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效應
2025/10/26 05:01
瀏覽32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1926年10月30日,史汀生夫婦(Mr. and Mrs. Stimson)入住日本京都的飯店,6天內蹓躂暢遊前帝國首都,飽覽京都秋天的繽紛色彩及昔日幕府時代豐富的古跡遺產,印象深刻,也深受感動。
19年後,1945年7月16日,美國科學家在新墨西哥州鄉間的曠野成功完成試爆後,揭開原子時代序幕。當時二戰正酣,美方軍事決策單位決定要將毀滅威力大到難以想像的一種新型武器投擲到京都來重創日本的士氣,以期早日結束戰事;決策者還備選了三個目標城市:廣島、橫濱、小倉。
軍事戰略專家查看了詳細的京都地圖,決定了爆炸地點為「京都的鐵道機廠」,距離當年史汀生夫婦曾住宿過的飯店僅半英里之遠。
1945年8月6日,綽號「小男孩」(Little Boy) 的首顆原子彈落在廣島市,造成14萬人死亡。3天後(8月9日)又在長崎投下「胖子」(Fat Man)原子彈,又添增了8萬人傷亡。
為何京都逃過一劫?為何不曾被視為重要目標的長崎市卻遭到摧毀?原來1945年史汀生成為美國戰爭部長,負責戰時作戰的最高職位非軍人官員。他堅決反對轟炸京都,兩度直接找上杜魯門總統表明意志,杜魯門終於鬆口同意京都不列入考慮,最終的目標名單包括廣島、小倉、新潟和後來新增的長崎。
第一枚原子彈最終轉落在廣島,第二枚原子彈預定投在小倉,然而,當B-29轟炸機接近小倉時,意外籠罩的雲層讓機組員難以看清下方地面,於是決定改攻擊第二目標長崎。
當飛機接近長崎時,這座城市也被雲層遮掩,飛機在空中徘徊,燃料快用盡時,飛機在最後一次可投彈的片刻通過目標上空時,雲層恰巧分開了,於是炸彈落地。
20餘萬人因一對觀光客夫婦和一片雲卻在生死之間徘徊。長崎市民是雙倍倒霉,長崎是最後一刻才加入備選名單,且被夷為平地是因為另一座城市瞬間出現的惡劣天氣。如果轟炸機早幾分或晚幾分鐘起飛,可能就換成無數小倉居民被燒成灰燼!
如今每當有人不知情地逃過一劫,日本人會稱之為「小倉的幸運」。雲層饒過了一座城市,而十幾年前某對夫婦的假期拯救了另一座城市。京都和小倉的故事直接衝擊著人世間的因果關係,隨機和偶發的事件都可能改變世人的一生。
我們無法預知什麼是最重要的事,因為我們不知道它們將會是怎麼一回事,一切似乎只是「隨機效應」罷了!
日屬台灣在二戰晚期也遭受美軍無情的轟炸,傷亡上萬,其中以高雄、台南、台北受創最慘重。因兩顆原爆,8月15日昭和天皇裕仁宣讀《終戰詔書》,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台灣於是乎光復,「10月25日」還迎來一個節日,其實已改朝換代了。倘若沒原爆,或許日本會採談判策略來停戰,「台灣是否回歸」則在未定之天…。
寶島被國民黨政府接管後成為反共堡壘,而今「台灣地位未定」,還蛻變成地緣政治的要角,兩岸開戰已猶定時器滴滴作響。Formosa島民日日籠罩在戰爭威慑的陰影下,風聲鶴唳、膽顫心驚地過活…,真是始料未及呀!時也命也運也?或許也是「隨機效應」所致吧!
19年後,1945年7月16日,美國科學家在新墨西哥州鄉間的曠野成功完成試爆後,揭開原子時代序幕。當時二戰正酣,美方軍事決策單位決定要將毀滅威力大到難以想像的一種新型武器投擲到京都來重創日本的士氣,以期早日結束戰事;決策者還備選了三個目標城市:廣島、橫濱、小倉。
軍事戰略專家查看了詳細的京都地圖,決定了爆炸地點為「京都的鐵道機廠」,距離當年史汀生夫婦曾住宿過的飯店僅半英里之遠。
1945年8月6日,綽號「小男孩」(Little Boy) 的首顆原子彈落在廣島市,造成14萬人死亡。3天後(8月9日)又在長崎投下「胖子」(Fat Man)原子彈,又添增了8萬人傷亡。
為何京都逃過一劫?為何不曾被視為重要目標的長崎市卻遭到摧毀?原來1945年史汀生成為美國戰爭部長,負責戰時作戰的最高職位非軍人官員。他堅決反對轟炸京都,兩度直接找上杜魯門總統表明意志,杜魯門終於鬆口同意京都不列入考慮,最終的目標名單包括廣島、小倉、新潟和後來新增的長崎。
第一枚原子彈最終轉落在廣島,第二枚原子彈預定投在小倉,然而,當B-29轟炸機接近小倉時,意外籠罩的雲層讓機組員難以看清下方地面,於是決定改攻擊第二目標長崎。
當飛機接近長崎時,這座城市也被雲層遮掩,飛機在空中徘徊,燃料快用盡時,飛機在最後一次可投彈的片刻通過目標上空時,雲層恰巧分開了,於是炸彈落地。
20餘萬人因一對觀光客夫婦和一片雲卻在生死之間徘徊。長崎市民是雙倍倒霉,長崎是最後一刻才加入備選名單,且被夷為平地是因為另一座城市瞬間出現的惡劣天氣。如果轟炸機早幾分或晚幾分鐘起飛,可能就換成無數小倉居民被燒成灰燼!
如今每當有人不知情地逃過一劫,日本人會稱之為「小倉的幸運」。雲層饒過了一座城市,而十幾年前某對夫婦的假期拯救了另一座城市。京都和小倉的故事直接衝擊著人世間的因果關係,隨機和偶發的事件都可能改變世人的一生。
我們無法預知什麼是最重要的事,因為我們不知道它們將會是怎麼一回事,一切似乎只是「隨機效應」罷了!
日屬台灣在二戰晚期也遭受美軍無情的轟炸,傷亡上萬,其中以高雄、台南、台北受創最慘重。因兩顆原爆,8月15日昭和天皇裕仁宣讀《終戰詔書》,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台灣於是乎光復,「10月25日」還迎來一個節日,其實已改朝換代了。倘若沒原爆,或許日本會採談判策略來停戰,「台灣是否回歸」則在未定之天…。
寶島被國民黨政府接管後成為反共堡壘,而今「台灣地位未定」,還蛻變成地緣政治的要角,兩岸開戰已猶定時器滴滴作響。Formosa島民日日籠罩在戰爭威慑的陰影下,風聲鶴唳、膽顫心驚地過活…,真是始料未及呀!時也命也運也?或許也是「隨機效應」所致吧!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