教會,是最安全的,從小在一起長大,每個星期都會碰到的教會弟兄姐妹,將會讓他們不會走歪路!
- 8樓. 恐悅己2013/02/24 01:36L.A.的事
也不要放心讓一個人在外亂跑。是啊。特別是女孩子。孤身在外,發生事情都沒人知道。 寄居者 於 2013/02/24 08:58回覆 - 7樓. 安然2013/02/23 10:38人心不古
現在真是人心不古,尤其手機、攝像機、針孔攝影那麼發達,更加可怕,交友必須特別謹慎啊!
安然
是的。 寄居者 於 2013/02/23 12:04回覆 - 6樓. 黃彥琳~~國家港口一日遊2013/02/22 11:09你的孩子在跟誰玩?
關心孩子和什麼朋友玩在一起,
在孩子小學時就應該多多注意。等到他們長大了,
父母再來注意他們和什麼人交往,似乎都『鞭長莫及』了。過了20歲的人,要為自己的未來負責。
像容易惹是非的場所,能不去就不去。
像夜店那種地方,遇到的人都是愛玩人士,
能在那種地方找到真愛?或理想伴侶?真是別做夢了。還不如去教會,
比較能遇到志同道合的理想伴侶。
- 5樓. 航迷老叟2013/02/21 16:26是一種教育的失敗
我認為發生這件事,是一種教育的失敗,
當事人沒有受到好好的家庭教育,
受害者,學校教育也是白受了,難道不會辨是非,
最失敗的也就是社會教育的失敗,大家都想一窺受害者的面貌,
這是什麼樣的一個心態?
- 4樓. 紙聲 Pagesound2013/02/21 04:18最大的決定性因素
這一段舉創34﹕1-2 的例子,相當貼切。文中「拉住她」是十分生動的形容。
凡讀聖經的,多少了解聖經用字相當簡潔,其實和中國古文相似,都是以簡練的文字記載。這不難理解,中文刻在竹簡,聖經寫在羊皮,均非易事,不容多做描述。所以這裡的「拉」字就包含多種意味了﹕可能是暴力,伙同一幫跟班混混﹔可能是威脅其人身安全或甚至新般來的家人安全(有沒有想過此種可能﹖)﹔可能以其華屋美服、豪奢飲宴排場誘引﹔加上如作者所說的剛認識的姐妹淘誤導勸誘等等。回過來看李淫虫的作法,當時與現在,幾千年來作惡手法,沒有多大差別,也許場景道具不同。李淫虫也是「拉住她」的高手,何況熟能生巧呢!
底拿也可能「涉世不深」,也可能「顧全大局」、但是鑄成悲劇的第一步就是遷入如此環境的家長的決定。環境好壞最大的決定性因素就是人。但這世界不保證每一個人都能生活在好環境,一個不好環境中有待我們積極善加選擇人、朋友從而為自己建立好的環境。這也是文章作者的意思,積極教導下一代,善加選擇朋友。換句話說,使壞環境變好,好環境變更好最大的決定性因素就是掌握在每人手裡的選擇。 -- Ps.
最令人感慨的是,示劍伸出魔爪的時候,當地竟無一人相救底拿,那些「姐妹淘」到哪去了?或者,根本就不是姐妹淘。
李某人把女子迷昏,帶出夜店的時候,那些女子的朋友在做什麼?眼睜睜地看著?還是自己也喝茫了?
寄居者 於 2013/02/21 08:01回覆 - 3樓. cwc2013/02/20 20:32朋友
近墨者黑,誰都知道,當孩子犯錯,家長幾乎都怪罪給朋友,而不自我檢討。
事先的防範很重要,不好的朋友要及早避開。 寄居者 於 2013/02/20 21:58回覆 - 2樓. abcteddy2013/02/20 01:14小孩兒是需要管教的
西方教育小孩兒的觀念未必全對。
再加上孩子在思想成熟之前,其人生觀和價值觀都不健全,很多時候需要家長給予正確的引導,甚至是管教。任由小孩的意愿并美其名曰是尊重孩子的行為其實反倒是對孩子不負責的表現。要不然你如果問孩子愿意學習還是愿意玩,十之八九會選后者。那家長就該任由小孩兒去玩嗎?不可能的。以上是我一個連婚都沒有結過的人的看法。
你的看法比許多結婚有小孩的來得正確。 寄居者 於 2013/02/20 07:55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